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一段红色的记忆,本报记者特地选择了京郊的几处红色旅游目的地,试图通过战争、党史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遗迹,展现这些红色之地在今天的变化,以及火红年代对今天人们生活的影响。
地下情报站半年迎客5000
战争遗址平西情报站
今年的红色旅游中,情报站成为一项新的内容。从老电影《地下尖兵》到火了大半年的电视剧《潜伏》,再到国庆期间最新上映的谍战大片《风声》,让许多人对解放前的谍报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北京第一家,也是目前惟一一家公开展出情报站主题的展馆,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自今年开馆以来的半年时间里,已经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
- 红色坐标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
位于有“平西根据地前哨”之称的门头沟区妙峰山,电视剧《潜伏》以及老电影《地下尖兵》中的许多剧情就来源于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的工作场景。2009年4月13日位于涧沟村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展馆正式开馆,成为北京第一个公开展出的以情报战线为主题的展览馆。
山高林密隐藏情报交通站
从北京一路向西,山势越来越峭拔,莽苍的林木更增加了几分地形的险要。妙峰山已是一片红色风景:嫣红的爬山虎、渐次变红的黄栌,还有农民们在路边一字摆开的火红的大南瓜……
来到涧沟村,从一排农家宅院中间的台阶路向上,就能见到一个灰墙红门、门右侧悬着一口大钟的四合院,这就到了今年4月开馆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20多位北大医学院的老人,专门利用建国60周年之机到这里看看展览,听讲解员叙说当年的事迹,顺带再回味一下老电影《地下尖兵》中地下党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也有一些年轻人,受了谍报题材影视剧的影响,受好奇心的驱使就来一探究竟。
走进大门,整个院落并不算大,却十分干净整洁,似乎很能传达谍报人员办事干净利落的风格。正对大门的墙壁上有一组浮雕,直观展现着当年情报站收发电波和运送人员的情景。
据展馆的相关负责人赵同介绍,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当年之所以建在妙峰山涧沟村,并不是事出偶然。妙峰山地处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前哨,从北平通往根据地的三条路线在此会合,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一带山高林密的地形对于以隐蔽为前提的情报工作最适合不过,再加上妙峰山庙会吸引的香客常年不断,本地又有丰富的果品销往京城,这些有利条件都为传递情报提供了最有利的掩护。
寻找谍战影视剧中的原型
一间“发报室”里,一个身穿蓝褂、正坐在几块石板垒成的桌前操作电台的妇女雕塑,向人们讲述了类似于《潜伏》中“假扮夫妻”搞情报的故事。
这个雕塑的原型是一名叫苏静的地下工作者。1943年冬,她被委派到这里负责新建电台的工作,以加强平津地下情报的联络。为绝对保密,她与落脚的农户的儿子假扮夫妻,早晨跟“婆婆”一起做饭,白天与“家人”一起下地干活。而晚上她就在山上一个狭小的山洞里用电台收发情报,生活条件十分艰辛,但她的秘密发报工作,一直从抗战持续到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这里还有一对更有名的夫妻,即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王文和王凤岐夫妇。王凤岐的事迹与《潜伏》中的翠萍更为相像,她曾是游击队长,为了掩护王文的秘密发报工作,组织安排她从河北易县假装王文的妻子来到北平城。尽管他俩一个是留苏学生,一个是农村妇女,却最终由“假夫妻”变成了“真爱人”,走到了一起。
【指南】
门票:15元
自驾:沿109国道,至担礼隧道右转,沿路标至妙峰山涧沟村即到。
- 讲述
村民为情报站保守秘密
●赵敏,79岁,妙峰山涧沟村村民
当年的平西情报交通站最早是一个关帝庙,门口的大钟就是以前关帝庙遗留下来的。
1939年平西情报交通站刚建立的时候,村里人只知道这里进驻了好几个工作组,他们白天没什么动静,直到夜间出去活动,很长一段时间村里人并不清楚他们具体的工作性质。后来接触得久了,大概知道他们的工作与情报有关,不过村民也能够为他们保守秘密。有一次日本兵来扫荡,他们就躲到山里去,日本人只好一把火烧了后面老爷庙的那个屋子(重修后现为纪念馆数字影厅)。
等解放后,情报站人员的身份才公开,当年在这里工作过的不少人后来成了公安部门的领导或骨干。
- 消息树
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1939年10月设立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萧克任司令员。1997年在挺进军司令部旧址设立陈列馆,挺进军团部、医院、枪械所、弹药库及马栏人民抗击日军的遗迹散见于村里。此外,马栏与紧邻的爨底下村类似,是一个民俗古村落。
今年十一期间,到马栏村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参观的游客有4000多人,相比其他的红色旅游点异常火爆。据马栏村村主任介绍,免费开放,红色遗迹多且属民俗村落,村子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是造成火爆局面的主要因素。
水峪嘴村军事酒吧
在妙峰山镇的水峪嘴村,有一个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军事酒吧,今年国庆期间开始试营业。这个防空洞据说是“深挖洞,广积粮”时代留下的防御工事,酒吧门口有高射炮,入口是一个战斗机舱门的模样。洞里常年保持在十来度的气温。有中国军事图片展及大量军事主题的实物或模型。从另一个洞口走出去,就到了京西古道。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