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广州经典地标海珠桥80年前世今生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广东省 | 金羊网-新快报 | 2013年08月30日17:57

  ■新快报记者陈杨■图片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提供

933年海珠桥开通当日桥上盛况。933年海珠桥开通当日桥上盛况。
1933年海珠桥开启情形1933年海珠桥开启情形
1933年海珠桥建成当日负责交通督查的电单车队。1933年海珠桥建成当日负责交通督查的电单车队。
1938年侵华日军在海珠桥设立警戒线。1938年侵华日军在海珠桥设立警戒线。
1949年被炸后的海珠桥。1949年被炸后的海珠桥。
1950年11月7日修复通车典礼上庆祝车队正通过海珠桥。1950年11月7日修复通车典礼上庆祝车队正通过海珠桥。

 

1982出版的英文书《Journey into China》里展示的海珠桥图片,上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拖卡公交车。1982出版的英文书《Journey into China》里展示的海珠桥图片,上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拖卡公交车。

 

  ——海珠桥80年人与事

  80岁,海珠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就是一部广州现代史的缩影。昨起,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主办的“一座桥·一座城——海珠桥80年人与事展”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展开,首次较为全面地向世人展示了海珠桥罕为人知的前世今生。

  承建时叫珠江铁桥

  海珠桥这个名字在广州可谓赫赫有名,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它最初的名字呢?

  本次展览展出了1929年广州市政当局刊登在《中华实事周刊》的一篇招标报道——《建筑珠江铁桥之急进》。这里面提及的“珠江铁桥”其实就是海珠桥最初的名字。而美国马克敦公司在公开承建时也称之为“珠江大铁桥”。这一名字也出现在了首次展出的《广州年鉴》中“广州市珠江铁桥工程图案”的英文描述里。

 

  那为何“珠江铁桥”又变成了如今的“海珠桥”?

  据介绍,原来在桥梁邻近的位置,自古有一块大礁石,长一百三十三米,宽五十米,俨然一岛,后被人称为“海珠石”。虽然海珠石在1931年已沉埋地下,成为新堤(今沿江西路)的一段,但因其与桥邻近,1933年初,桥梁落成之际,广州市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海珠桥”。

  当时,桥梁上的字还是由民国元老胡汉民题写的。每个字的面积为一平方米,甚是瞩目。

 

  疍民祈雨盼桥迟开

  按1929年广州市政当局所述,广州河南河北之间的交通一直依赖“电船小艇”,极不方便。不过,靠近海珠桥码头的船工(俗称疍民)就不想这座桥能顺利开通。因为在海珠桥诞生之前,人们过河都需要他们。但若桥一开通,他们的生计可想而知。

  当年,一篇由“石不烂”撰写的通讯《海珠铁桥完成以后》就提及了这些疍民的心情:“珠江的中流在打桩了,在建筑着桥墩了,他们受到了一种极严厉的威吓,在打桩的某时期,天落着淫雨,(他们)便诚恳的祈祷天宫常雨,阻碍铁桥成功……”

 

  过桥需缴费发牌证

  海珠桥开通之时,广州市还特地制定了《海珠桥交通规则》,本次展览也展出了它的影印版。

  由于最初的海珠桥具有开合功能,规则内注明,海珠桥每天开桥四次;凡到开合时,会以红绿交通新号表示,并配以鸭钟预告。船只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则免费,但在非规定时间通过,每次要收开桥费10元。

  现在人们所熟悉的过桥过路费早在那时就已兴起。《海珠桥交通规则》写明,各种营业汽车经过桥上时需另有公用局牌证,而这个过桥牌证办理时就需交费,每年24元。而人力货车则是禁止上桥的。

  1933

  105岁老人步行启桥

  1933年2月15日,广州市政府为海珠桥举行了开通典礼。别开生面的是,带领市民过桥的不是市长等政要人物,而是14位9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最老的年纪是105岁。在他们的带领下,众人高呼口号,从河北一端步行过桥。从本次展示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开桥当天,当局还出动了负责交通督查的电单车队。

  为了这个开桥礼,市府预计花费2800多元,其中,南北两岸各做牌楼1座(1600元)及礼堂1座(800元)。

  海珠桥开通后,周边的市民蜂拥而至,争睹大桥容颜。最让人感到新奇的是,桥面居然可以开合。每当有大船从桥下通过,大桥就像两只手臂一样,从中间张开。

  1938

  日军将整副装备运回日本

  1938年,海珠桥的多舛命运由此展开。当时日机轰炸广州,海珠桥被炸弹震伤,中孔开合机械被震坏。日军侵占广州后,将整副装备拆卸运回了日本。后虽经过修复,但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1949

  国民党败退炸毁大桥

  但这并不是它所经历的最恶劣的暴风雨。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在即,国民党败退广州前夕,用炸药炸毁大桥。

  1950

  重修海珠桥

  广州解放后,广州市首任市长叶剑英立即组织力量抢修海珠桥。当时负责重新设计桥梁的是我国著名的“海陆空专家”、华工首任校长罗明燏。

 

分享到:

我有话说

广东省 Guangdong

广东古时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广东省,于是广东的名称沿用至今。这里自古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汉时代已经有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到近代,广东更是成为商业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及历史渊源,这里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广东省低山丘陵分布广泛,平原仅限河谷及沿海地带,南岭山脉亘于北部边境,地势北高南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仁化县的丹霞山、南海县的西樵山、博罗县..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关注|粉丝
+ 关注

您还可以看看

广东省旅行家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