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的地方
在回程的路上,外面的黄土山坡仍是起起伏伏,荒凉,没有生机。黄色的裸露着没有植被的山,已经成为我心中甘肃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定西,甘肃中部的这个城市,更是夹于黄土高坡之中的一个典型的缺水城市。
身受南方烟雨的湿润,我(也许其他人也是)很难深切都感受水于生命的重要。在南方,水是常见的。被雨露滋润的漫山茂密的植被常常让我觉得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水本就该滋润这个世界,太过于平常,似乎并不值得我去心动。
但在定西,强烈的视觉反差会让我怀疑自己以前的观点。(特别是我这种去过黄土高原的旅行新手)那些起伏的黄色的山脉,高度模样与我在秦岭看到的并无多大差别,但秦岭植被茂盛,是生命的天堂,定西的山却荒凉无比,少有植被,只能被称作是生命的禁区。
而据说甘肃的生态曾是很好的。宋《资治通鉴》中说的”天下富庶无过陇右”,而民间也有”天下李姓皆出于陇右”的说法,陇上当年之富庶由此可见一斑。而宋以后,甘肃始终被处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兵锋相搏的前沿。连续或者不连续的战争使得曾经富庶的陇上之地植被大受破坏,很难得到恢复,以至于成为今天的模样。
我去定西的时候,正遇上定西大旱,小麦绝收。工作人员很无奈的说,定西的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且一下雨就会以山洪的形式出现,真是苦不堪言。难怪甘陕总督左宗棠会上书朝廷说:”陇中贫瘠甲于天下”。更有甚者,将定西定义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这几乎是令人绝望的话。上帝为何如此刻薄于这块地方?
并非生命禁区
然而定西有一样作物是远销全国的,这就是定西马铃薯。
定西马铃薯怎样呢?多数也是黄色的,也有外来品种如荷兰种是褐色的,再奇特点也有叫”黑美人”的,呈黑色。定西的马铃薯也无非是产量高质量好,能生产市场需求的各种类型而已。总之,这块地方很适合种这种耐旱作物。这也算是老天对定西人的一点小小的补偿吧。
马铃薯耐旱,定西少雨但日照充足,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定西人非常懂得顺势而为,积极开展这种作物的种植。当地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向当地农民推广马铃薯种植技术,使之成为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且政府签头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大量培育出优质低价的马铃薯种给农民,从源头上保障农民的生产。同样是在政府的指导下,产销协会诞生了。产销协会控制着销售终端,监控着市场变化,始终给予农民利益最有利的保障。而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在当地不断做大做细,已有数个机械化种植示范点。相信在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努力下,马铃薯这一产业会不断发展。
生态恢复的问题
左宗棠当年从甘肃种柳一直种到新疆,而如今孤伶伶地只剩一颗风烛残年之树矗立在荒凉的山坡,人称”左公柳”,定西的生态之恶劣也可由此见一斑。但定西真是片不毛之地吗?也许是吧。但你看有些山上已起了层层梯田,挺拔的侧柏顽强地生存着!那不是生命的奇迹吗?原来生态是可以改善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依照移动的土方来计算,这些年移动的土方可以绕地球赤道13.5圈。”定西政府给予了资金的支持,进行退耕还林的专项治理。农民领取补贴积极对荒山进行改造,事业单位对荒山承包进行改造…..这中间的艰辛,实难以为我等外人道。”定西穷的根源在于没有水,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水”。只有改变生态环境,才能改变一切。
确实如工作人员所言,定西空的根子是在干旱。山上没有树,不能保水,保土,保肥,土地会成为”三跑田”。挖梯田,立树木,保土保水保肥,定西人梦想着将恢复当年的繁盛。相信他们的付出总会有回报。
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片古老、广袤、神奇的土地。全市辖安定、通渭、陇西、临洮、渭源、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总人口296万人,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