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某点不算到某地”,这是中国旅游常常说的一句话。比如“不到兵马俑不算到西安”、“不到外滩不算到上海”之类。那么日本呢?如果要找一个地方来套用这句话,那一定是京都。“不到京都不算到日本”,这句话,千真万确。京都,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最日本。
京都之美、京都之韵、京都之味,别文再叙,按下不表。这里说说在京都遇到的两位僧人,以及他们与中国的缘份。
9月5日,我们走访了京都两座寺院。一座名气极大,亦属“不到不算”之列,即清水寺。一座名气小些,亦有厚重历史和精彩建筑,叫高台寺。两寺接待分别接待我们的两位僧人,皆有中国缘。
到清水寺时,阳光甚烈,录事大西晶允已在烈日下等候,额头渗出细细汗珠。大西一开口,是挺标准的中文。原来,他在清华大学留过学,学过中文。一见面,他先给我们看了几张照片。原来,他的祖父是清水寺的住持,小时候,祖父接待赵朴初先生,已是僧人的大西在侧。照片上,照片就是他们当年与赵朴初先生的合影。大西的脸上一直挂着谦和甚至有些羞怯的微笑,带着我们参观。我们的话题,有一半倒是围绕着他与中国的缘份。看到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临别,有备而来的大西拿出三页稿子。这是他用中文写的文章,题为《我为什么学汉语》。在大家的要求下,大西诵读了他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说:“我选择学习汉语有三个原因,都跟佛教有关系。”第一个原因,因为他从小在寺院长大。他祖父曾亲眼目睹战争的惨烈,战后便致力于中日友好,与赵朴初先生有深厚的友情。大西从小就有机会与中国朋友接触,使他萌发了学汉语的想法;第二个原因,大西曾到印度旅行,接触了佛教的源头,也使他想了解佛教从印度经中国传入日本的历史,这也需要学习汉语;第三个原因,中日两国僧人在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也使他想到中国寺院实地了解中国僧人的生活和想法,这当然也必须掌握汉语。大西最后写道:“我希望我对佛教和中日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大西的汉语写得很流畅,得到了中国记者的一致赞誉。我当场拍下了大西的手稿,问他能不能在中国报纸上发表。大西笑着点头,还是那样谦和而羞怯。
净因一张口,说的也是汉语。这位高台寺的执事的汉语水平可比不上大西,他中国朋友接触多了,学了几句而已。但是,就是这几句,便一下子拉近了与中国客人的距离。不过,在中国人足迹遍天下的今天,在海外听到外国人说中文,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事,更何况是在近邻日本。但净因还有绝的——他的名片上竟然印着中国手机。这个中国通,他的中国手机也一直通着。中国朋友找他,实在是太方便了。净因说话也笑,不过,他的笑容不像大西般谦和,更无半点羞怯。他的笑容很中国,让我一下子就觉得这是个哥们儿。高台寺不如清水寺有名,可是净因自有吸引中国客人的绝招。他请了茶道老师舞伎现场表演,使参观者兴致盎然,甚至,他连中国客人不习惯跪坐也考虑到了,设专室准备了桌椅,让大家很舒服地观看地道的日本艺术。现场做翻译的,是一位在京都大学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姓王,大连女孩。她告诉我们,净因对中国留学生非常照顾,她在这里帮忙非常开心,已经三年多了。说起中国,净因有点动感情。他说,他三十多年前曾去中国旅游,中国朋友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难以忘怀,他就一直希望多交中国朋友,希望中国朋友多到高台寺来。为方便中国游客,他还在寺里的商店里开通了银联卡业务,并且跟银联卡驻日代表唐波成了好朋友。说到银联卡,他特意取来银联卡的标志,拿在手上让我们拍照,脸上满是很够哥们儿的笑容。临别,净因说了他的一大心愿:“日本的和尚可以结婚生子,而在中国不可以。我像中国和尚一样,不结婚,也没有后代。我希望,在这里帮忙的中国留学生将来带着他们的子女来看我。”
作者:李天扬
相关阅读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