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000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游历完黄鹤楼,小彭还专门将前辈引至长江大桥蛇山的桥头堡下面。在那里,仍能看到一块牌匾,标明黄鹤楼的旧址所在。
大师钱基博:居朴园讲学11载
在小彭看来,此行最大的亮点是武昌凤凰山下的昙华林。因此,他将此行的终点放到了这里。
昙华林,是老武昌的东北角一条街道,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后来,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革命团体。吴禄贞
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武昌起义的仁 人志士。
大家穿行而过,来到昙华林东端的湖北美院校园内,一路询问到两幢白色小洋楼前。这是两栋外观朴素而典雅的建筑,半圆形的大拱门、细密的窗户、高高的烟囱顶都显示出它们的与众不同。
据学校的老师说,小洋楼现为美院画家们的办公楼,因门前两棵至今仍枝繁叶茂的百年朴树和榆树而分别叫做朴园和榆园。门前是武昌老城墙基址,不远处乃经过修缮的“护城河”遗址。
“1946年起,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也就是钱钟书的父亲,到华中大学执教,曾在此居住,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11年。”小彭说。
这样一句话,犹如点睛之笔,让大家顿生敬意。而眼前,小楼门口,那棵300多岁的朴树守望依旧。
下午,循着昙华林街,一行人踏访星罗棋布、中西合璧的老建筑,脚踏着木质楼梯,在吱吱呀呀的声响中登上老房子的二楼,仿若穿越了悠远的历史。
“这次来汉,不虚此行!”伴随着落日的余晖踏上归途,前辈不禁这样对着小彭感慨。
专家评点:要继续挖掘武汉旅游深度
“武昌有如此众多的旅游名片,但大都深藏在自己的名片夹里。”对于小彭走的这条线路,多位旅游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当记者提到昙华林的时候,有两位业内人士表示,自己就没听说过。“又比如放鹰台,我们从没带团去过。”武昌一家旅行社老总如此说道。
本报记者在踏访昙华林时,发现部分“有故事”的老建筑保护不力——文华大学文学院的老楼似已无人居住办公,内部设施多有残损。而一条正在新建的道路,也让昙华林显得有些凌乱。
“太散了,开发不够,景点介绍都像教材一样。”旅游百事通(湖北)公司总经理王唯说,对于这些与名人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文景点,不仅是来汉的外地游客,甚至包括大部分武汉市民都不知道。
“四菜一汤,一天就看完了,如何能留住游客来消费?”王唯与众多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担忧。
“武汉旅游仍停留在观光游上!”对此,湖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勇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武汉旅游深度挖掘不够,武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名头但却缺乏相应的表现形式,会让游客一头雾水——历史在哪?文化在哪?
以名人文化为例,马勇教授说,北京、上海、南京远远走在武汉前头。“形式很多,名人故居、胡同街巷等等。”马教授表示,武汉的历史文化遗产很 多,昙华林、盘龙城等等,但没有利用好,相比之下,上海等一些城市围绕名人、历史事件,打造了一批集中的综合性景点,如上海的石库门、新天地。“武汉也有
新天地,但没有把周边的老街巷、名胜古迹连起来,缺少一体化开发的意识!”马勇教授感慨。“这方面,武汉需要注重发掘保护。”马勇教授认为,可以用集中途
径来改善。首先是,要将一些名人故居发掘保护起来,“不能不顾历史,随意拆掉”;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将相关的里弄、街巷开发出来,吸引游客 游玩;同时,还要打造一批集聚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吃喝玩乐的一体化模式,直接可以做的就是昙华林和首义园。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其余为鄂西山地、鄂北网地与鄂东低山丘陵。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东邻安徽,西依四川,西北与陕西接壤。东西宽740.6公里,南北长470.2公里。湖北省千湖遍布,独如镶嵌在绿茵大地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生辉。湖北的地形,东、西、北部为丘陵和山..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