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涛沟景区导游 |
五龙潭这是一个占地20亩的深潭。当年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湖水干涸后,龙母便携五个儿子上绵山栖居。这五龙潭就是五龙常来戏水的地方。潭边这只活灵活现的石黾也颇有来历。五龙上山之初,潭里经常有水族出没为患,伤害百姓。龙母得知后便派她的弟子老黾到这里守护。潭水清澈见底。人们在饱览山水的同时,可以在此垂钓、泛舟。尽享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乐趣。
五龙树又被人们叫做五龙打坐椅。传说空王佛在这里讲经说法时,五龙也常在此听法,并在树上接天地之气。时间长了,这里便留下了五龙打坐的痕迹。后人将它叫做“龙椅”。
说法台因它形似香炉又名香炉山,,与五龙峰隔沟相望,是唐代高僧志超的说法处。从背面看又俨然是一座驼峰,这匹硕大无比的骆驼,是专为高僧志超驮运经书的。明代曾任国子监司业的汾阳人朱子俊曾写诗赞道:“台尝说法少人通,介立青螺两壁中,霹雳一声聊当喝,蓦然惊起涧中虹。”这首诗绘声绘色地写出了说法台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涧水环绕北流,涧中彩虹升腾,好一幅江南山水丹青!从另外的角度看:它既像一头威猛无比的雄狮,又像一头巨象,它们都是空王佛讲经说法时的坐骑。
五龙峰与说法台遥遥相对,五座山峰犹如五条汉子一字排开,是五龙在此听空王佛讲经说法。他们那全身贯注的样子,给人一种真心向佛的感觉。
石桐水原名神泉。远在商代时,因纣王无道,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百姓纷纷跪祈神灵降福。人们的祈祷声日夜不停,感动了正在大罗宫修行的太清道德天尊,于是挥动手中佛尘,一股泉水顿时涌出,百姓深知此泉为神仙所赐,便取名神泉。北魏郦道元因此水流经石桐寺,又改名为石桐水。桐,通达的意思,意为草木通达而生。它水质清纯,奔湍北流,孕育了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近年来为节水灌溉,在岩沟出口处兴建了万亩喷灌。喷灌开启如天降甘霖,蔚为壮观,为绵山之新增景观。
瀑布群由水涛沟逆上,可以看到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和瀑布群体。主要有:五虎山、仙童坐龟、水牛竞渡、虎神护药、二龙戏水、碧溪垂钓。佛香亭、五龙树、神泉浴、牛角挂书、知章醉酒、虎口脱险、封侯挂印、巨蟒护生、双龟驮经、天堂知音、金鱼戏豹、五龙飞瀑、七星仙桥、刀劈石、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群仙拜月、水帘洞府等等。五虎山介休人杰地灵,有“三贤故里”之称。因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羽化成仙,更使绵山闻名遐迩。北宋名相张商英十分仰慕介子的人品,前来凭吊。由于心切,不顾路途艰辛,一番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绵山岩沟。见这里山环水绕,泉水淙淙,山高林峻,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青山绿水间,寻觅着介子留下的印迹。却不料因连日奔波,风餐露宿使他积劳成疾。行走间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此时隐隐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领着五只斑斓猛虎走来。老虎将口中衔着的人参恭敬地递给老者,老者随即去救他。他苏醒过来,想起儿时读过的书上曾记载轩辕集有训虎之能,并能骑虎采药,救治众生,当年皇上还向他求过长生不老之药,没想到竟在此遇见这位仙翁。于是他跪地而拜,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去寻访古贤。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建五虎山。
子母峰在这个亭子下,请仰视对山——子母峰。当年介之推母子隐居绵山成仙后,这里就突起了两座山峰,形如母子状,后人将它叫子母峰。这个亭子叫瞻峰亭,也有来历。明代范荣路遇张三丰,听说绵山乃仙佛聚集之地,功不言禄的介之推就曾隐居于此。范荣认为此生未见介公乃一大遗憾,于是来到绵山,正想着突见对山金光闪闪,出现了两人。范荣一见便知是子推母子,遂伏地叩拜。后在此建亭,游览山光水色的同时,不要忘了朝拜子母峰。
虎神护药绵山以产多种名贵药材闻名,尤以绵芪。猪苓、五灵脂为上品。唐太宗大和九年(814),诗人国子监助教温庭筠回家乡祁县祭祖路经介休,上绵山拜佛。走到这里,恍惚中见天空升起一团黑雾,后面几道青光追击,光雾相撞,随着一声巨响,黑烟变成了几头水牛。温抬头见一白发老者骑一猛虎来到面前。那老者将衣袖一拂,水牛便被定在此处,那牛将偷来的药材撒于水面。而刚才的那束青光也变成两只老虎,嘴里还衔着牛的尾巴。老者点头将虎叫回,便腾空而去。温庭筠想起书上记载,知道老者就是训虎之神轩辕集,而那老虎就是护药之神。于是塑像以记其奇遇。
