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听着窗外的雨声入梦,没想到今天早起雨已经停了,此刻天空时阴时晴,江边的路上车辆行人很少,非常的幽静宜人,我们车开得极慢,走走停停,一江碧水就在我们的左侧,右侧不时有被金黄色油菜花簇拥的村落出现,看到美景,高兴就下来走走拍拍照,这就是自驾的乐趣,自由!随意!
根据门票上的指引,摆渡到江的那边,樟潭,这是一个因千年古樟而得名的村庄,背靠大山,唯一出行的方式是摆渡到江的这边来。过江的渡船上只有六个人,我们两个游客,一个嫁出去的姑娘和带着她的女儿回家看父母,还有就是撑船的艄公和他害羞的小孙子。过江一次大约需要十几分钟,全靠人来摇橹,已经满头白发的艄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外地游客而多收钱,船资只要一块钱,写在船上醒目处,多么淳朴的山里人,所以我有必要更正上面对歙县人的评价,不择手段敛钱只是一部分特定的人群,而且哪里都一样,也并非歙县所特有。
樟潭是个落后封闭的小村子,除了几颗古老的樟树,并无其他什么值得游览的景色,就像那位嫁出去的姑娘所言,村上人微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山上的枇杷树,但也有限得很。此外,在渡船上还看到碧绿的江水漂浮着好些杂物,细看之下,多是些包装袋之类的东西,不由让人感慨,但愿不是游客所为。
从樟潭出来,逐渐加快了车速,在回歙县的途中,遇到一对步行的情侣,看出有搭车的意思而特意放慢了车速,他们坐船从深渡到樟潭上岸返回歙县却等不到班车。他们都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满脸的学生气,所以比我们更能吃苦,昨天用一天时间冒雨沿昌源河徒步到石潭村,他们认为昌源河要比新安江更美些,从他们像机内存的照片上看,昌源河的河水更浅更清澈,而且徒步可以下到河床,更近距离亲近昌源河。
回到县城时值正午,在酒店门口停车时,管理员为了收钱不给票,特意给我们指了一条逃票(算吗?)进入古徽州景区的路径,这是应该算是一次双赢的等价交换。
所谓古徽州景区就是在歙县县城的中心造了一段古城墙和一个城门楼子,凡是打此门进入景区的游客必须买60元的门票。实际上,景区同时还是县城的一部分,住着上万的居民,根本没办法完全封闭。从那个售票的城门往左或者往右,不过三两百米,就可以自由出入景区,从城门进出的都是可怜的团队游客。
古徽州景区由许国石坊、徽园、斗山街组成,其中徽园是一组新建的仿古建筑群,没有多少游览的价值。
许国石坊是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牌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徽州古牌坊中最著名的,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徽派建筑以牌坊、民居和宗祠为代表,其中歙县又被称为“牌坊之乡”,牌坊随处可见,但是像这样四面八脚的牌坊却是唯一可见的。这座石坊是大学士许国在得到皇帝嘉奖后自己建的,碑上满是溢美之词。
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形似北斗星状而得名,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
说实话,徽派建筑看多了都是一个样,无论在哪,淡雅的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四水归堂的天井结构都是徽派建筑最明显的特征。而每座建筑里都能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其中尤以砖雕门楼最为常见,徽州人对门楼极为重视,故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
离开歙县县城后,下一站是潜口民宅。潜口民宅博物馆分为清园和明园,它和西递、宏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一个自然村落,它是将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按照徽州民居布局方式由他处移建到潜口的,是一个徽派民居博物馆。在清园的建筑中分别展示一些徽州文化的代表性产品,如徽墨、歙砚、砖雕等。潜口民宅是处不收费的景点,也是徽州唯一不收费的4A级景区,网站首页上的介绍是“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