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驻北京通州的人都知道八通线有一站叫“八里桥”站,但却少有人关注轻轨站北边的这座不起眼的桥。查了一下资料,八里桥竟然是北京有名的四大名桥之一。八里桥原名永通桥,修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正统皇帝赐名“永通”。它与京西宛平卢沟桥、京北沙河朝宗桥、京东南凉水河的马驹桥合称拱卫京师四大桥。由于其距离通县城西八里,所以又俗称“八里桥”。
永通桥是坐落在通惠河上的唯一的一座大型石拱桥。通惠河是元至元二十七(1290)春由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的一条重要人工河道。此河“上自昌平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清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北京地处北方,物资较为贫乏,众多物资多从南方运来,特别是元定都北京后,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虽开辟了海运、但损耗过大,如至元二十年(1283)岁运四万六千多石粮,漂溺损耗者至四万二千多石,而且粮食运到通州后,再通过陆路运送到北京城,粮多路远,运粮兵民苦不堪言,至元三十年(1293)通惠河工竣,“自是免都民陆挽之劳,公私便之,帝自上都还,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赐名通惠。”及至明朝,通惠漕运干道,东南之粟,年漕已到数百万石。东南贡赋,岁亿万计,市民所需,则不可悉数,概由此河运京。
永通桥正是在这样一条十分重要和著名的漕河上建造的唯一的一座大型石拱桥。史称它是“陆运京储之通道”。石桥的前身是座木桥,因通惠河坡度较大、河水湍急。常将这里原建的木桥冲毁,影响交通,因此有内宫太监李德奏于明英宗,建议于此地建石桥,英宗准奏,正统十一年十二月石桥竣工,英宗赐名“永通桥”。石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交通,控制了洪水,还为古老的通惠河增加了一个美丽壮观的景点。所谓“长桥映月”正是通州八景之一。
八里桥的造型极为特殊。中孔特高,高达八点五米,宽六点七米,两次孔仅高三点五米,相差悬殊。这种构造是专为漕运的需要设计的。通惠河运粮船多为帆船,如建造普通形式拱桥,势必阻碍漕船的航行,为此古代工匠将桥的中孔建造得相当高耸,漕船可直出直入,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八里桥不落桅”正是指此。
八里桥地处交通要冲,战略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中外战争。第一次为咸丰十年(1860),中国官军与英法侵略军交战。第二次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此展开了激烈战斗。永通桥不仅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而且还是近代史上的重要纪念建筑。
然而,现在的八里桥已远非往日的壮观景象。桥身上的三十三对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在前几年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有20多只狮子已经面目全非。唯一保存完整的是桥南端的一块石碑,那是1984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立下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从桥的侧面看去,破损残缺的桥洞,远没有“八里桥不落桅”的风范。不过,现在的八里桥依然是通州的重要交通要道,每天在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不计其数。此外,它还多了一个特别让人喜爱之处:拍照的好去处。站在桥头,走在桥下,独有一番风景。相信在八里桥上拍婚纱照的效果也会不错!
来源:乐乐@生活.COM的博客,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