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忧秀代表。石窟多达76处,共有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即古龙岗山,共290龛窟。著名龛窟,如心神车窟,窟正中之皤龙“心神车”尤为奇伟。其间净宝瓶观音、多罗、文殊、玉印观音、如意珠观音、普贤、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等,雕刻对称,严谨有序,浑然一体。八躯菩萨像,丰腴圆润,典雅大方,为此间石刻之精华。北宋著名书家蔡京所书《赵懿简公神道碑》,碑高3.7米,宽1.37米,书法艺术价值较高。
宝顶山,风景幽丽,共13处石刻,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历经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宝顶山。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 “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进入宝顶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古道,郁郁葱葱的大树和翠绿的竹林被很好的纳入它的怀中。迎面吹来凉爽的清风,带给我们清凉的气息和泥土的味道。这里所有的雕刻都是一次成型,在山石壁上直接雕刻而成,我很震惊800年前雕刻师们的技术和对佛文化的深刻理解。我们跟在讲解员后面,听着她给我们的介绍,对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有了更新的认识,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令我惊奇的是,圆觉洞更是注意到排水和采光的效果,以及石刻成的袈裟看起像用木头雕刻而成的,袈裟袖口下垂,很似随风摆动的感觉,光这个神龛就花费了30年的光阴,这可真是个巨大的工程阿。
给我带来震撼的还有一尊千手观音,乍看上去密密麻麻的手伸在那里感觉头皮发麻,仔细看看,每只手上还都有一个神器,拥有不同的力量,据说在此许愿很灵验的。千手观音共有1070只手,相传有一个小和尚给千手观音贴金,每贴一只手就插上一根竹签,都贴完后就数所有的竹签一共1070个。
在轮回盘的相关石刻中,我比较注意养鸡女的雕刻,它讲的是一个在人间养鸡的女子,死后却被打入阴曹地府,只因为佛主认为她养鸡,人间就有人吃鸡吃鸡蛋,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只能下地狱。这个养鸡女可是中国的蒙娜丽莎哦!^_^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它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1999年,大足石刻以“无与伦比的天才的艺术杰作”等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三项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