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初阳:中学语文教师都是白痴
他被称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革命者”,教案被结集出版,教育专家称之为“语文”找回了尊严,而他却说“中学语文教师都是白痴”。他在课堂上让学生即兴演话剧、编小品、谈性爱、聊死亡……换回了“名师”称号,也招致无数争议。
激流中,他选择了离开学校,这一次,他开始“革”教育的“命”。
曾经的应试高手,今天的解梦大师
郭初阳已经离开了任教的学校,现在朋友办的一个“学校”任职。并非常规学校,而是一个培训班而已,郭初阳也不是什么正式教师,只不过是周末给学生们上上教材外的语文课。
上周他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是:好好睡觉,然后把你的一个梦记录下来,下周把你的梦告诉我们。关于这个作业,郭初阳认为最大的难度不是如何让学生们神采飞扬地描述出梦境,而是如何让没有记录下梦境的学生勇敢地说“老师,我没做梦”,或者“老师,我忘记了”。
当日上午的课堂上,他的“解梦课”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们解读博尔赫斯的《双梦记》。
“你教的是多大的孩子?初中?高中?”记者追问。
郭初阳呵呵一笑:“还有小学生。”
“小学生能从《双梦记》里读出了什么?”
“孩子们的理解力是超乎大人想象的——只要你不要给出什么正确答案让他们去猜。比如今天孩子们总结出了三点:梦是会变成现实的;经历过磨难的人才有梦;人终究是会回到现实。”
课堂的第三部分里,郭初阳选播了黑泽明名片《梦》的片断。
郭初阳推崇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三个任何”
理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
“我曾经也是应试高手。教学自由和应试,是不矛盾的,如果应试是教育的全部,那反而容易了。”郭初阳曾经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任教六年,按他的话说是“有丰富的应试经验”。
但重复的应试让他觉得挣扎。
“我反复思考:这样的教育对我,对学生来说,是捆绑,还是解放?”
他终于觉得累了:“我的生活太单调了。其实我是个能力很有限的人,为了一节课,我花费了太多太多精力,这让我没有了生活,也开始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恐惧。外界的期待越多,恐惧越多。”
“你这样算是激流勇退吗?”
郭初阳思考了会儿:“可以这样说吧。”
性爱姿势也是可以谈谈的
或许是基于“三个任何”的想法,曾经是班主任的郭初阳,在班会课上,和学生大尺度地聊起了性。而他的“性教育”课堂,也成了他的非常规语文教学外,另一个让众人议论的焦点。
“我们不谈爱情,谈性。”郭初阳说,他的课堂上,不说故事,不谈隐私,只说常识。
而这个“常识”的尺度,有点大。
“这个课不是我上的,是学生上的,他们四个人,两男两女,我事先了解了他们要谈的话题,还是有基本把控的,然后就坐在教室后面听。”
班会课是下午,结果中午就有老师跟郭初阳告状了,“郭老师,你快去看看吧,你们学生都在做什么啊!他们在玩安全套!”
郭初阳淡定地说:“没事儿,那只是工具。”
同行惊!
“你说出格,什么叫出格?只要事先沟通好,态度正确,就没什么出格的事儿。”对于记者问及讨论底线问题,郭初阳这样看:“没什么不能谈的。”
“同性爱(恋)呢?”
“可以谈(谈论)。”
“性爱姿势?”
“也谈过,性、政治、死亡,为什么不能和学生们谈?”
倒是当问及郭初阳打算以后怎么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他显得犹豫了,曾经身处教育体制中,他更了解这个体制的诟病所在:“这个事情我拖了很久,对物质、教育生态的恐惧,让我还不打算在这个时候生孩子。”
教育领域的先驱者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这是矛盾,而名师郭初阳认为自己有“交流恐惧症”,也是矛盾。
“大家都说我是教育的革命者,不是的,我只是个改良者。我还是热爱教育的,但这个教育体制让我不满意,我不想再这么矛盾下去了。我怕有一天我会死在课堂上。”
这个“死”字,一语多关。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