二龙戏水唐武德三年(庚辰)二月,秦王李世民率兵与突厥刘武周部下宋金刚在绵山下雀鼠谷大战。李世民兵败,路经此地,见泉水甘洌,便蹲下身子去接饮。此时突然看见两道金光直冲水面,接着一声雷鸣,两道金光转眼间变成两条飞龙,盘旋于空中。李世民见有真龙出现,认为这是天助自己,于是率部直奔龙头寺。后又经真武、雷神、关圣帝君的点化救助,遂火烧宋之屯粮,打败了宋金刚部,收降了尉迟恭等八千余众。为感龙恩,派人在这里修了二龙戏水的造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借助于龙的灵气,绵山一带村民家业兴旺。
碧溪垂钓大家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唐代诗人。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在绵山无饵垂钓却鲜为人知。张志和是由母亲梦见腹生枫树而生,后肃宗赐名志和。他不愿进翰林书院,而遨游江湖,守真养气,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之功,天宝九年(750),他来到绵山,见此是仙佛聚集的宝地,便在有枫树的溪上独钓,而钩上无饵。家人多次唤其回乡,他以词答日:“斜风细雨不须归。”后人说他垂钓志不在鱼,而在修行。后功德圆满,跨鹤升天。后世人在此塑像以做纪念。
仙童坐龟绵山终年仙气缭绕,成了八方众仙打坐修行之处,有不少猛兽也沾此灵气而修炼成精。现在看到的这个动物叫龙龟。因禹王治水排干晋阳湖水来到这里,天长日久也修炼成精。这怪兽嗜血成性,为害乡梓,使家畜,人丁日益稀少,仙山宝地笼罩在阴暗之中。如果不顺它的心,只要翻一下身,就会引起地震,附近百姓叫苦连天。渡海观音闻知此事,前来降伏龙龟,命一童子坐在龟背上,以后便有了“仙童坐龙龟,天下保太平”的说法。从此百姓安居乐业,乡梓安泰详和,遂塑此像志之。
水牛竞渡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少年便立大志,要遍历千山万水,考察华夏水系。为写《水经注》一书,北魏太和十一年(478),来绵山考察水源,携附近村民,亲临此地。在休息时,突见水中冒出三股黑烟,变成三个巨大的鳄鱼向他袭来。郦绝望中见一毛皮黑亮的水牛拔地而起,和鳄鱼展开激烈的搏斗。正在绵山上方巡游的水官见状,便将鳄鱼定在此处。那水牛也突然消失在水中。郦为感谢这富有灵性的水牛相救,便在这里塑此像。随同的介休龙凤村村民观之,顿悟神牛之灵,也在龙风河畔修建了牛王庙,以镇龙凤河水患。过去龙凤村常有洪涝之灾,自从有了牛王的保护,洪涝之灾很少发生。
牛角挂书从古到今,在绵山学文文就,学武武就。马天来的父亲闻知后带他们一家人也来到绵山。拜过神佛之后,天来行至后山。每天放牛看书,疲倦时还到佛香亭学习坐禅。他从小就博闻强记,过目忘。时光匆匆,当他返家时,发现牛不知去向。原来此牛晚上喝圣水,白天吃灵草,天长日久竟也得了仙气,修炼成真,还定期吐出仙丹。回去后不久,马天来中了进士,任国史院编修。这是他做官后回绵山谢神时目睹的。为感绵山造化之恩,便在此塑了“牛角挂书”的群塑,以激励后人。并提诗曰:“青林寂寂鸟关关,画出风烟落照间。脱却麻鞋临水坐,野云分我一边闲。
知章醉酒唐代诗人贺知章,性格旷达,好饮酒,和李白、张旭等是好友,合称“饮中八仙”。唐开元七年(719),贺知章游绵山来到这里,见如此胜景,诗兴大发,遂留诗曰:“别离江南岁月多,绵山修真消劫磨,常见门前涛沟水,不思它山镜湖波。”
虎口脱险西汉谋士张良帮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室。但他不愿作官,欲返绵山修行养性。听说水帘洞乃众仙得道之地,便决意隐居在此。一路行来,突然三只恶虎从林间窜出,向他扑来。正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巡游的二郎神见状,遂命爱犬下界降服,并将它们定于此处。张良举目凝望,见天空一人手持三棱剑向天桥飘然而去。张良为感谢神仙的救命之恩,在此地塑神犬镇守绵山,并在天桥上塑二郎神之金身。
封侯挂印北宋名相文彦博是介休“三贤”之一。他的父母就常在绵山祈祷拜佛,后来及进士弟。次年回介休上山谢佛,夜梦自己身骑一只金钱豹破地而出,山中群猴都拱手相迎,其中猴王捧一宝印。他疑惑不解,准备找老僧为他解梦。这时一位老者路过此地。只言一句:“逢猴之时,必是你挂印之日。”说完飘然而去。回京后,皇帝让他入朝为相。而后文彦博为感谢神佛保佑,在此塑了这组像。文彦博故居遗址在市内文家庄,尚有后人供职于各个部门。
巨蟒护生绵山因其地理优势及仙佛聚集而颇有灵气。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巨蟒也是在这里修行成真的。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唐代文学家韩愈来此游玩,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夜深,醉卧柴草中。一修炼千年的巨蟒看见,化为一翩翩少年,将冰片吐入他口中。韩愈醒来,顿感神清气爽,见那少年正向自己点头微笑。韩愈急忙起身谢拜,忽见眼前一团雾气,那少年变成一条巨蟒升向天空。韩愈为感得道巨蟒之恩,在这里塑巨蟒像纪念。游人每至此处,都要祈求巨蟒降福。摸摸巨蟒,心情舒畅,保您一路平安。
