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客来到北京,登长城、游故宫、看“鸟巢”后,并没有满足,他们想更多地了解北京丰厚的历史底蕴,更多地体味地道的“老北京”的韵味儿。在一个旅游推介会上,一位老华侨向记者询问,哪里可以喝到地道的豆汁儿,哪里可以听到地道的北京相声,有没有地方可以体验老北京那种旧戏院的感觉?老人说:“要是有一张详细介绍‘老北京’的报纸就好了,告诉我们那些老北京的城墙、院落、玩意儿、小吃什么的,都在什么地方能找着,怎么去?”基于此,“小杨行走”栏目组策划了《寻找“老北京的影子”》这一选题,并将选题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从特色建筑、休闲文化、民俗玩意、饮食味道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咱们的“老北京”,为喜欢北京的游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第一日 老北京的大轮廓
8:00-12:00 前门——贴着老北京的标签
薄阴的天空下,绿草映衬之中,高高的前门楼子就这样肃穆地“站”到了我们的面前。当走近它时,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那种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将我们淹没,我们的思想被润湿了,像瓦檐上沙沙的雨声一样时紧时疏。我们仿佛在城门的砖墙上看到了历史投出的倒影:城头的雁鸣、初冬的寒意、前门楼子旁的枯树都不能减轻前门地区熙熙攘攘的“热度”;大栅栏两旁的小摊小贩、商铺作坊喧闹繁忙,北京的老居民和外地来京办事的旅人在林立的店铺货摊儿前或往来穿梭、或驻足观看,打把势卖艺的、吹糖人儿的都聚拢了一批看客围成一个个小小的圈子,为这里的景象增加了声效的厚度和欢快的年味儿……
前门这道曾经是平民禁区的通道,现如今被游客随意穿梭。穿过门楼,就是正在改造的前门商业区了。走到大栅栏商业街时,老店铺已开张营业,操着各地口音的拉三轮儿的“板儿爷”也开始招揽起生意。虽然前门地区很多地方在改造,但那种热闹繁忙的感觉依然流动在每个游人的心头。手拿一块“栗子味儿”的烤白薯,嘴里哼着京韵大鼓的小段儿,穿过碧瓦竞辉的老街面,被店铺里身着中式马褂、头戴瓜皮帽儿的伙计招呼着,百年时光仿佛在一瞬间倒流。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密布在大栅栏四周的胡同千回百转,在这温馨平易的千回百转中,窗根儿下的大白菜、胡同儿口晒太阳的老奶奶以及孩子们在胡同儿里三三两两地跑过时“嗵嗵”的脚步声都穿过民谣里的时空隧道,带着浓浓的京味儿,依然在今天猛然间一回头一拐弯的时候闪现在眼前。
温馨提示:
北京人说的“前门”,是正阳门和箭楼的概称。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清时期入夜实行宵禁,在街头巷尾设置栅栏,昼开夜闭,大栅栏因此得名。据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熊玉梅介绍,改造中的前门大街,预计今年5月份对外开放,步行街、老字号、有轨电车等老前门景象将会重现于世人。
14:00-16:00 北极阁三条:繁华身后的风景
在崇文门吃过午饭后,坐车来到东单,下车从栖凤楼往北不远,紧邻着繁华的东单北大街,有一条宽敞但并不起眼的胡同——北极阁三条。
走进胡同西口,不远处就能看到一座灰色中式府邸,满目疮痍,荒草丛生。若不是那巍峨的檐顶和已经不再光彩的琉璃还依稀闪现着往昔的奢华,也许你很难想象,这里竟是清朝“铁帽子王”允祥之子弘晈的宁郡王府。关于这位著名的“十三阿哥”家族的各种传说记忆早似过眼云烟,只留得这“满面风霜”的王府,仿佛在诉说着被隐藏在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背后的风华。在胡同儿深处,小路一斜,似到了“另一重天”:一片拥有西洋风格的独立小楼建筑群,就藏在这游客绝不会问津的地方。其中8幢小楼都是民国时候留下的,围成了一个圆形的院落,中间是一片宽敞的花园,伴着一条回廊,灰砖清水墙,大门处用突出的三角门罩装饰。
温馨提示:
乘坐地铁1号、5号线东单站下,或乘39、110、106路公交车东单站下;注意事项:宁郡王府现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如想参观需要和剧院的有关领导协商。
16:00-19:00 “皇城根”:“旗人”和“靓女”
“我家原来一直就住皇城根儿”。如果有人和您这么说,那他肯定是地道的老北京,在清代,能住在皇城根儿的人一般都是有身份的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的老百姓也零零星星地移居此地。皇城根儿也就成了老北京生活空间的一个代称。如今,皇城的城墙基本不复存在了,除了天安门外,就只有皇城根遗址公园还能让我们临风凭吊皇城曾经的“风范”。
