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祥符调
明代的开封,由于周王朱有的倡导,成为北方戏剧活动的中心之一。明亡后开封郊县民间流行着汴梁腔、梆子腔等戏曲。清初又传入秦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梆子,俗名"讴戏",后来在河南、山东境内流传时形成各种流派,统称河南梆子,又称豫剧。祥符调是豫剧的正宗,唱、念俱用标准的汴梁音韵,男腔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婉明丽。朱仙镇是河南梆子科班的发源地,各地科班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庄王诞辰会集朱仙镇,献戏敬神,互相观摩以求改进。豫剧的飞跃是在本世纪30年代,河南省教育厅樊粹庭在开封对豫剧的声腔、科白、表演、化妆、音乐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之面貌一新。樊所创的狮吼剧团培养了一代人才,当今豫剧名角无不受其影响。目前豫剧已风行全国,成为一大剧种。其传统剧目有《木兰从军》、《秦香莲》、《打金枝》、《对花枪》等,著名演员有陈素真等。
河南坠子
创始人是开封乔治山。乔为清代嘉庆时人,原在开封唱三弦书,经他将三弦改成二弦,从弹拨改为拉奏,取名"坠胡",他经常演唱的剧目为"玉虎坠",群众遂称他为"唱坠书的",后来出了名,就叫坠子书。坠子开始为单人独角,自拉自唱,脚上绑一击槌,用以击节。同治年间与道情结合,形成一人持简板击节演唱,一人拉坠胡伴奏,唱奏开始分工。1920年前后,简板又改用铙钹,同时坠子出现女演员,其中有从梨花大鼓演员改唱的,于是又吸收梨花大鼓所用的扁鼓。河南坠子在开封影响深远,清末城内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坠子研究会,最早的坠子唱片就是在开封灌制的,自此流传京津,风靡全国,成为全国十大曲种之一。
鼓子曲
开封鼓子曲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当时名牌子曲,在全国兴起,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分支叫"八角鼓"。"八角鼓"在开封流传甚广,并与民间演唱结合,形成"开封鼓子曲"。鼓子曲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配以八角鼓、小镲和小碟,演唱者多为劳动人民,常在茶余饭后聚集街头或在茶馆演唱,属自娱性质,不收费用。曲调分为小岔和大曲子两类。小岔即早期八角鼓的"岔曲",曲词文雅,唱腔平稳疏缓,出于文人之手。大曲子则把岔曲分为两截,称鼓头和鼓尾,中间插入其他曲牌,形成结构完整的鼓子套曲,曲牌多达40余个,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生活小段。目前能演唱者已为数不多,殊为珍贵。
曲剧
曲剧是在民间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唱词和说白都属中州语韵,乡土气息浓重,音乐舞蹈性强,行腔圆润婉转,音乐深沉浑厚,以演出悲剧和幽默小喜剧见长。曲剧在明代称为开封俗曲,清代又传入洛阳、南阳等地,所谓"俗曲源于开封而盛于南阳"。曲剧经历了"板凳头"(不化妆,一桌四凳坐而清唱)、坐堂弹唱和高跷的发展过程,高跷戏在洛阳和南阳盛行于民国初年,抗战前已扔掉高跷,走上舞台。抗战时,南阳、洛阳处于敌后,文化人汇集,曲子戏吸收了京剧的音乐锣鼓经,有了脸谱和角色行当。抗战胜利后,曲剧进入开封,开始称南平调,后来称曲子戏,受到群众喜爱。其优秀剧目《陈三两》1949年后搬上了银幕,《钱塘县》、《狸猫换太子》等传统剧目,亦久演不辍。
开封盘鼓
原名迓鼓,是唐宋时军阵之乐。盘鼓一仍古制,鼓面直径42厘米,框径达55厘米。鼓队人数众多,最少八盘,多者达百盘以上。开封盘鼓特长于行进队列,排列次序是令旗在前,接着是大镲,中间是鼓队,最后是马锣和小镲。根据表演场地大小,队形既可横竖变换,也可围成大小圆圈,随着节拍,边敲边舞。由于鼓大、动作剧烈,鼓手寒暑都光膀击鼓,近年虽制有统一民族服饰,仍须袒露一肩,显示威武雄壮。开封盘鼓套路原有200多个,今存常用的有10余种,演奏起来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节奏强烈,铿锵有力,开封民间极为风行。目前已传播各地,成为颇有影响的民间广场表演艺术。
斗鸡
斗鸡之俗,源远流长。开封斗鸡承自唐宋,清代最盛,满城有斗鸡坑,是国内长期延续的斗鸡基地之一。豢养于开封的斗鸡称河南斗鸡,经过世代优选,是一个优良的品种。过去开封斗鸡仅在正、二月份举行,现在每逢节庆都有斗鸡活动。
贺生子
开封有生育之后向外祖家报喜的旧俗--送红鸡蛋。如生男则送双数,生女则送单数。生育9天外祖家亦应送挂面、红糖、红鸡蛋。生男婴在红鸡蛋上加一黑点,称为大喜,生女不加黑点,称为小喜。更为特异的是老年得子,则邻里亲友纷纷往男婴生父脸上抹锅底或墨,称为"抹喜灰"、"开花脸"。在农村更有得子者无论寒暑都要翻穿皮袄,倒骑驴,手提着新尿壶,灌着水或酒,边走边饮,亲朋则簇拥左右任意调笑。
忌岁四十五
开封传说包拯45岁去陈州放粮,路上遭劫,被迫化妆成妓院的服役(俗称鳖腿)才逃过厄运。开封人认定45岁是个倒霉的年岁,凡逢此岁都诡称44或46。
在古城开封的龙亭公园西侧,有一座占地100亩、可树碑3500块的中国翰园碑林。中国翰园碑林的碑刻以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是一座融碑刻艺术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宝库。它依不同的表现内容..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