双龟驮经白居易,祖籍太原,年轻时喜欢游览。唐元和十一年(816),他游绵山,走到这里,疲惫不堪,便席地而坐,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梦中见有两只巨大的神龟背驮经书在自己眼前晃动,又见一老者手持紫色龙头杖,后还有一神鹿随之。那老者和颜悦色地告诉他:“双龟驮经书,乃独占鳌头之意。”白居易睁眼一看,一切又恢复了原样,他顿悟是神仙勉励其读诗书。他回家后专心攻读,成了唐代大诗人。
金鱼戏豹清代灵石王家听说绵山乃仙佛聚集之地,颇有灵气,故到此朝山。王公走到此处,忽见天空中三道金光直插水中,他定睛一看,见有蝙蝠、金鱼、海豹落于面前。正纳闷时,那仙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王公顿悟此乃神灵助化,纳头就拜。回家后果然生意兴隆。于是在这里塑像以表虔诚。后来他在重修院落准备大兴土木时,来了一位乞丐。王公乐善好施,迎入家中款待。谈话中,乞丐告知:“门朝仙山开,必有洪福来。”而且按五行八卦为他设计了院落布局。王公都依此照办理。后来他财源广进,官运享通,成了有名的晋商大户。为感谢神灵点化之恩,便在此处塑海豹、金鱼、蝙蝠。
无字碑 当年,张良欲往水帘洞修行,走到这里只见岩壁陡峭,并感寒气袭人。正要止步不前,突然天空出现一老者对他说:“欲得道成仙,非心诚不可,望汝好自为之。”言毕而去。张良定睛一看,见对山上有一石窟,里面有一高僧,身后还有无字碑一块。张良叩首伏拜,以谢神佛指点,终在水帘洞修行成真。不知何时,这碑上突然出现了“治世无名,教化无字”八个大字。
五龙飞瀑当年蛟怪在此兴风作浪,被三官大帝将其定住。百姓为感谢三官来此朝拜,却惊奇地发现这里出现了五个龙头。后来,这五龙经常听空王佛讲法,遂皈依佛门,留在这里驻守绵山。每逢干旱。它们即为人间普降甘霖。老百姓见其心诚行善,便予供奉。此后它们口中经常吐出泉水,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景观。
七星仙桥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东汉三万名太学生领袖郭林宗就是其中一贤。他在少年时,常随母亲来此朝山拜佛。行到此处,见水流湍急,挡住了去路。正在发愁,突见水面上金光闪闪,定睛一看却是一勺状,天空又升起一股紫气。母子二人心中纳闷:不知哪位神灵在点化,遂纳头就拜。此时仙人已飘向大罗宫,顿现“斗姆”二字。他们回家后便让人在这里建七星桥,并在中岩建斗姆殿。后林宗发奋读书,成为东汉名士。步行此桥,妖魔瘴气不能接近,故又叫“镇邪桥。”
刀劈石这里有一个抽刀断水的故事。尉迟恭在马跑泉战败后,来到岩沟看到涧水流淌,眼前便又闪现出马跑泉马失前蹄的一幕。于是一股无名火起,便抽刀向涧水砍去,本欲断水,但因将横在溪流中间的巨石一劈两半,反使涧水流得更加湍急。真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而使他领悟到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归顺李唐王朝是大势所趋。尉迟恭曾为介休留守。现市内尚有尉迟公点将台,及诸将听令处(现称巷)可觅。民间大门所绘门神之一即尉迟恭。
舍身岩
为绵山中层第三栈道,是一条就山壁凿成的长近30丈,宽不足3尺的鸟道。踏上这段险路,头顶峭壁高出云表,脚下沟壑深有千尺,上下岩壁寸草不生,不禁给人的精神以一种巨大的震慑,胆小的人是断然不敢举步的。晋文公元年(前636),文公重耳寻找介之推空返路过这里时,面对绝壁险道,想到自己有负贤臣,致他母子惨死,不禁头晕目眩,胆战心惊,是随从将他的双眼蒙住,才搀扶他一步一颤地通过的。故又名“慑神岩”。
岩沟
是与下岩、中岩、大岩、岩谷、岩上相对应的绵山低层游览区。从绵山花坡乡起,到介休市兴地灌区止,共约20公里。沿沟苍岩、古道、奇树、怪石、山花、野草点缀其间,石桐水千回百转湍湍流过,苍鹰低回,空谷鸟鸣,组成了一幅奇特的自然风光。原山西省副省长、著名学者霍泛曾赞叹说:“游绵山若不看岩沟,将是最大的遗憾!”。漫步岩沟,一定会使你留连忘返。
石桐水
原名神泉。远在商代时,因纣王无道,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百姓纷纷跪祈神灵降福。人们的祈祷声日夜不停,感动了正在大罗宫修行的太清道德天尊,于是挥动手中拂尘,一股泉水顿时涌出。百姓深知此泉为神仙所赐,便取名神泉。北魏郦道元因此水流经石桐寺,又改名为石桐水。桐,通达的意思,意为草木通达而生。它水质清纯,奔湍北流,孕育了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近年来为节水灌溉,在岩沟出口处兴建了万亩喷灌。喷灌开启如天降甘霖,蔚为壮观,为绵山之新增景观。
五虎山
