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阅江楼游记攻略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南京市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09年05月13日10:29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一出电梯便看到这副对联,它给我们道出了阅江楼的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以8万军队大败陈友谅40万人马,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600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造成了比较奇特的“有记无楼”、“有诗无楼”的现象。直到2001年南京市政府新建阅江楼,结束了600多年来“有记无楼”的缺憾。

  进入阅江楼,大厅北部便是明朝历代皇帝造像。我最喜欢的是二楼,它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的明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有石刻、城砖、瓦当等,一件件地看过来,似乎徜徉于明代历史之中。在书画区域我看到了耳熟能详的画家们的画,董其昌、沈周、唐寅、文征明、徐渭等人的画看来似乎是真迹,但我没有这个鉴赏功力,只能是希望如此了。这些名字无数次地出现在历史传说中,都是我很佩服的才子,不管那些传说是真是假,但今天我觉得离他们特别近,在他们的书画前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净化。文学当然是不可或缺的,汤显祖、冯梦龙、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这些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都诞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踏着红木楼梯一进入三楼便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好一幅画!我目测了一下大约十几米高,上前看原来有介绍呢,不禁为刚刚自己的估测感到可笑。这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幅景德镇瓷画,高12.8米,宽8米。我开始以为是一幅普通的壁画,只是比较大而已,原来是瓷画。用手摸了一下,真的是陶瓷呢,都是约三十厘米见方的一块块陶瓷拼起来这么一幅郑和下西洋的宏伟巨作。

  阅江楼是明四暗三结构,外面看来是四层,实际里面是七层。每一层都有它的特色,四楼是卖工艺品的。说实话,我一直不大喜欢景区卖东西,但这里还好,没有大声地吆喝,很安静。有一种造型很精致的小扇子,十块钱能买三个,很便宜。

  在五楼和七楼我终于体会到了“阅江楼”这个名字的妙处。楼层的外围是一圈一米宽的走道,当然是有栏杆的。东北角视角最好,长江在眼前奔涌而来,向着天边不息而去。长江大桥如长虹般跨在江面上,特别壮观。西南角是最神圣的地方,明城墙从远处蜿蜒而来,诉说着它的历史。耳边是静海寺的钟声,伴着飞檐上挂着的古朴的小钟在江风中发出的叮叮的铃声,我虽置身于这阅江楼之上,却似飞翔于历史的天空之中。

  “满目江山忆旧楼,汀洲花草弄春柔”,虽然格调不搭界,但我还是默想着仇英的诗,下了阅江楼。 (作者:峨眉山月)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有话说

南京市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