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泰州内敛的文化之音乐

http://travel.sina.com.cn  2010年01月29日16:05  新浪旅游

  泰州,地处江苏腹地,是里下河的门户,商贾集聚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富庶安逸的人居环境,为历史上少有天灾人祸的太平之州。在“昆曲发源地”、“歌吹扬州”等江苏大的文化氛围中,与“十年一觉扬州梦”、“玉人何处教吹箫”那流动的张扬的名城文化有所区别的是它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的植根乡土传承稳定并不显摆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音乐,当然也不例外。

  泰州自古音乐之风盛行。道教的传承可追溯到汉代。在清代,就像《红楼梦》贾府那样,俞(锦泉)氏家族在城北“俞家花园”旧址就曾蓄养过规模较大的昆曲家班,并曾配合孔尚任在泰州(任内)写作并演习他著名的《桃花扇》(这样的家班在泰州还不止一家)。近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家族的艺术之根也在泰州,并且以这里为起点逐步走向京城,走向世界。

  祭神、祭孔、祭祖、尊重礼仪是泰州人执着而淳朴的民俗民风,泰州民间音乐正是在这些民俗民风中形成一种和谐庄严的礼与乐的结合,一种特有的音乐文化和音乐魅力。泰州文史研究学者朱学纯老先生就有一篇关于泰州祭祀文化的专著并详尽地描述了其中的音乐活动。

  这些,也应该说是泰州民间音乐能世代保留传承不衰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泰州还保留专门音乐经营的“乐坊”及众多的乐工世家,并保留有世代相传的音乐经营“执照”——音乐“坊契”。乐工纪氏家族因其人多势重在泰州乐界就有“纪半朝”(半个朝廷,半壁江山)之称,为稳定事业的传承并顾及家计温饱小康。纪氏从老祖宗起就开辟有家族的“第二职业”——理发,纪氏家族的理发店都会有“吹拉弹唱”(并在理发业蔚成风气),以现代的时髦说就是城市社会的音乐“沙龙”。

  新中国成立前夕,泰州民间音乐的从业人员(乐工加道教)其人数、整体素质、技艺、传承的曲目等起码说在江苏是一流的。解放战争时期,泰州的民间音乐人曾自发组织“国乐大队”声势壮观地欢送大军渡江南下。这也是泰州近代音乐史上的盛举。

  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民间音乐曾受到国家、省、市政府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泰州国乐队(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又发展为泰州业余乐团),多次对泰州民间音乐挖掘采风录音,有关上级部门还专拨工作奖励资金,几乎在苏南采风瞎子阿炳的同时代将泰州民间乐工纪竹选调北京,成为新中国中央广播事业局民族管弦乐团的第一任也是第一位唢呐演奏音乐人。50年代江苏省工农业余文工团的百人乐队曾以泰州民间音乐的曲目和音乐人为骨干参加华东地区的会演并访问上海交流、拍电影,接待外宾演出。50年代末为普及文化艺术教育建立采风基地,国家曾在扬州办过“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著名音乐家马可、谷建芬等当年均曾来此任教,其中马可先生对泰州民间音乐情有独钟,与泰州学员纪竹亦师亦友情甚密,特别欣赏他的唢呐演奏,一遍一遍地录音。

  泰州民间音乐地处“吴头楚尾”南北交接。它融会了江南丝竹的清秀柔美与北方吹打的粗犷雄浑,在配器上既有丝竹管弦,又有唢呐打击,在泰州民间音乐中也有单纯的锣鼓(打击乐)曲如《风吹雪》大小《十番》等。用现代音乐做一个通俗的比喻,如果说江南丝竹是轻音乐的话,那么泰州民间音乐就是交响乐,如《傍妆台》、《将军令》等演奏已达到“气势磅礴”的地步。

  泰州民间音乐的传承正宗规范,曲目广泛完整,其曲目的来源为民歌、小调、民间曲牌、京昆曲牌、昆曲套曲等,曲牌中不少为全国流行,用老艺人们的话说就是“通江”、“通海”,在与外界的交流中音腔吻合,板眼不差,而其它一些如《傍妆台》、《西板》及与《到春来》配套的系列曲《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等多种曲目在外地已不见流传。泰州民间音乐演奏昆曲的套曲也是一大特色,江苏广播电台20世纪50年代曾专程到泰州录制过《昭君和番》、《回营打围》等。

  泰州民间音乐人(包括道教音乐人)世代相传,大多技艺精良,他们从七八岁开始练习打击继而管弦,暑练三伏寒练三九,冬天他们将手浸到冰水里冻僵了再练,练热了再冻,反复不辍。他们所受的音乐教育大多为口传心授,铭刻到自己的“板油”(脂肪)上、心田里,因此他们的演奏不计较环境,无需乐谱,成曲在胸,驾轻就熟,以不同的定弦、调式在基本曲调板眼的框架下自由驰骋,游龙戏水般形成他们特有的和声和弦,高低抑扬,婉转缠绵。泰州民间音乐的配器除江南丝竹常用的笙、箫、管、笛、琵琶、三弦外,还有北方常用的板胡、唢呐。常用打击乐里有“星”(碰铃)、“汪”(圆形平面小小锣)、“钗”(薄皮钗)、锣、鼓等(其中“汪”、“钗”与京剧武场中的小锣、钹有很大区别,要温和得多)。“星”和“汪”也是乐工们小时候开蒙并挣得第一桶“金”的执业乐器。泰州唢呐的吹奏不鼓腮,其哨口制作的考究国内罕见,弧圆中厚薄变化、看上去像一件小艺术品,这是在著名乐器厂行出售以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唢呐教授所展示的哨口所无法比拟的,泰州唢呐哨口吹奏的音色纯正,不发哑,不打漂。

