上海是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大都市。自开埠以来,上海领开放之先,成为中国不同区域文化艺术的集聚地和中外文化的交汇点。传统艺术荟萃申城,焕发新姿;现代艺术融汇中西,落地生根。时至今日,再说海派文化、海纳百川这样的概念,几乎都是存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上的。在著名的上海电影人张瑜眼中,上海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的,“只有用心感受、用心体验,才能读懂上海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张瑜,祖籍山东肥城,生于上海。1981年因在影片《庐山恋》中扮演周筠和在《巴山夜雨》中扮演刘文英,获首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和文化部政府奖和文汇奖的最佳女演员奖。1985年留学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学习影视制作。1991年主演台湾电视连续剧《李师师传奇》。1993年回大陆重返影坛。她是上个世纪80年代金鸡百花双料影后,90年代的台湾电视连续剧女王。也是21世纪银幕上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如今的张瑜是一家影视文化公司的掌舵人,尽管因为工作四处奔波,但提到家乡上海,她依然充满感情。
记者/肖丹
●●○上海印象
“上海是我的家乡,在这里生活惯了,就有了一份上海情结。感触最深的就是每次从外地回到上海,一下飞机,呼吸着上海的空气,就觉得那种潮润的气息正是这座城市特殊的味道。”
“我曾走过上海的很多角落,确实能体验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你可以到石库门去体验本土文化,也可以到永福路长乐路去看看西方文化在城市里留下的痕迹。外地来到上海匆匆而过的人不一定能懂上海,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才能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
“上海的城市魅力可能就在于草根性和前卫性都很明显,处处有怪招,处处有玩法。我曾经试过一天的上午、下午和晚上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活动,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天之中去了三个世界,这也证明上海人的休闲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休闲理念
“大都市的生活太过嘈杂,所以你在那种吵闹的地方基本上找不到我的。我比较喜欢去那种安静的地方,像比较个性一点的咖啡馆啊、书店啊,我可以在那边见见朋友或者一个人发发呆。”
“我平时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就是去看演出,尤其是一些特别的外国演出团体到上海举行的演出。我在美国的时候没有看到帕瓦罗蒂,但他在上海的演出我就专门买票去看了,还有一些话剧啊、音乐会啊甚至周立波的专场,我都会去看。我觉得可以领略很多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人文风情。”
“说到旅游,我喜欢的景点也是一些清静的、特别的地方。我一直觉得旅游是为了休息,是为了心灵的安静,而不只是为了看景而去的。所以我会听朋友介绍或者自己去发掘那些没有被开发、没有被彻底商业化的地方。我记得当年去西溪湿地,那里就是纯天然的状态,真是太美了,而现在,人太多了!”
●●○明星推荐
张瑜体验:我对大光明电影院是很有感情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它应该是最好的电影院之一,有好的环境、好的音响效果,我演的好几部电影的首映都安排在大光明,而且年轻时谈恋爱也会跟朋友去那里看电影。尽管经过整修,现在的大光明跟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种变化还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的,是在努力恢复原来的味道,有种回归的感觉。我喜欢这里华丽的建筑和装饰,还有考究的衣帽间和包房,经历了八十年的沧桑大光明还是风采依旧。
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重建。
2008年,大光明影院斥资1.2亿元人民币,对影院进行修复。风帆形的外立面、荷花形的屋顶、圆弧曲线形的大厅、高挑堂皇的进厅,翻修一新的大光明电影院重新找回十里洋场中的“洋气”感觉。原有的放映大厅,一、二层老休息厅以及外立面,被保留并全面修复。大厅、进厅和休息厅顶面全部采用24K金箔铺设,进厅和休息厅则全部采用铜质花饰扶手,营造出金碧辉煌的效果。
改造后的大光明形成“1大加5小”的放映格局。原本可容纳1900人的放映大厅被缩减了600个座位,一楼设800多座、二楼设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还新开发出了5个小观众厅,包括一个VIP厅,使得观众在影院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影院中的音响系统与举办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中国大戏院”相同。大光明电影院还引进了当今影院最新的技术———杜比3D立体数字放映机,形成了胶片、数字共存的放映格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院底层原本单独作为疏散通道的空间被精心设计成展示大光明电影院80年历史的文化长廊,供观众免费参观。长廊色彩取灰白两色,通过灯光、图片、文字、实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与今天。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