介休人杰地灵,有“三贤故里”之称。因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羽化成仙,更使绵山闻名遐迩。北宋名相张商英十分仰慕介子的人品,曾专程前来凭吊。由于心切,不顾路途辛劳,一番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绵山岩沟。见这里山环水绕,山高林峻,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青山绿水之间,寻觅着介子留下的印迹。却不料因连日奔波,风餐露宿使他积劳成疾。行走间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此时隐隐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领着五只斑斓猛虎走来。老虎将口中衔着的人参恭敬地递给老者,老者随即去救他。他苏醒过来,想起儿时读过的书上曾记载轩辕集有训虎之能,并能骑虎采药,救治众生,当年皇上还向他求过长生不老之药,没想到竟在此遇见这位仙翁。于是他跪地而拜,稍事休息后又继续去寻访古贤。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建五虎山。
桐水岛屋
该屋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来绵山考察时休憩的地方。郦道元,河北范阳人,历任安南将军、御史中丞等职。但一生淡泊名利,志在山水。为注《水经》曾来绵山访查,留下了“绵水出介休县南,北流经石桐寺”的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介休知县史记事也是一位热心水利的廉吏,为纪念郦道元往事,遂召工匠建此屋以志之。
驮经山
圆通和尚,是元代介休焦家堡人。幼年时听说空王佛非常灵验,便萌发了上山修行的念头。是年正月初一,善男信女们在水涛沟听空王佛说法,他也来到这里盘腿而坐。意念中看到天空有一巨形神龟,背驮经书,向这里徐徐飞来。此时不知谁喊了一声:“看,神龟!”神龟便倏然隐去,经书洒落地面。圆通睁眼一看,那经书竟又变成了一座石山。此时他顿感自己凡气未尽,不能成真。于是前往云峰寺苦心修行,直至坐化。现寺内有他的包骨真身像。
佛香亭
据《空王宝卷》讲,绵山空王佛为普渡众生,给众生讲经说法,听者无不开悟。每当夜深人静时就听到他在亭下为众生说法。听法的有高僧、高道,还有跟随他的玉兔、金鹿,以及五龙、仙鹤。这个大鲤鱼也是来听讲经的,时间长了竟有了灵性,成了空王佛的坐骑。来往的人每至此,都要在上面小坐片刻,可除去杂念,三元归一,神清气爽。
北宋文人皇甫韶久闻绵山乃仙佛聚集之地,而抱腹岩挂铃又是绵山一绝,于是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来绵山拜佛。当地老百姓讲,每年农历三月十七,空王佛便会在此处讲经。为证实此事,是日他来到此亭下,果然午夜子时刚过,就隐约听到空王佛讲经的声音。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后他命人在此修建了佛香亭,据说至今每逢三月十七夜晚,在此还能隐约听到诵经声。
神泉浴
公元1926年,瑞典王子古斯托夫六世带着王妃、小王子一行来到中国。一路的奔波劳累,再加上蚊虫叮咬,染上了一种奇痒无比的皮肤病,请了许多名医都无济于事。当听说绵山的神佛灵验后,就来到绵山,在药师佛前求医。正要起身时,发现地上有张表文,示意他到这里的神泉洗痒。他半信半疑地来到这儿,用水洗痒,惊喜地发现身上的红斑消失殆尽,全身也轻松了许多。于是,随行的小王子等人也纵身跃入水中,尽享上天赐给的恩泽。有人说他临回国时,还取了些圣水带走,以保佑他们国泰民安。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奇事,在这里造像以志之。
天来居
这是当年马天来牛角挂书时休憩过的地方。天来,字云章,著名的雕塑家、书画家。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中进士,官至国史院编修。后因官场腐败,辞官回乡,隐居于此,过起了“土木形骸与世违”的生活,曾为介公祠重塑介之推母子像,并传艺授徒。明代雕塑家、书画家郭海深受其影响。此屋就是郭海为纪念马天来建造的。
乐天草舍
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此梦见“双龟驮经”。白居易,字乐天。为官其间曾多次直言陈谏,得罪权贵,因而屡遭贬谪。因与介之推志在政治清明的志向相同,一生敬慕介子,向往绵山,共写寒食、清明诗。
长寿瀑
宋元丰末年,已近耄耋之年的文彦博致仕归里省亲时上绵山游览,正逢南极仙翁云游至此,见绵山山青水秀、奇岩灵窟、仙气缭绕,好一方洞天福地。遂按下云头,化为一老者游览至水涛沟时恰遇文彦博在此。仙翁知其为当朝元老便搭话:“老翁久仰太师大名今日得见,乃三生有幸。愿赠灵芝一枚,食之可长寿也。”彦博谢曰:“吾与老翁素昧平生,岂敢受赠。”老翁曰:“公乃国之栋梁,公长寿,民之福也。”言毕化清云南向而去。彦博方知是南极仙翁,纳头便拜。次年文彦博复职,后岁九十二卒。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塑寿星和灵芝以志之。
鲤鱼跳龙门
明天启五年(1625),董直愚由父带领上绵山大罗宫祈求功名。是夜,梦见绵山水涛沟有鲤鱼跳跃龙门。次日早董直愚将梦境告之于父亲。父亲曰:“鲤鱼跳龙门,兆皇榜及第,子前程无量也。”果然,次年直愚赴京殿试,得中进士,后官至吏部文选司员外郞。为感念当年梦遇之事,董直愚省亲时让人在此塑鲤鱼跳龙门。后凡有学子期求功名者,在此虔诚祈拜,无不高中,十分灵验。
