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 半个北京城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恭王府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09年08月31日18:23

  一座恭王府,半个北京城。2008年8月20日,历时31个月、投资两亿元人民币修缮、尘封了232年的素有“北京第一福地”之称的恭王府才算彻底对公众开放了。从乾隆朝的和珅宅第,到嘉庆朝的庆郡王府,再到咸同光宣朝的恭亲王府,高墙隔开了绝大多数人的好奇窥探,戏说和掌故却让人欲罢不能,在这个大宅里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之前她都是以后院见人,府邸始终没有开放。所以我们之前游览恭王府花园多多少少留有遗憾,而今府邸开放,我们可以故地新游、再续前缘了﹍﹍

  恭王府府邸分为中、东、西三条路,贯穿着整个四合院,各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中路庄严,东路华丽,西路典雅。中路主要为神路建筑,大多用来做庆典和祭祀活动用途,东、西两路是王府的住院。

  步入府邸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头宫门”,其颜色鲜红十分醒目,上面镶嵌有63个金灿灿的门钉,故宫的宫门上是九九八十一颗门钉,和珅选择了七九六十三颗,级别也属不低,只是漆彩稍显艳丽而略显失真。门前的两个石墩与石狮透着一股沧桑劲,却是值得珍藏的影像。之前有人说踏入头宫门就会感觉身临古代宫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因为头宫门后还有一门是“二宫门”,迈入二宫门才有以上的感受。在进头宫门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兴奋并没有太在意恭王府大门的门肚,但是走到二宫门的时候,您应该就有所察觉了,这里大门的门肚都很深,大约在3米左右,我国古代有种说法是“门进三尺,官进一级”可见当初这里的主人官级之高了。

  走进二宫门,您对眼前所看到的也许会有种错觉,仿佛自己身临皇宫一般,标准的中轴对称格局,中间是恭王府的正殿银安殿,两旁是配殿。银安殿是恭王府里最重要的建筑,用来举办大型的庆典活动,如主人生日、婚庆典礼、传统春节等。据史料记载,1921年元宵佳节时,这里曾因为举办庆典活动而发生火灾,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都被烧毁,据说此次恭王府大修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因为殿内还没来得及复原所以无法参观。

  从银安殿东侧的脚门出院,你会来到一条狭长的小巷,这条长巷是连接中、东院落的夹道,其实倒也平常,可有趣的是,在路面不宽的长巷中央矗立着一颗古榆树,放眼望去恰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很多游客都较有兴致的抱着这颗古榆树留影拍照,形成一道和谐的风景。

  紧挨古树的东西各有一道红漆院门,西侧的院门直通银安殿后院,也就是嘉乐堂所在的院落。清朝时,王府正殿后面的大殿一般是用来祭祀的神殿,也就是王府人员举行萨满教祭祀仪式的场所。满族的传统宗教是萨满教,紫禁城内举行萨满教祭祀仪式的神殿是坤宁宫,而恭王府的神殿建设也是仿照坤宁宫建造的。神殿原先的门头上挂有“嘉乐堂”的匾额,所以后来人们也就将此殿称为“嘉乐堂”了。嘉乐堂殿内原来设有祭祀用的灶台,与坤宁宫的布局相似。

  今天为了庆祝恭王府府邸的开放,恭王府管理中心在嘉乐堂特别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王府回声——海峡两岸画家主题创作展》的公益活动,旨在推动中国王府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游人在欣赏恭王府往昔山水田园风情的同时,还能亲身进入殿内捕捉大殿天花板上沧桑的历史印花,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饱眼福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游人光顾着看精美的画展了,却遗漏了这个院落里的一处珍惜文字遗迹。在西配殿石介上靠近北面角落的地方,有一通字迹模糊的石碑,上面刻有文字和雕饰,但是却很难识别其全部内容,从碑身的毁坏程度来看,似乎有些年头,但不像是文物,仿佛是后人临摹的石碑,上面的文字依稀可以看见“光绪己丑清明后二日”和“子臣奕敬集”等字样。

  看完了中路的主要建筑,我们从刚才说的古榆树西侧门进入东跨院,去欣赏东路的主要建筑。在我们脚刚刚迈进东跨院的那一刻,发现很多游人都对着一面山墙留影拍照,当我们定睛仔细观察时才发现,游人拍照留念的原因是该墙面上模糊的写着一句文革时期的标语“大兴三八作风”,很多老外对此好像也是颇感兴趣,频频点头。

