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德庆
德庆学宫
在岭南西江之滨的德庆县城,屹立着一座庄严雄奇的古代建筑,它就是现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庆学宫。它是历史上德庆府的地方官学,是祭祀孔子和生员上学的场所,故学宫又称孔庙。
据清光绪《德庆州志》载:宋时,德庆称康州。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在康州诏置孔子庙,建于子城东五里的紫极宫故址,庆历三年(1043年),知州事李仲求重修,元丰四年(1081年)迁今址。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十一月,以康州诏升为府,名德庆府,是为德庆府孔子庙。庆元初(1196年),知府事赵师瑟置书籍学田。淳祜间(1241年~1252年),知府事陈宿、冯光递有增置。
元至元元年(1264年),被大水冲圮。大德元年(1297年),教授林舜咨重建大成殿、两庑、殿后建尊经阁,下为议道堂。延祜间(1314年~1320年),同知王荣祖、教授陈绍祖,徙尊经阁于殿前,为戟门,建明伦堂于殿后。
明洪武九年(1 376年)改为州学。正统元年(1436年)修殿前庑,建重门及云章阁、塑宣圣、四配、十哲像。六年(1441年)知州周冕复塑两庑先贤像。弘治三年(1490年)知州王淮重建尊经阁,列号舍于学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州吴汝新重建殿前庑,改砌泮池。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雷震圣殿(大成殿),署州陈益谟重修。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知州李育熊修戟门、两庑。五十六年,知州张安鼎修大成殿。五十八年,以明伦堂改启圣祠,移建明伦堂于文庙东,并建义学。雍正元年(1723年)改启圣祠为崇圣祠,并重修。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修棂星门、石栏、两庑及尊经阁。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尊圣义祠。
清末民初(1909年~1912年),废科举,在学宫开设高等小学堂。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称县立第一小学校。
德庆学宫形制甚备,今已形成的格局分东、中、西二路,其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占地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在长达约144米的南北中轴线上,由南而北组成一个长方形阵势的建筑群体。中路由石栏、棂星门、泮池、大成门、东西庑、杏坛、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东路由明伦堂、萃秀堂、魁星阁,西路由尊圣义祠等建筑物所组成。
大成殿气势雄伟,为重檐灰瓦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五开间。宽17.36米,深17.53米,平面呈正方形,面积304.3平方米,殿高19.4米,保留着宋、元两代木构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殿脊灰塑,造型简朴。殿内粱柱结构,为元代重建时的原物。明间四根木质金柱不到殿顶,以12组斗拱承托平棋,起抬梁作用,呈“四柱不顶”之势。殿内梁架为减柱造用大内额.左右两侧重檐下,均采用大丁伏结构,各省去中间两柱,使殿内减柱四根,为国内孤例。下檐斗拱七铺作单抄三下昂,其出跳总长度达122分,居全国唐、宋同类斗拱之冠。
德庆学宫大成殿,是我国宋、元木构建筑不可多得的实例,对研究南方宋、元木构建筑和艺术有重要价值。我国已故著名的古建筑学家龙庆忠教授,为大成殿题词“四柱不顶”。1991年6月,国际建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吴良镛教授考察后,誉之为“国之瑰宝”,并挥毫写下“学宫大德不朽,人文永庆日新”的题词。1996年夏,古建专家、东南大学郭湖生教授考察后,为大成殿题词“南海明珠,巧侔般尔”。1998年6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考察后,即席题词“德庆学宫,古建瑰宝”,均对德庆学宫大成殿的建筑技艺予以极高的评价。
德庆学宫,于196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光绪《德庆州志》典礼篇载:先师以岁春秋仲月上丁行释奠礼。主祭、视割牲、省斋、盛、纠仪、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司馔、司赞、通赞、引班,所用人等与祭社稷坛同,在城文武与祭亦同。行礼位次复女口之。致斋二日,用白纸黄缘墨书祝文,送至神库案上,安设如仪。前一日有司饬庙户洁扫殿庑,视割牲官公服诣神厨,视割牲如仪。正献官率执事入学习仪,教官率乐舞诸生入学习舞习吹。祭祀活动的所有典礼仪式,均遵照朝廷部颁的礼仪标准举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