霜红山房
这是明末清初,诗、书、画、医、武“五绝奇才”傅山常来的地方。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曾为云峰寺题写长联。清康熙十七年(1678)为逃避做官曾一度来绵山隐居。康熙二十年(1681)又作《题介子祠》、《介山石乳泉》诗,并构思文集。因其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故将所撰文集称之为《霜红龛集》。
二龙戏珠
相传五龙因绵山祈雨误事受罚后,遍体鳞伤。龙母爱怜儿子,便嘱它来五龙潭洗浴治伤。五龙飞至此处,但见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由天而降,落入水中。不几日,五龙便痊愈了。这时,龙母惦记儿子,令四龙前来探望。兄弟相见,在水中戏水玩耍。百姓视他们为水涛沟守护神,遂在此建造二龙戏珠。
莲花瀑
清康熙六十年(1721)介休大旱,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人们纷纷上绵山求仙拜佛。时有观音菩萨云游至此,见水涛沟内仙气冉冉,圣水潺潺,不由按下云头,化作一位老人在此游览。不一会儿,十余名百姓神色憔悴,互相搀扶而来。菩萨问何故,百姓如实相告。菩萨便随手折一树枝,蘸上溪水往空中洒去。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雷声大作,普降甘霖。百姓急忙拜谢。此时水中现出莲花,人们方知是观音菩萨降恩。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此塑莲花台一座。游人上去一坐,便可受观音赐福。
得贤舫
唐武德三年四月,李世民大败尉迟恭,尉迟恭受降。尉迟恭性格刚烈,虽已受降,心中却不服,趁机逃到马跑泉。李世民发现后令程咬金追回。尉迟恭来到此处,见李世民头顶瑞气盘旋,红光罩身,身后的二龙金光四射,不禁大惊:真乃真龙天子也!遂心诚悦服二次受降。李世民得到尉迟恭大喜,敕建得贤舫。
可去斋
史志载:伯子常,介山人。介之推既奉文公归国,子常晨来呼推曰:“可去矣!”遂相随从仙去。此斋即修复后的伯子常故居。为纪念伯子常与介之推“遂相从仙”,明代介休籍高道范荣题“可去”斋名。
鸳鸯瀑
兴地村王如贵家贫无子,有女名引弟至孝。是年如贵患病而亡,妻伤悲过度,卧病在床。女引弟上绵山采药时,忽遇一恶狼追赶,被一男子奋身相救。引弟谢道:“承蒙公子相救,敢问家住何方,姓什名谁?男子答道:吾之家境,姑娘日后便知,现在采药要紧。”言毕便帮姑娘采药。日子一久,两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情。是月望日,那男子又帮引弟在此采药,二人缠绵难舍,不觉月上树梢。忽有一老人从沟内走出说:“你二人前世姻缘未满,现世当为鸳鸯相伴。何不就此月明之下,让老夫做媒,永結连里。”二人闻言,知是月下老人,连忙拜谢,老人隐没无踪。从此二人便結为夫妻。不知过了多久,这里便出现了一双鸳鸯。后凡有青年男女上去一坐,便可喜结良缘,终生相伴。
莲花峰
当年,明代汾阳人朱之俊上绵山朝拜介公,行至此地,突见有麒麟、凤凰降于石上,又隐约见两位僧人从天而降。朱之俊遂隐身观之。只听两老者互相谈禅。从谈话中得知他们是鸟可大师和法融大师。朱之俊上前参拜,一僧言之:“在此听文殊菩萨讲经。”朱之俊见山顶莲花上端坐着一位身着绫纱的仙人正俯视大地。再定睛一看,那仙人已飘然而去,而莲花却永远留在这里,形成了莲花峰。朱之俊回去后不久,便官至国子监司业。朱之俊认为这是与佛有缘,便在此塑像;并题写《抱腹岩》、《说法台》等诗留传于世。
三羊开泰
武信,直隶徐州人,明洪武年间介休知县。
史载其在任数年,“持身以廉,牧民以德,县署学校,坛禅祠庙,修葺一新,去时民多思之”。洪武二十七年(1394)清明期间,武信上绵山朝拜仙人,游览水涛沟时,见仙气缭绕,恍惚中有三只银雪绵羊在前引路,行于此俄而无踪。近前一看,只见有三块石头,武信惊喜不解。回县衙后,告于主薄王正,王欣喜言道:“此乃三羊开泰,相公即日高升也。”果无一月,武信迁升陕西佥事。后武信再游绵山时,让人在此塑三羊以谢神恩。游人拜之,吉祥如意。
连年有余
康熙中,范毓父三拔见朝廷铸钱需巨额之铜,多从日本进口,初由民商承办,国家开支过大,百姓负担沉重。便主动奏请朝廷减价包办。康熙三十八年(1699)朝廷批准范氏承办进口日铜的业务后,范毓想:范氏久做旱路贸易,今改做海上贸易,不知前程如何?便上绵山祈拜空王古佛护佑。是夜,范毓 梦游绵山水涛沟至此,见有莲叶飘浮于水面,鲤鱼游弋于水中,好一幅山水丹青。次日范毓 忆及梦境所遇,不觉喜上心头:莲鱼同现,主兆连年有余,对日贸易尽可放手去做。果然,范氏对日贸易十分顺利,累得朝廷嘉赏。后又因其办运军粮有功,赐官“太仆寺卿”。范毓为感念绵山神灵护佑,让人在此塑莲鱼以志。
狮狮如意
文彦博世祖数辈封受荫,曾祖父文崇远为燕国公,祖父文铳为周国公,父文汨为魏国公。彦博幼时,父文洎告曰:吾祖父曾夜梦于绵山水涛沟内与三只瑞狮相戏,后文家辈辈显荣,皆有赖绵山神佛护佑,汝当勤勉上进,以无愧文氏之后。后文彦博官至平章军国重事,其八子数人入朝为官,荣极一时。文彦博致仕归乡省亲时,忆及父亲所言,便让人塑此三狮,昭示文家后人永仰神恩。狮事同音,寓意事事如意。