  绕过山墙,我们就来到了东路的主要建筑多福轩。多福轩是恭亲王奕的会客厅,恭亲王在此接见朝廷官员和外国使节。据恭王府的导游介绍,殿内摆设都是根据历史照片,按原状摆放的。对此,有的游客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殿内只见中央设有主座,其两旁并未见客座,来访客人都是如何入座的呢?我们对此也没有想出原因,只好以后再找机会虚心求教了。此殿的门头上原来有咸丰皇帝题的“多福轩”匾额,殿内屏门上方有慈禧太后题的“同德严釐”匾额和抱柱联,四周墙上挂有皇帝御笔题写的多方“福”、“寿”大匾。多福轩月台南侧有一个藤萝架,据说两株古藤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因此多福轩所在的院落也被称作藤萝院。

  多福轩北边的院落是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与乾隆的宠女固伦和孝公主的住地——乐道堂,据说乐道堂梁柱上有代表公主身份的贴金凤凰彩绘,非常珍贵,该院落内正在举办一个丹麦的展览,但都拉着绳子禁止游人参观,所以我们很遗憾没能进入参观。

  从东路院落出来继续往北走,我们来到了恭王府建筑中气势最宏大的后罩楼。因为是起到托罩整个府邸建筑的作用,所以被称之为“后罩楼”。该建筑长150余米,双层,连贯50余间房屋,俗称“九十九间半 ”。如此长度和间数的后罩楼在清代王府中仅此一例。后罩楼的东部挂有“瞻霁楼”匾,西部挂有“宝约楼”匾额。在后罩楼最西端的几间房内,建有一座有流泉、假山、亭阁的室内花园,这座室内花园被称作“水法楼”,是目前唯一见到中国古代室内花园遗存。

  参观完了后罩楼,接着来到了东路最北边的建筑“西晋斋”。还未走进这个院落,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院落南墙外种了一排翠竹,紧挨着翠竹的院墙也是用工讲究,其上雕刻的漏窗形状多样精巧,配以清风翠竹的装点,可谓是少见的江南园林风景。据史料记载,恭王府的前主人和珅对竹子情有独钟,除了眼前看到的一排竹子外,在恭王府后花园的和珅书斋,更是用竹子搭建的整个书屋建筑。众所周知,竹子代表君子风度、雅士情怀,而和珅如此情迷竹子,其君子情怀又体现何处呢?我们对此没有再做思量,望有朝一日再寻根觅源。

  “锡晋斋”是府邸西路最后一进院落,从院落正门进入,会看到影壁上红底金字的“中正仁和”四个大字。绕过影壁来到天香庭院中,满是楠木沉郁的香气,西晋斋就豁然展现在眼前了。

  其实,恭王府最有历史价值的当属锡晋斋。据史料记载,和珅二十大罪第十三款中的“僭侈逾制”罪状就是用楠木盖了这个锡晋斋。据说,当时和珅特意买通太监去查看故宫的建筑,然后命令工匠完全仿造故宫宁寿宫的格局施工,屋内隔断用金丝楠木打造,超越了作为臣子应有的建筑规格。这次被重新修建,整个锡晋斋院落显得宏大、气度非凡。其东西配殿分别叫作乐古斋和尔尔斋,据说三座殿宇都是当年和珅收藏金银珠宝的仓库,而今人去楼空令人遐想连篇。

  在天香庭的院中央有一座石盆景叫“云停”,放置此处却有一番韵味。据说这块石头是当年的遗物,我们仔细观察这块“朽石”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盆景并无人为的植被栽种迹象,唯独在该石的上端部分竟然有绿色植物生根发芽,也许是一种巧合,但这种巧合却给人一种枯树生枝、铁树开花的无限希望和喜悦之情。

  参观完了锡晋斋我们来到了葆光室。据说,恭王府最具可看性的当属葆光室的内外屋檐彩画,其中外檐彩画技术属全国最高水准,而内檐的彩画也是精美绝伦。葆光室是恭亲王奕的内宅会客厅,门头上悬挂有咸丰皇帝御赐的匾额。据说当年恭亲王奕病逝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曾亲自来到这里为奕处理后事。葆光室和东西配殿前均有回廊,连绵贯通。葆光室所在的院落是恭王府内唯一完全由回廊环绕的院落。

