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乱象
虚假行程单为何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在它背后,是数不清的小中介、“黑代理”,将机票销售市场编织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认可办法》,从事一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的,其实缴注册资本应不少于150万元;从事二类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的,实缴注册资本应不少于50万元。目前,中国航协认证的机票销售代理机构共有9000多家,此外还有中航信认证的部分销售代理机构以及航空公司的网上销售平台。
然而,现实中人们所能看到的机票代理公司远不止这么多。据调查,仅广州一地,各类机票代理机构就超过10000家,其中正式取得一、二类机票代理资质的公司,却不到200家。
没有资质的“黑代理”和拥有正式身份的机票代理公司往往存在合作关系,利益共享。重庆某机票代理公司老板就表示,在公司鼎盛时期,曾有超过1000家“黑代理”挂靠在自己公司旗下,每家“黑代理”通常只需要支付5000元/年的挂靠费,有的甚至连挂靠费都不用出,双方互不干涉。“黑代理”获得出票的权利,而正规公司则赚取挂靠费、借机拓展自身渠道,以扩大销售额、提高自身与航空公司对话的话语权,争取高额的销售返点。
“黑代理”之所以蓬勃发展,其根源在于机票代理行业“低投入、高回报”的特性。开一家没有资质的“黑代理”,所需不过一间小屋、一台电脑、几部电话。某代理公司老板回忆说,自己从“黑代理”起步,初始投资不过2000元,不到一星期就收回了成本,最红火的时候,3个小时就赚了2万元。只要在民航业内有点资源或者“关系”,挂靠正规代理公司做“黑代理”,往往被视为创业致富的一条捷径。
然而,这种松散的合作模式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自由度极高的“黑代理”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2010年9月,上海一家“黑代理”就突然卷款潜逃,卷走票款估计超过1000万元,受害旅客近千人!尽管这家公司在“出事”前已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但由于层层挂靠,一直无人过问。
面对“黑代理”泛滥的市场现状,监管机构目前似乎也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中航协副秘书长柴海波认为,过高的准入门槛让那些资金实力有限的机票代理人难以获得正规资质,因此只能游走在监管之外。“我们检查范围只是认证企业,那些数目庞大的‘黑代理’我们无法查处。”
其实,无论是“黑”是“白”,数量庞大的机票代理机构确实繁荣了市场,为旅客购票提供了许多便利。倘若能够将目前大量存在的“黑代理”纳入到正规的监管体系中,他们很可能成为厘清当前机票销售市场乱象的积极力量。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