  泰州民间音乐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氛围、民风民俗中得以保留传承的,在当前国家保护挖掘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应有它特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目前,社会上对泰州民间音乐的解读有一个误区,即是将泰州民间音乐狭隘化,宗教化,贴上“道教音乐”的标签,而且连篇累牍以讹传讹。当然,对道教文化的怀旧和回味是当今社会流行的一阵风潮,但如将一个民间音乐(国乐)也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去附庸时髦,实在是以点代面有悖事实有失公允的误导。

  泰州道教,历史悠久。但就“音乐”而言,顾名思义也仅限于是超度亡灵、降妖作法等宗教活动中的一段“节目”,有它特定的固有的局限性、单一性和宗教迷信色彩。从泰州民间音乐现存的众多曲目中仅《游醉仙嬉》等个别曲目属于道教传承,而与泰州民间音乐强势的总体实践经历相比,其音乐活动范围、方式、内容、曲目及普及性等综合实际都是无能相及的。事实上更多的是为了生计,道士们常常脱下道袍改头换面参加到民间音乐活动之中……此外,即便从起码的逻辑概念说,道教音乐也只是民间音乐的一部分,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泰州城市音乐及其活动的代表和主体(解放初即成立的泰州国乐队也并不因为其中有道教人士而命名为“道教乐队”)。

  当今,原泰州民间音乐的定位应该是什么,鉴于中国音乐发展的现代化、多元化,再冠以“国乐”已名不副实。根据原泰州民间音乐的历史性、地方性、民间性等笔者以为定为“泰州古民乐”或简化为“泰州古乐”为宜。

  泰州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如何?已故原泰州国乐队队长纪竹解放后多年曾将泰州所传承的古民乐用简谱记录整理过,其中一些如《傍妆台》、《西板》、《昭君和番》、《回营打围》等于上世纪50年代由泰州文化馆等编辑成《泰州国乐一集》、《泰州国乐二集》(市图书馆有藏本),《昭君和番》、《回营打围》有上世纪50年代演奏江苏广播电台的录音。纪竹1973年脑溢血中风后到1989年1月去世前近16年间,支撑着偏瘫之躯,在病榻前依靠坚强的毅力将毕生演奏记录之精要重新整理了一遍(30多曲目),另保存有一些泰州民间音乐和昆曲的古谱、工尺谱等。

  原国乐队副队长徐源(道教)是见证泰州民间音乐传承至今健在年过九旬的职业音乐人,有深厚的器乐功底。

  泰州市文化局退休干部肖仁为当年泰州市国乐队的直接组织领导人之一,前几年曾受市文化部门之托以“道教音乐”名义组织过《傍妆台》、《西板》等曲目的排练并制作有音像光盘。

  如今,泰州还有一些过去参加过国乐队及泰州业余乐团受过古民乐熏陶得到老艺人们帮带过的老乐手,以及一些有较高素质的民乐爱好者(包括地方剧团退休的乐手)。此外,还有一些原民间音乐艺人家属等对泰州古民乐有传承责任感的后代。

  近来,泰州市老干部艺术团民乐队出于对古民乐的热爱,排练了《傍妆台》、《西板》、《梅花三弄》(行街三六)等一些曲目,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做过多场演出。

  原泰州市政协文史办主任李峋(已退休)对泰州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关心,上下奔走,寻求各种关系影响力争取支持,联系演出,扩大宣传。

  目前,泰州市海陵文化局也以“海陵古乐”的名义积极组织挖掘整理总结申报工作。

  泰州民间音乐在泰州人民历史文化生活中曾占有主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自娱自乐,文人雅集,堂会“派对”,婚丧嫁娶,集会游行,祭祀迎神……无不显示其特殊的活力与魅力。上世纪50年代在江苏省内也曾有过它自己的辉煌。就泰州民间乐工上世纪50年代初能选调新中国中央广播事业局民族管弦乐团成为第一任也是第一位唢呐演奏音乐人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泰州民间音乐的实力和技艺。泰州民间音乐融会南北,规范正宗,曲目众多,不少在外地已不见流传,泰州这一份至今一息尚存(但又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意义。希望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关心、抢救保护并组织人力物力挖掘整理、传承发扬。理所当然,这也是各级政府文化领导部门和音乐爱好者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关于 江苏 泰州 文化 娱乐 的新闻

象牙塔里的美丽风景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遗落在酒店的电影瞬间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新贵墨尔本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与空姐有关的那些事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