  恭王府的历史非常复杂,恭王府本是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到了咸丰年间,又被转赐给了恭亲王奕訢,至此始称恭王府。恭亲王奕訢死后,由奕訢之孙爱新觉罗·溥伟承袭王爵,清皇朝倒台后,民国政府优待皇族,恭王府归溥伟所有。20世纪初,溥伟及其弟溥儒为了筹集复辟活动的经费,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只换来130多根金条。1937年3月它又被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到现在为止,恭王府的‘龙票’(地契),还押在香港的一个银行里。

  解放后,1950年辅仁大学由中央教育部接办,其后与京师大合并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府邸部分则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校舍,后再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恭王府府邸由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等多家单位作为办公和教学场所。花园部分则被公安部宿舍、国管局幼儿园、天主教爱国会、文化艺术出版社及北京风机厂等单位使用。然而,国家对腾退、修缮甚至开放恭王府的想法一直就有。1962年, 红学家周汝昌、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恭王府花园,正巧路过荷花园、怡神所等处,周汝昌认为这几处景致与《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有几分相似。周恩来总理当时就明确指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开放。1975年,周总理在病重期间,曾经把时任副总理的谷牧叫来,嘱咐了三件事,重建恭王府,成为与建设国家图书馆、琉璃厂并列的三个遗愿之一。从1978年开始,谷牧就一直为恭王府的腾退和开放而操心奔波。1978年开始腾退恭王府的时候,后花园的一部分区域当时是公安部的宿舍。当时公安部的一位老领导,在后花园住了很多年,舍不得搬走。有一次谷牧转到他住的那栋房子周围,发现还有人住,马上把管理人员叫来说,怎么还住着居民?得知住户是一个倔脾气的老红军,谷牧当即便把他找来,只说了一句话:“你知道我为什么做这件事么?这是周总理的遗愿。”老红军听完扭头走了,没过两天,他就搬出了后花园。后花园的大戏楼,腾退前是北京一家工厂的厂房。谷牧直接找到北京市政府要求协调。张百发亲自给工厂选了新址,建设新厂房。经过8年的努力,后花园终于在1988年向游客开放。

  恭王府府邸的腾退和搬迁,就更加曲折,1989年,中国音乐学院顺利搬出了府邸,但是把附中留下了。府邸里还住着几十户居民。一直到1999年,这些住户才真正搬出了府邸。而音乐学院附中最后离开府邸的时间,是2005年。至此,历时近 30年的恭王府腾退工作才算是大功告成了,不计算物价上涨,国家对恭王府腾退的累计投资绝对不少于6个亿。直到今天,恭王府的工作人员还清晰地记得一个镜头。2000年3月18日,谷牧再一次到了恭王府。那时候他已经是90多岁高龄了。老人站在府邸大门口,一字一顿地对两边的陪同人员说:“这个工作不完成,我没法向总理交代。恭王府不开,我死不瞑目。”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到了故宫。那时故宫正在为主殿维修做准备。他在故宫讲,故宫的修缮,不能越修越旧,可以把“修旧如旧”改一个字,叫“修旧如故”。这在当时文物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最后决定,把整个府邸恢复到恭亲王时期的形态,也就是同治光绪时期,因为这是恭王府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恭王府的腾退、修缮成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学者多次考察论证,确定了修缮原则:有原始根据的,按原始根据修缮;没有原始根据的,按最接近历史根据的进行修缮;既无原始根据又无历史根据的,在专家指导下修缮;专家也吃不准的,按现状保护性修缮。2005年12月5日,恭王府府邸修缮工程正式开工,修缮工程面积达26620平方米,其中古建修缮面积约9800平方米,复建面积约2200平方米,新建仿古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约1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520平方米。这是155年来,对恭王府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也是国家对王府修缮投资最多的一次。侯门深似海,恭王府的232年历史,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作为中国王府文化的中心和北京第一福地,恭王府正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传奇“身世”等待中外游人的探寻。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也是今日北京城里,60余座清代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