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宿迁:工业遗痕的后现代观感(图)(3)

喜欢
大字
小字
新京报 微博 | 2012年12月28日11:42

  没落的工厂与残留的遗迹

  运河边上立着一块招牌:苏北绢纺厂。“我们都有90年的历史了。”绢纺厂负责人介绍。这家绢纺厂1923年创立于上海,初名为中和绢丝厂,1925年更名为中孚绢丝厂。上世纪60年代初,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的需要,为支援内地工业建设,上海中孚绢丝厂一分为三,除部分设备和人员迁往内蒙古扎兰屯或并入上海绢纺厂外,大部分设备及主要人员迁往江苏泗阳。

泗阳运河边的苏北绢纺厂内,几位工人在热气腾腾的水槽里处理蚕丝。泗阳运河边的苏北绢纺厂内,几位工人在热气腾腾的水槽里处理蚕丝。

  在绢纺厂工作了30年的花开华说,绢纺工艺分为36道工序,原料是缫丝过后的茧子,到最后的绢纺制品,几乎每一步都需要手工参与。又说,最厉害的要数西门子的发动机,用了快一百年了。制绵车间里热气腾腾,工人站在古老的机器上,把一片片的绢丝放进机器,一刻都不得闲,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因此车间里大多都是男人。

  空气里飘浮着白色的飞絮,花开华笑着说这是纯植物蛋白。每小时休息十分钟,车间里机器轰鸣声太大,说话几乎听不见,工人到隔开的休息室里喝口水,累得很沉默,中午顺便把自己带的饭热了吃。休息室里有一排排的木头柜子,棉絮缠绕在缝隙里,柜子上写着每个人的名字。

  绢纺厂就在运河边。“以前原料、煤都是从运河运出来的,厂子里有个码头。现在原料不好买,苏南几乎都没了,云南广西四川还有一点儿。厂子用的也是运河里的水,用水量很大。”花开华说,“幸好你们是今年来,明年我们就搬到开发区了。”

  沿着运河岸边走,大多数厂子或者没落或者搬迁,但总会遗留下一些痕迹:运河岸边有工厂废弃的码头;化肥厂因为要制造硫酸,巨大厂房的废墟上留下了酸化的机器和土地,机器被腐蚀,土地泛起了黑色的腻子;煤场传输带的巨大支架被保留下来作为景观,当年泗阳人的燃料和能量都来自它的传送,现在,很多年轻的泗阳人误以为这是表现什么主题的后现代作品。

1 2 3 4 5 6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您还可以看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