刘海戏蟾
金蟾石上站着的是北宋人刘操,后弃官归隐,在水帘洞辟关辟谷修成正果。明代进士赵讷,于嘉靖十六年(1537),路经此处,看到好多人在此围观,中间一人站在蟾身上戏蟾,突然蟾吐吊钱,此人将钱散给众人。一老者说道:“刘海,给我一吊!”赵讷扭头一看,戏蟾人已不见。赵讷知道这是刘海戏金蟾,金蟾吐吊钱。为纪念这一奇遇,赵讷让人在此塑下此景。后刘海被人们视为财神,摸摸他手中的吊钱就可财源广进。
海蟾台
此台为道教南五祖之一的刘操打坐处。刘操,道号海蟾子,五代北宋燕地广陵(今属河北)人。相传在辅助燕主刘守光为相时,有真阳子拜见,将十只鸡蛋每蛋夹一枚铜钱层层垒起,以示居官之险。刘遂大悟,弃官入道。民间将刘操误传为刘海,并根据摞钱故事编出“刘海戏金钱”的传说。
金蟾献瑞
定阳大地有赖绵山神佛护佑,商贾大亨世代辈出。清咸丰元年(1851)冀以和20岁时,父亲去世,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五的冀以和因年少聪明,经营有方,而被推为冀氏主东。当时冀家在全国十余省有商号100余家,家资达数百万两银子之多。带着如何继往开来财源广进的期求,冀以和上绵山朝拜大罗宫。朝拜完毕,于水涛沟内游览,忽见前面瑞霭之中有一金蟾背负元宝。冀以和奇怪,急行趋前,原来是一巨石。随行人纷纷议论:“金蟾献宝,财运亨通,此乃大罗诸神兆示东家也。”不久,冀家将布庄改为票号后,遍布全国,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巨商之一。后冀以和让人将此石雕为金蟾负宝状,以谢空王。游人居上一坐,便可财运亨通。
神龟瀑
汉高祖六年(前201),张良上绵山修行,来到此处忽见一只硕大无比的大龟,昂头、舒足、缩尾,甲四周细毛茸生,甲壳上全是花纹,约有千岁以上。说也奇怪,那龟一面爬,一面将身躯放大。张良走近细看,背甲上的花纹全都是蝌蚪形文字。那龟见张良看,便放大,不看,便缩小。张良赶快将龟背上的文字摹写下来。仔细阅读全文,他不禁又喜又惊,叹息道:“想不到竟在绵山得到洛书,真乃天意也!”后令人刻神龟以记之。
吉祥有余瀑
永乐十三年(1415),介休籍高道范荣上绵山拜介神,行至此处小憩。似睡非睡中,忽见天空两道金光直入瀑中。他定睛一看,见有大象和鱼在瀑中嬉戏。正纳闷时,它们已消失。范荣顿悟此乃吉兆。后归隐绵山,虔心修炼,终于得道成仙。此大象和鱼是范荣请人刻的。
双喜临门瀑
开元九年(721),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人王维,上绵山游览。行至此处,忽见天空祥云飘缈,香风起处一老者降至面前,身后有两只狮子狗相随。王维正惶恐时,老者曰:“贵人双喜临门,特来贺喜。”王维纳闷:“喜从何来?”老者笑而不语,化青风而去。王维至家,果然喜得贵子,又进士及第。次年,王维上绵山让人刻双狮志之。
日月同辉瀑
唐开元二十年(732),绵山抱腹寺僧人思本曾在此打坐。一日夜晚,恍惚中忽见一老者左手持金鸟,右手持蟾蜍飘然而来,顿时水涛沟内灵光四射,如同白昼。骇然之际,又听得一阵仙乐飘来。思本暗自思忖,“莫非火鸟、金蟾也都修成了正果?”正疑惑间,猛然醒来。思本认为此梦吉祥,遂请人在此刻火鸟和金蟾。
太公岩
一千六百年前,高僧昙鸾听说绵山水帘洞是众仙得道之地,决定前往修行。路经此地,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一人行走在水涛沟中。昙鸾急忙上前行礼问路:“水帘洞有多远?”“不远也不近。”当昙鸾问起老者此行的目的时,那老者微笑着说:“封神去也。”言毕便飘向对山,顿时整座山峦金光四射。昙鸾抬头一看那姜太公巍然站立山巅,众仙下跪正在讨封。昙鸾顿悟此地为仙佛聚集之处,遂在水帘洞修行,终成正果。后又在抱腹寺及对山讲经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那太公站过的地方被人们称做太公岩。
老君山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民不聊生。周武王为此而茶饭不思,忧虑成疾。一日,一位道人飘然而至,点化他上绵山朝拜。当地百姓也跟随至此。这时,突然飞沙走石,地动山摇,山体崩裂。太上老君见此情景,将手中的拂尘轻轻一摇,只见地动山摇立即停止,飞起的沙石纷纷落地堆积形成此山。百姓们为感谢太上老君,称它为“老君山”,每年都来祭拜,祈求平安吉祥。
仙箓榜
在莲花峰旁还有一高约两米的无字石碑,被人们称为仙箓榜。据说是文殊广法天尊在此讲法后突然出现的。据说凡与神佛有缘在这里修行成真的,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甚是神奇。
拜仙石
汉高祖四年(前203),韩信率兵作战扎营于绵山脚下。正当被围困时,有人建议他上绵山一游,或许能够悟得用兵之道。他行至这里,朦胧中见有两位僧人对弈。韩信上前施礼询问,得知此二人正是秦鸟公和迦毗摩罗尊者,他们在此等候玉皇大帝前来讲经。不一会儿,就见对山灵光四射,旁边还似有天兵天将正在布阵。韩信看着看着,顿悟用兵之法。韩信遂向两位仙人跪拜,只见那两位仙人飞到山顶,化成两位大将军。此时空中传来:“我们在此为你助阵!”韩信拜过仙人,后用疑兵之计一举取胜。为感谢两位仙人点化,遂在此塑像。韩信拜过的地方被人们叫做拜仙石。驻足这里,将军崖、讲经台尽收眼中。不禁使人浮想联翩。至今,绵山前方还有他的扎营地——韩信岭。现此处还建有韩信亭。