修复后的大光明电影院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每周二周三的半价场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和学生来观影。
地址:黄浦区南京西路216号
在外滩感慨“这就是上海”
张瑜体验:因为拍戏,我去过外滩很多很多次了,无论是在浦东远观还是在浦西行走,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情调的地方,尤其是夜晚华灯初上,就真的能让人体验到上海都市的繁华了。现在外滩的一些老建筑也在修复和改造,我觉得还不错,跟我们想像中的老上海的感觉很一致,我曾经带朋友去外滩,他摸着老建筑的墙砖感慨说:这就是上海,这就是上海的文化!其实他这句话细细品来很有味道,外滩经历了这么多历史风云依然存在,依然在见证着上海的发展。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100年后,这些日显破落的临江大楼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蜕变,外滩3号,18号,6号,5号,27号……每个号码身后都蕴藏着建筑本身的历史感和文化性。
外滩3号是1916年落成的新古典主义宏伟建筑,据说是上海的第一幢钢框架大楼。建筑面积共约12,000平方米,现在这里有餐厅、音乐沙龙、水疗、画廊、男士理容和品牌专卖,是一个汇聚艺术、音乐、时装、餐饮及文化的场所。
建于1923年的外滩18号楼,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英商丽如银行的所在地,后成为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总部。整修后的外滩18号,集世界时尚品牌旗舰店、国际著名餐厅、酒吧以及艺术展馆为一身的顶级综合消费楼,世界顶级时尚品牌杰尼亚还把地区总部迁至于此。
外滩5号海运大楼原名日清大楼,现在这里除1楼“设计共和”家居精品店外,其他多数为食肆。2008年新年伊始,外滩27号开始了85年来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改造,全球第五大的CHANEL旗舰店将坐落于此,还有鼎鼎大名的美国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公司。外滩6号是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中资银行的诞生地,现在这里的一楼是Dolce&Gabbana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的旗舰店,其他楼面均为餐厅或酒吧。
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外滩地区将呈现给世人一个别样的风貌:现有的11根车道将缩减为6车道,路两边是大面积扩张的人行道和休闲区、旅游区和绿化带,供行人行走和购物休闲。地下将建一条双层双向小车专用通道。外滩旅游,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
雍福会:形似老上海的感觉
张瑜体验:最近跟朋友去过雍福会喝茶,那天正好下着小雨,我们坐在庭院里,置身于漂亮的花园,看着碧绿碧绿的植物,心情舒畅,心灵平和。在这里确实能找到一些旧时上海的感觉,值得推荐。不过我还是觉得人工化的痕迹重了些,不自然,达不到很经典的韵味。毕竟这里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场所,在很多细节上还不能真正实现老上海所强调的“考究”。追求的就是感觉,还原的也只是感觉。可能就是所谓的“形似神不似”吧!
雍福会主楼原本是一座上世纪的两层楼老式洋房,约有70余年历史,也是原英国领事馆旧址。经雍福会主人汪兴政先生三年多的精心策划和建造这里俨然是一家近乎博物馆的花园餐厅。
会所占地面积约三亩,其中陈列的大小近千件艺术精品及古董,均出自主人十数年的个人私藏,投入将近三千多万。参观会所要花上个三五小时才能将里面的房间、物品数个大概。雍福会的匾额、对联几乎都是收藏品,材质有红木,青瓷、老皮壳、石头、汉白玉。这里一楼二楼的大厅包房常常被外国公司包下做酒会,庆典或者老板的生日宴会。六艺堂侧是菜香书屋,虽然没有书,但却收藏了很多东西,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Gucci绿色真皮沙发,清代圆八仙桌红色桌……据说一些在上海二三十年代生活过的“老克勒”坐在壁炉边大赞有“回到当年”之感。
老上海都知道上世纪初,“传菜”最有名的大师傅叫陈伯荣。雍福会的总厨丁永强便是陈伯荣的弟子。上海菜的酱油十分讲究,雍福会的酱油是密制的,有独家秘方,概不外传。将酱鸭、酱鸡等多种酱菜组合的“酱拼”值得一试,“拆骨鱼头秃肺”这道古典上海菜,据说上海的本帮菜馆会做的非常少。草头圈子和虾籽大乌参都很有老上海的味道。除此之外,主楼也供应西餐和一些改良菜。银色方盘托白色餐盘,白色手工绣台布。窗幔十分特别,蓝色横着垂下,红色上绣孔雀尾羽。二楼阳光屋特别适合下午茶。
目前雍福会并非封闭性的私人会所,会员和非会员都可享用,但如果担心没有座位的话,最好凭会员金卡先做好预订,一张金卡的费用约在2万元。
地址:徐汇区永福路200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