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海军博物馆游记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18:04 新浪旅游
①肖劲光大将遗物专柜 有两件东西很有意思,一是戈尔什科夫元帅1956年送的望远镜,牌子隔着橱窗玻璃看不清楚,我很怀疑是蔡司,毕竟这是很高级别的礼品往来。望远镜看起来很不错,更重要的是送礼的人物十分了得、增加了这份礼物的价值。再一个是肖劲光的大将礼服,真是精工细作。别的不说,帽徽周围装饰的松枝,原以为是和帽徽一起用金属冲压的,这回细看才发现是用丝线绣在帽沿上;别的不说,就这一点精细,现在的新式军礼服就比不上。50年了,那套礼服看起来还是崭新的样子;55式礼服虽然在服装式样上过于照搬苏式、不是很适合中国人的体形,但是在色彩搭配、配饰设计上颇有可取之处,就是在今天都还有借鉴意义。 ②缺乏特色的中外海军交往礼品 从头看到尾,有如下几类:恶俗的军徽、舰徽,这玩意最多,摆了好几个展柜;一个木板、镶上或是雕刻或是冲压的金属徽记,又简单便宜、最好糊弄人。土冒而吝啬的锦旗,朝鲜送的全部是这玩意,不仅单调,而且实在太土气、太没有艺术色彩。舰只模型,这倒不错,毕竟军舰和军舰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值得细细品位的,不过这类礼品的成本可就贵了、数量很少。 ③狡猾和聪明的美国人--送军服,以及中美海军制服对比。 说狡猾,因为一套军服再怎么着也花不了几个钱,可能比一个精工细作的舰徽还便宜,当然比锦旗要贵,海博里面外军赠送的礼物中,只有美国人送了军服;有几套的是80年代、太平洋舰队各单位送的,还有一套是原美国驻华武官赠送的他自己的制服。美国人的聪明也在这里,在所有礼物中,除了模型,最出彩的就算这几套美国军服。美国军服在做工、用料方面还是不错的,军官常服很不错,大翻领西装配袖口军衔标记(不戴肩章)和略表,很简练、精干、海味十足。相比之下,咱们的小翻领常服一没特色、二显累赘(配肩章,且军衔体系是典型的陆军军衔的延伸);冬常服本来可以做得很有特色,可是胸前的位置缺乏合适简洁的饰物,也留有遗憾。美海军军官的短袖夏常服(土黄色的那一套)本来除了做工精细、面料好以外,不如咱们的猎装式短袖,可惜不知道咱们的哪个猪头脑筋短路,要扔掉猎装换成夹克式衬衣领短袖,凸现高级军官们的将军肚不说,还要再戴上顶和他们的气质年龄完全不相称的贝雷帽;最绝之处是,还要打上领带!
【发表评论 】
精彩旅游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