静林苑
令狐楚,字殻士,唐代文学家,历任中书舍人、尚书仆射等职。待士有礼,常与宦官污吏抗争。据《大宋国抱佛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记载,他曾于绵山静林院起立书堂修学。这里曾是他常来读书的地方。据说北宋名相文彦博来绵山葬义父杨复恭时,曾来此小憩,并题“静林苑”匾额以纪念前贤。
麒麟献瑞瀑
绵山抱腹寺僧人海澄入水帘洞修行时,路经此处,只听风声呼呼,转眼间黑云聚集,大雨倾盆,洪水奔腾而下,直冲山下村庄。正在危急之中,忽然从后山飞出一麒麟,张嘴向洪水吹出一股股红气。红气所至,洪水渐渐变小,顺河道而下。为感谢麒麟显灵护佑百姓,便请人刻麒麟志之。
独臂僧
当年尉迟恭与秦王李世民作战兵败后,曾以刀劈石发泄胸中的闷气。后来行至这里,突见一独臂僧向他说到:“冤怨相报,何时能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说完遂不见了踪影。后尉迟恭顺应天意,归顺唐朝,为李世民建国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感谢神僧指点,尉迟恭让人在此塑像以志之。
仙人矶
姜子牙游至绵山时,曾持丝纶,倚绿柳在此垂钓。一日,一樵夫从后山出,问子牙曰:“我常见你在此,执竿垂钓,何故?”子牙道:“绵上清幽,万壑无声。对月邀饮,垂钓孤林。逍遥自在,任意纵横。”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遂称此为“仙人矶”。
龙马瀑
大禹治水后,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一日行至绵山脚下,众百姓告知旱魃作怪,久旱不雨,河渠干涸,稼禾枯萎。大禹问何故,众告后山有旱魃作祟,人力无法斩除。大禹遂骑一白马至水涛沟。来到此处,忽窜出一似人非人之物,喷出一股又焦又辣的火气。大禹作法,白马腾空而起,降服旱魃。民众大喜,遂刻龙马,以谢神恩。
天河瀑布
一日玉皇大帝巡视绵山,见这里山峦起伏,洞岩奇幽,是个仙山佛地,但水源奇缺,回宫后便派天蓬元帅将天河水引来。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天河之瀑。由于河汉倾注,此处便有了几十处瀑布,就连山的高层也有诸多泉水。可谓川流不息,不舍昼夜;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双象如意
天宝九年(750),自称烟波钓徒的唐代诗人张志和,上绵山水涛沟山顶为母采灵芝。返回时泛舟而下。行至此处,一阵狂风将船掀翻,人和药跌落水中。志和正欲呼救,忽水中涌出两只大象,将他搭救上岸,并将落水的灵芝用鼻卷起。志和正欲叩谢,双象隐入瀑不见踪影。为感神恩,后张志和在此刻双象石。
八音宝图石器
介之推弟子解张来到此处,忽听空中传来笙箫之声,隐约见八位仙人手持八种乐器,旌节导前,幡盖拥后,迎介之推上天而去。解张见此情景,即紧追,大呼“介神”!追到此处,不见仙人踪影。解张遂在此刻八音宝图以颂神灵。
福在眼前瀑
绵山脚下村民王天福经常上山采药。采药时常见一道人,年约六七十,拾山果为粮,掬泉水而饮,击木鱼诵经。一次,因采血见愁晚归。行至此处,天色已黑。这时,道人至,大骇曰:“夜深虎出,如何了得?须我送你下山。”遂琅琅击木鱼,一群蝙蝠从山洞飞出,护天福下山。行至半途,果一虎突出。蝙蝠以身护之,虎自去。王妻正在家焦急时,天福归,乃告妻蝙蝠护佑之事。妻不信,蝙蝠现于眼前,似有告别之意。随后自去。次日,天福夫妇上山请人刻蝙蝠志之。
宝峰茶亭
顺治八年(1651),居士宝峰在此设一茶亭,免费为游人供应茶水。他常见有一英俊男子入内饮茶,开始并不在意。一日,男子邀宝峰品茶曰:“吾绵山五龙也。吾可随汝所愿,或求富贵或求延寿皆可。”宝峰正欲拜谢,忽金光闪闪,五龙现出真身,飞天而去。此后不见复来此饮茶。据传宝峰后寿至百二十岁。后人称其为“宝峰茶亭。据称在此品茗小憩,可延年益寿。
仙女峰
汉高祖六年(前201),张良决定在绵山修行,路经此地歇息。天色渐暮,忽听经声琅琅,回响于整个山间。正纳闷时,一老者突然出现,声称:“这是玉皇在讲经。”后见张良归隐之意甚坚,于是手指对山说:“那边有众仙女在听经,你能看出几位?”张良顺着方向看去,随口说道:“九位。”老者满意地点头,后飘然而去,众仙女也随之逝去。张良回头一看,只见山崖留下了仙女的身影,从此仙女峰的故事流传至今。
据说抗战时期老一辈革命家陈赓在此也看到有九位仙女。
先天八卦
老君在伏羲时,号郁华子,说《元阳经》,教画八卦。中外学者认为,八卦内涵涉及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军事、医学、气功、武术乃至先知(预测)学。国人应为此而自豪。
伏羲常云游绵山,听太上老君讲经说法,见此地仙气缭绕,最宜修炼悟真,遂制是图教化后人。晋文公元年(前636),介之推功成则退,隐居绵山。一日,恍惚间一位老者告诉他“君既归隐意坚,应到后山仙台悟真。”子推来到此地,见石台上有先天八卦转动,转来转去都带有“焚”的含意,再仔细观察,悟出自己与母亲有火灾之难,于是回到隐居地寻洞避火,重耳焚山时才免遭火焚之灾。介之推为谢伏羲点化之恩,在这里造此八卦。