遗址公园就修在路边,没有围栏,完全开放。与其说它是一座公园,倒不如说它是北京路边一段绵长的风景。初冬的寒气染黄了路边的银杏叶,在昏黄的暮色间,更显娇俏。被玻璃池围着的重重残垣,静静地候在一方矩形展池里,展池一侧另悬有一面石刻的东安门原貌图,图上店铺林立,商贾如织,再看看眼前的几砖青石,沧桑感便与寒风一起将我们紧紧包围。
在公园里有一处极富创意的雕塑作品,诠释的是一位留着辫子的旗人正瞠目结舌地望着手持笔记本电脑的摩登女郎,如此时空交错的画面,让我们不禁“哧哧”笑道:若是真有所谓的穿越之旅,那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热闹的旅程。
温馨提示:
公园位于王府井步行街西侧,您可以先在王府井大街吃饭购物后再穿过东安门大街到达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24小时开放,不收门票。
第二日 老北京的小胡同
9:00-10:00 钟鼓楼:从晨钟暮鼓走进老北京生活
“晨光微微,钟声忽响,整个北京城被唤醒了,四合院里的身影开始忙碌了起来,老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就从这钟声开始,而晚上京城又在鼓声中进入梦乡。”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钟鼓两楼,是元、明、清三朝的报时中心,昔日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正所谓“晨钟暮鼓”。
来到鼓楼门前,我们立即为这座建筑的古朴雄浑所打动。鼓楼墙体赭红色,歇山顶上铺绿琉璃,楼梯口为一个高大券洞,狭长而立陡的青石梯直达顶楼。楼上陈列的定更鼓有25面,其中主鼓较大,群鼓分别以二十四节气命名。
钟楼位于鼓楼北100米处,青灰墙壁,乌瓦,同鼓楼相比,建筑风格更加灵秀可爱。二层悬挂一口铸于明永乐年间的铜钟。从钟楼上向下俯视,可见千家万户的屋顶,参差错落。向南眺望,高楼鳞次栉比,国家大剧院和白塔也尽收眼底。
温馨提示:
钟鼓楼楼梯均长而陡,在下楼时要特别小心,如有恐高症,勿登。门票:钟楼8元,鼓楼10元。乘坐地铁2号线,5、60、107路公交车皆可到达。
10:30-12:00 南锣鼓巷:蜂窝煤、雪里蕻、老门墩儿
有着700年历史的南锣鼓巷,比邻皇城,绿树成荫,屋舍俨然。宽阔的主巷道为轴心,东西两侧各并列八条胡同,为典型的北京民居群落。在这儿,游人只是走马观花的“过客”,而一栋老屋、一个门墩儿,甚至瓦楞间的几蓬衰草才是真正的“主人”。
细节往往是记者眼中的珍奇:胡同儿里一个个门槛儿两侧的门墩儿古朴可爱,有的圆形如鼓,有的长方若枕,上面多雕有精致的石狮和花草。每逢夏季傍晚,胡同里的妇女都会带着孩子坐在门礅儿附近乘凉,让人们想到那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的童谣。看到一户古旧的门墩儿磨损严重,像是很有年头了,街门没关,我们走进去,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成堆的蜂窝煤。听到动静,主人走出来,很友善地介绍他的宅院,院中种了石榴、搭了瓜架,还摆着一个放置鱼缸的台子,“现在天冷,鱼缸和鸟笼都放在屋里了。”主人说。老北京常说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四合院三元素这儿算是齐全了。告别了小院儿主人,仍旧朝前直走,很多家在门外晾晒着雪里蕻,那是老北京居民的冬令菜,冬天里青菜少,人们常靠雪里蕻撑场面。比如炒麻豆腐,最常吃的还是雪里蕻热汤面,鲜美的汤头加上脆嫩的雪里蕻,热气腾腾的一大碗,再来俩火烧,嗬,那叫一美!
温馨提示:
南锣鼓巷名人故居众多,著名的有炒豆胡同77号的僧王府和后圆恩寺13号的茅盾故居。
14:00-20:00 什刹海地区:千竿五号的“六妈”
沿着三轮车胡同游的轨迹,在西城区旅游局副局长刘军引领下,我们走到什刹海地区的千竿五号。千竿,一条胡同。五号,一座古朴的宅院。主人是满族镶黄旗人,姓齐,门口的台阶和门簪证明了家族的显赫。热情的女主人王玉梅带着我们穿过庭院,边看边讲。齐家祖上曾在晚清作过前门的城门领(负责前门治安的官员)。如今齐家的亲属在世界各地仍有300多人,王女士的丈夫这一辈儿排行第六,所以晚辈儿都称她为“六妈”(她的名片上也这么印着)。虽然有讲解员,但这位热情好客的“六妈”仍然亲自为游客串词儿,从她那贵为郡主的婆婆到院子里种的黑枣,多少陈年旧事娓娓道来。她的故事随着我们的眼光在重叠院落、抄手游廊间往来徘徊。正屋的屏风,檐下的红灯,泛黄的老相片儿,枝丫间的残阳,都散发着百转千回、缠绵悱恻的气质。几代人,一个家,多少缜密的心事。一段段恩恩怨怨、丝丝缕缕的忧愁,似水流年而不断不绝,全凝结在这初冬的黄昏。
温馨提示:
千竿五号门票:20元;后海附近只有少数几个四合院是经过旅游局批准有接待游客资质的,游客要提高警惕,参观四合院都要看清资质,不要盲目交钱。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现为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