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里勤劳的妇女
羌寨有“云朵上的街市”之美称,那些羌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之巅,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汶川大地震彻底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
用石片或黄土砌成的房子全部倒塌了,还有象征着他们信仰和文化的千年碉楼。羌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世代都靠口口相传,地震阵痛了羌族文化,也让人们首次重视起这个即将失落的文明。
茂县是我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和羌民族文化核心区,在汶川地震周年采访的路上,新报记者专程来到茂县,走访了地震后的黑虎羌寨。
通往黑虎羌寨的山路在地震中毁坏严重,虽然经过援建单位不断抢修,一年后走起来依然危险异常,一路上到处可见塌方、滑坡的痕迹。车子走到没有路了,记者又步行了将近40分钟才来到位于山顶上的羌族人聚居地。
在接近山顶时,第一座已残缺的方形碉楼便映入眼帘。走近细看,这些高高的塔楼居然是用石片一层层堆砌起来的,由于地震已经坍塌了一半。
在这座残缺碉楼下面是四个石头堆砌的神龛,前面还有一块碑,上面几个模糊的大字写着“永灵万古”。
67岁的羌寨王左陈老人正在这里种土豆,他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这个碉楼、神龛和古碑所在地,原来曾是一座很雄伟的羌族古庙,根据碑文上的落款,此碑是立于清乾隆60年,王左陈还记得小时候看到庙里供着多尊菩萨像,庙门口有大红门。在这高山上,用石片垒建起来非常不容易,也很有气势。但在1958年,由于破除封建迷信,古庙被拆毁了,但碉楼却一直还在,只可惜这次地震,全寨子四五座碉楼全部毁掉了。
“听祖辈说这些碉楼在唐朝就有了。”王左陈的家就住着一座垮塌的碉楼旁。当我们来到老人家中,发现老人的石头房子都塌了,在老人房子对面就是一座高高的碉楼,不过老人说,这座碉楼因为地震已倒了一半,而他小时候,这些碉楼还都完好,每座碉楼方形,下宽上窄,大约分8层,每层6尺高,里面有楼梯,楼墙面上面还留有方形小窗口,老人说,那是向外射箭用的窗口。
地震前,黑虎羌寨的碉楼刚刚被作为旅游景区,偶尔会有旅行团来这里参观。可是地震让这里再次与世隔绝。王左陈说,一年了,除了记者,他们没再见游客。
王左陈的家5口人,地震时孩子们都在外面,所幸他家没有人员伤亡,只是家毁了。如今,王左陈就要搬家了,新房建在半山腰。
山上羌族人的收入,主要是靠种花椒为生,每年有七八千元。地震后,国家给他们受灾的人家都有补助,但真的要盖起新房子来,还需要他们自己掏一大部分费用。有些村民现在还是住在自己在山上搭建的木板房子里面。
身为羌族人,王左陈老人说,他自己对羌族文化也说不太清楚,因为羌族没有文字,他们都是听祖辈传说。“我们也想把羌寨和碉楼的事情好好弄弄,但是没人做嘛。”王左陈无奈地说。
残缺的羌寨碉楼
相关链接:
拯救羌族文化
5月12日上午,茂县举行纪念“5·12”抗震救灾一周年暨羌族博物馆重建奠基活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宣布茂县羌族博物馆奠基。这一我国唯一的羌族博物馆将在两年内建成。
位于茂县县城的原中国羌族博物馆藏有近万件文物。“5·12”大地震使茂县羌族博物馆遭到严重破坏,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博物馆成为危房,大部分文物被紧急转移到了外地。恢复羌族博物馆成为当地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地政府邀请设计单位设计了10多个建设方案,并在3月31日公布了最佳方案。按照规划设计,茂县将在现在县城对面修建新羌城,重建的新博物馆则位于新羌城中的现水溪村位置。总投资138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983万元、对口支援7885万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据介绍,中国羌族博物馆将体现民族传统和地域特点,“蓝天雪域为景,碉楼青山为台“将成为博物馆未来风貌最好写照。
新的羌族博物馆主体将在两年内建成,建成后,存放在异地的羌族宝贵文物就会回到它们的新家。同时,茂县文化局最近在民间征集的具有代表性的800件珍贵羌族文物也将归入其中。
茂县在地震前就已成为川西北著名的旅游集散地。在当前的重建中,茂县提出了重新恢复打造成为“羌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川西北旅游集散地”的计划。按照规划,从成都方向来的游客进入新羌城时,第一眼就能看到茂县地标“中国羌族博物馆”。当地新规划的羊儿街将建成类似“拉萨八角街、丽江四方街、阳朔西街”等民族特色颇浓的旅游文化商业街道。(李汝斌 万力闻 李兵)
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眉山市,辖东坡区、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一区五县,眉山市作为四川盆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来已久,为郡、州、专区治所历时1430年..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