群仙拜月
唐代太原人王贾,少年熜慧,沉默少言,能占卜吉凶,预言人事祸福。一日他对哥哥说:“咱家两日内有凶事。”两日后家中果然失火,奶奶闻之惊恐不已,坠床而死。后王贾来到绵山修行。有一年中秋节,月朗星稀,皎洁的月光投洒清辉,将整座绵山罩上了一层银白。正在修行的诸神见此年之月与往昔不同,掐指一算,正是月神给众生传功之日。于是他们一起来到这里,在幽静的树木丛中接法。一夜之间,竟将这里坐成一块很大的平台。这事让王贾巧遇,便成了他的打坐石,后在水帘洞得道成仙。群仙在此拜月的故事也慢慢传开,流传至今。
海云洞
为纪念绵山高僧海云道人而建。道人法名聚青,清乾隆年间人。他白日在此屋颂经,夜晚回海云洞打坐。修炼多年,终成正果。
石洞卧僧这位卧僧也是绵山的一位高僧。绵山第三十二代住持悟觉的师傅每逢冬至就进水帘洞辟关辟谷,第二年春天才回云峰寺。有一年他照例前往水帘洞,行至这里见海云道人在此坐化,遂叩首拜过,并在他躯体上塑起了包骨真身像。悟觉的师父在得神灵点化后也修炼成真,不知去向。据说现在每年冬天他在水帘洞诵经的木鱼声,在云峰寺仍依稀可闻。
恐龙群绵山恐龙来源于一个古老神奇的民间传说。天宝十四年(755),唐玄宗在绵山敕建大罗宫后,觉得自己办了一件敬天法祖的大事,心情十分愉悦。于是兴致勃勃来到水涛沟欣赏景色。不觉天色渐晚,大臣们劝玄宗在云峰寺过夜,玄宗执意不肯,说:“朕观天下景色,水涛沟当数第一秀色,朕今晚就在此歇宿。”由于劳累,玄宗很快入睡。睡至半夜,侍卫忽听一声惊叫,只见他满头冷汗。玄宗说:“吓死朕了!梦见无数只神兽将朕团团围住,其中一只首领样的上前讨封说:‘圣上敬天敬地,岂不知吾辈也是天地间之物?圣上乃真龙天子,恳请带吾辈上绵山栖居。’”因梦奇异,唐玄宗便下令在此依据梦境塑了这些神兽。
据旧唐书载: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冬十月丙申,麟现于介山。
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绵山风景区根据这一传说,塑造了这组绵山恐龙。提示广大游客要增强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美化环境的意识。
辅仁榭
说的是战国初年魏国人段干木的故事。段干木,姓段干,名木。原为晋国市侩,后与田子方、吴起等求学于卜子夏。后田子方、吴起等人都成为将领,而他却拒不做官。魏文侯登门请他为相,他逾墙逃往绵山。此后,文侯每乘车外出路过,都要向他伏轼致敬,文侯也因礼贤士而闻名于世。此榭便是段干木的隐居会友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有“轼干木之故里”的记载。后来,历代儒士常来此聚会。他们根据段干木师友们用不同方式为魏国强大做出贡献的往事,用《论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名句,称此榭为“辅仁”。
后天八卦
周文王在位时,夜观天象,忽闻天空中有语曰:“绵山有九宫八卦图,你可演释后人,功莫大矣!”
文王即命人至绵山绘制八卦图,后人称其为“后天八卦”。
秦二世暴虐,气数当尽。汉张良为报秦国之恨,苦无良机。有一天在睡梦中,见一头戴皇冠,身着皇衣的老者告诉他“天下大乱,烽火四起。你可先去绵山研习八卦,悟用兵之道,再投刘姓帐下,可救民于水火。”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20岁的张良来绵山研习八卦,以尽解其中奥妙。
楚汉之战起,他投刘邦帐下为谋士,布“十面埋伏”阵,又让人乘纸鹞在空中吹箫使楚兵顿起思乡之念,斗志涣散,终逼项羽自刎。
汉室兴,使百姓免于倒悬之苦。张良功成后决计隐退,复归绵山清修,终得正果。
紫气东来瀑
明正德十一年(1516),晋恭王朱棡主持重修云峰寺佛殿后,游水涛沟至此,只见风日暄妍,泉石清旷,杂树新绿,野花初绽。眺赏间,忽见空中紫气盘旋,又闻诵经声声。侧耳细听,乃知是诵《道德经》。朱棡寻声望去,隐约见一老者骑牛,仰视无人,因揖而遥呼曰:“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可请下一谈乎?”诵声忽止,俄琅琅声又在隔溪。朱棡大惊,遂跪拜。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刻青牛,石壁上“紫气东来”四字为朱棡亲书。
闲云石
闲云,俗姓温,明代介休城内人。二十岁出家兴国寺(今回銮寺)。洪武年间与僧人置高等归隐抱腹岩云峰寺。他曾在此讲经作偈曰:“浮生偶寄莫张罗,百岁光阴一刹那;富贵英雄风里烛,功名气势水中波;无常迅速忙如箭,老病催煎急似梭;欲脱轮回生死苦,须当参见自弥陀。”说毕端坐而逝,时永乐二十二年(1424)初冬。后人为感念此事,在这石上筑庐志之,并以“闲云”为名。
水帘洞府绵山历来就是道佛圣地,加之这里独特的地势,成了高僧、高道打坐修行的风水宝地。据原绵山住持悟觉讲,他的师父不论严冬酷署,都不出此洞,后辟谷修行,突然消失。悟觉说师父曾托梦给他,五十年后将回故地重游。东汉张良、唐代王贾、宋代雷隐翁、清代海云道人都是在这里修行成真的。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