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自古以"三百里长程十万树"而称为世界奇观,至今枝繁叶茂,古貌犹存。"林峦叠翠,荫郁苍莽"的绿色长城,为举国罕见。"翠云廊"得名于清代。清康熙三年(1664)剑州知州乔钵作"翠云廊"诗并序云:"自剑阁南至阆中,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剑州知州李壁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皆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钵因题曰:翠云廊。
从梓潼七曲山,经剑阁剑门关,至元坝昭化古城,至今仍有古柏3万余株。在翠云廊上,古柏成行,树冠相连,枝叶交错,清风乍起,树摇枝动,像决堤的绿流,起伏荡漾,碧涟绿漪,翻滚流淌,景色壮观,惹人陶醉,漫步于"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翠云浓荫之中,如在翠幄中沐浴,如在绿海中游泳,使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当你目睹从秦汉到明清的"皇柏"寿星群落,会被他们古代自然生态的青春风采所感叹。
在翠云廊南端,七曲山大庙古柏大观园,覆盖400余亩,有古柏2万余株,其中挂牌编号的古柏14305株,是全国最大的成片纯古柏林,古柏园中古柏皮如霜黛,冠似华盖,遮天蔽日,古色古香,给游人以"一林深处暗藏春,游人无处不消魂"的感受。古柏参天挺拔,姿态万千,林冠翻波,涛声盈耳,信步林中,古柏苍翠欲滴,蝉鸣悠悠,罕见的古柏寿星群落,令人叹为观止。"飞行翠云里,如入仙境中",七曲山古柏林被游客誉为蜀道奇观:古柏大观园。目睹这千山万壑的古代生态遗存,林业科学家称之为"森林活化石",诗人誉为"蜀道翡翠"。1994年七曲山新老柏林景区,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
"地联秦关,路当扼蜀"的七曲山,山势雄奇,峰峦曲折。万顷苍翠的莽莽林海,绿浪滚滚,林涛呼啸,真可谓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两千尺。"七曲文昌宫掩映于深山丛林之中,葱茏古柏,簇拥群峰。四周环睹,红墙碧瓦,庙中有树,树中有庙,古柏森森,鸟声清脆悦耳,真是"恬静寡欲,养生悟道"的好去处。
古柏大观园中有不少寿星老,它们虽年逾古稀,但仍然一色翠绿,生机勃勃。古柏大观园中的长者要数"皇柏",所谓"皇柏",是因为这片古柏历来由国家直接管理,历代皇帝都要亲自过问,通了"天"的。在梓潼剑阁两县,旧时的县官卸任,都要向新任官员交接古柏数目,所以后人称此柏为"皇柏",称植柏驰道为"皇柏路"。
在古柏大观园中还有一位寿星叫"汉柏",又叫"张飞柏"。东汉末年,金牛蜀道成了魏、蜀两国驻扎重兵,形成对峙的重要国防线,蜀汉诸葛4次北伐,张飞镇守巴西(今阆中),当时羽书塘报不断,兵马粮草跟进。传说张飞率军士"植柏表道",因而出现了阆中、剑阁、梓潼三百里的"翠云廊"奇观。著名学者邓拓在《燕山夜话》中说,张飞柏既可表道,又可乘凉,还取"松柏长青",象征蜀汉基业长存之意。据现场调查,在七曲山古柏林中至今仍有数十株"张飞柏"。
比张飞柏年轻一点的是"晋柏"。东晋初年,郭璞游历蜀地时,经过武功(武连),见沿途古柏,蔚为奇观。写下了"县路翠,武功贵,县路青,武功荣,岷山啊,傍兹地,勉忠孝,翌泽世"之句(见武连觉苑寺《治路种松碑》)。在七曲山西晋成汉梓潼太守李离,在七曲山建"李雄读书台",广植柏树。相传张亚子东晋时在七曲山也亲手植柏,矫若虬龙,高耸入云,有"晋柏穿云"之誉。
晋柏生于何年,众说纷纭。一说植于西晋成汉,另一说法是植于西晋永嘉,还有一种说法是植于东晋永和年。不论是植于西晋,还是植于东晋,看来晋柏是名副其实了。相传张亚子生于西晋太康八年(287),"观此则知此柏与文昌而生",因此,说此柏为张亚子所植与年代相合。晋柏死于何年,无明确记载。
正处于壮年时期的是"李公柏",明武宗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壁,组织人力整修南北官道,即金牛蜀道,并在沿线植柏,形成了"自剑州,南至阆州,西至梓潼三百余里,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树数十万株,今已合抱......"的绿色长廊,人们称之为"李公柏"。清代诗人李调元有诗云:"惟有两行李公柏,葱葱翠色扑征裳。"
最年轻的寿星是"潘家柏",也已二百多岁高龄了。清乾隆四十四年(1776)开始,梓潼县石牛镇青龙湾的贡生潘悖,同儿子潘子羽、潘子黛,还有孙子潘永楠,祖孙三代为了培植七曲山"风脉",举家迁到七曲山大庙。10年间两次大规模栽树几万株,号称"四万株松之斋"。后人感其德,在乾隆五十三年立《植柏碑记》,以资纪念。
环睹群峰参天古柏,简直就是一个寿星聚集的古柏大观园。凝望密密匝匝的千年老寿星,它们没有丝毫龙钟老态,而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与松齐寿"的古柏还是吉祥之物,传说魍象喜食死人肝脑,但最怕柏树,所以人们常在墓道旁植柏避邪。在梓潼至今仍有煨柏桠、插柏枝驱瘟避邪的习俗。节庆时还有人将柏枝、柿饼、桔子放在一起,取义百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