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台果然惊险得名不虚传!也曾登过怀柔的箭扣,见识过鹰飞倒仰的险峻,也曾下过黄花城十八蹬,在破损的城砖上寻觅着下山的途径。但二者还是无法与司马台的壮观相提并论。被誉为“天梯”、“天桥”的通天之路大约仅有肩宽,初时一蹬一米多高垂直而上,继而急转而下,如走高空绳索一般荡然无所依靠。不禁纳罕,难道数百年前在此驻守的戚家军都是传说中的天兵天将,真能风雨无阻地在这高耸的台阶和单边障墙之上,轻而易举地攀上峭壁,戍守险关?凡夫俗子如我,纵然手脚并用,却仍不敢左顾右盼丝毫松懈。回头看,却是空荡荡,没有人,也看不到曾经的路。不禁失笑,当真是“上得去下不来”了,大约那司马台的设计者正在暗中嘲笑我的笨拙。
不知道是谁的猜测,当年修筑司马台长城,因为山势过于险峻,筑城青砖只能由善于攀爬岩壁的山羊驮到山上,敌楼也因此修得十分细长。只是奇怪,如此费力修建这段长城,却似乎看不出多大意义:薄薄的墙体根本无法长久站立防守的官兵,纵然诱使敌兵费尽辛苦翻过这窄墙,大约一看之下也会大惊失色,失足掉到障墙背后另一面山崖下粉身碎骨——天险与绝路,在此竟不给人退路,难免感慨修筑者的艰难和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而站在障墙中间低头俯瞰,山竟已这般高耸。生死悬于一线,却不再颤抖不安。大约只有当恐惧被压到极限,痛苦才也会在刹那间化为无法言喻的超脱……
当天空浮出一轮红日,在“望京楼”的前,我终于望见天边那抹艳红。一缕孤寂的晨光,透过东面残缺不全的拱窗斜射进这座双层的敌楼,轻轻抚摸着它清凉冰冷的砖石。
这数百年,光与影在山巅的敌楼里一次次交织出神秘的图案。在静谧无人的空间,没有观众,没有赞叹,却彼此相偎不曾寂寞。也许,那是祭奠这奇迹的舞蹈,也许,那是天地间召唤亡灵的火焰。
来源:21cn
智投·资讯 | 行业专区 |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