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云南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荆卿窖”。荆卿,即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著名刺客。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仗义。游历至燕,沉于酒市,混于酒人,后被太子丹拜为上卿。秦灭赵,丹遣荆轲刺秦。于易水边设宴饯行,众臣与轲酒别,轲以酒高歌,边饮边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悲壮,一定荆轲使士形象。荆轲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的侠气与酒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胸怀大志又沉沦不遇的侠士,荆轲只能纵酒悲歌来倾吐内心的郁愤,也是借酒力来一展豪情。左思《咏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荆轲虽未西去刺秦,但酒后显露出的血性侠气,令人称道,正所谓“侠酒弄气”,英雄虎胆。荆轲嗜酒,借酒力一吐心中不平之怨,借酒气尽情抒发心中的豪气,用剑削平天下不平事,由酒想到侠,由侠想到酒,侠酒不分家。荆轲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又嗜酒,好击剑,饮酒过后,更为狂放,堪称侠中之侠,备受历代文人仰慕。荆轲豪侠之人,酒常常激发他侠性至情达到一种亢奋状态,更加义无反顾的去实现他正义的使命;在酒力催奋之下,他行侠仗义的武功和豪气达到一种最佳竞技状态。易水决别,烈酒相送,烈酒催烈性,荆轲体内沉睡的烈性被激活,刺秦使命一发不可收拾,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就此拉开。荆轲与高渐离一起豪饮,他们志同道合,缶歌相和,豪气冲天,即是知己,又是朋友,更是高士,酒让他们相识相知,心境相照,酒越高,情亦深,以至于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更名变姓,吞气霍目,举琴扑秦,慷慨就义,以完成荆轲使命,报荆轲知己之情。荆轲嗜酒,以酒会友,借酒抒情,撒酒决别,酒融入了荆轲精神生活中,酒气与他的雄风壮采息息相通。荆轲的豪气,在酒杯中焕发新的活力,人们对荆轲形象的认同和赞美,是对酒激豪气的认同与赞美,酒给荆轲形象添上了华丽的一笔,让后人心向神往。
藏在云南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灵均窖”。灵均,屈原号。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最早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忠事怀王,屡遭流放,闻怀王死而投汩罗江,故有端午节。创楚辞体,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其作品涉酒甚多。如“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桨。”屈原的诗篇中处处有酒,尤其是他那“酒神式”的艺术风格,古往今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在屈原的诗歌中,最多描写酒的是《招魂》,多处描写酒的甘美:“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晶莹如玉的美酒掺和着蜂蜜,斟满酒杯供人品尝;“挫糟冻饮,酎清凉些”酒糟中榨出清酒再冰冻,饮来醇香可口遍体清凉;“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美人已经喝得微醉,红润的面庞更添红光。屈原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记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酿酒工艺、饮酒方法和酒的类别。屈原在《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酒后之表象喻世警人,折射出他“独清”“独醒”的高尚情操,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藏在云南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仲尼窖”。仲尼,孔子字。酒圣孔子,名丘,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被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世界文化名人。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作《论语》。作品涉酒甚多,被奉为酒礼宗师。又因酒量过人,百觚不醉,被尊为酒圣、觚祖及饮宗。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以礼论酒,是孔子思想一个重要的理念。《论语·乡党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节,孔子提到不食色不正、味不正、割不正等等不洁之物,同时又说“惟酒无量,不及乱。估酒市脯不食。”酒为礼而设,重要的场合中如不用酒则显得粗鄙简陋,有愧先祖,有愧亲朋。然而饮酒多至乱了礼仪法度则又失去了人的尊严,失去了应有的礼貌。惟有用酒而又不失礼仪,才是应该遵循的合理标准。论语》中有关酒的记载寥寥几笔,却寓意深刻,分量不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孔子对子夏讲,凡有酒食,必先礼让年长者食用。《论语·乡党篇》还记载:“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这是孔子讲究饮酒文化礼制的再一次体现。坐席时尊长让贤,有酒食,礼让长者,酒宴结束时,也要礼让长者,让年长者先离席位,维护尊者、贤者、长者的地位,以及饮酒氛围中的和谐。
藏在云南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伯阳窖”。伯阳,老子字。中国酒文化奠基人老子又名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道祖,世界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有《道德经》存世。老子主张饮而微醺,推崇饮者风范,讲究文化品味,感悟酒之灵性,提倡善饮而不滥饮。老子的酒量极大,饮可百觚,他还非常爱饮酒,但从不把饮酒当成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是把饮酒提到文化的高度来对待,他把如何饮酒与侍奉国君、孝顺双亲、婚丧嫁娶看成同种重要,就是对酒具,也不只是简单地将其看成盛酒所用的东西,而是讲究饮酒要有相映的酒具来陪衬,创造出一种文化的意境。老子关于对酒的认识,是多层面的、全方位的,他的言论塑造了中国酒文化的雏形,成为中国酒文化的精髓。他的关于酒文化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进步的作用,对近现代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和当代中国酒文化的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酒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文化张扬,造就酒讲究文化、卖酒讲究文化、喝酒更要讲究文化,用文化感染和征服消费者,用文化引导和规范人们的饮酒行为,这是云南君和酒业酒文化带给人们的特有的文明之风。
藏在云南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杜康窖”。杜康,人称酒圣,亦谓酒仙,中国酿酒鼻祖,夏朝第五位国君,秫酒酿造创始人。杜康善于酿酒,其酿制工艺颇为讲究。《杜康纪闻》记载的“五齐六法”据说就是杜康酿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时,浸煮要清洁,要取用山泉之水,酿酒器物要优良,火候要适当。民间传唱的一首酒歌据称是杜康所传,歌词称:“三更装糟糟儿香,日出烧酒酒儿旺,午后投料味儿浓,日落拌粮酒味长。”这就是说,在酿酒过程中,对何时投料,何时开火,都非常讲究。宋朱翼中《酒经》言:“杜康作秫酒。”秫酒,即以高粱酿制之清酒,乃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酒业之兴,始自杜康。杜康乃酒之代名词,曹操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即为明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杜康作为中国酒祖,受人敬仰。
藏在云南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仪狄窖”。仪狄,夏朝人,生卒不详,史称酒祖,亦谓酒神,相传乃中国最早酿酒人。据《世本》、《吕氏春秋》等典籍记载,其为夏禹时代司掌造酒之官员。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始作酒醪”。《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意思是:过去,夏禹的女人叫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进献给夏禹,夏禹喝了觉得确实好喝。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记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是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藏在云南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醉翁窖”。欧阳修号,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自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故自号六一居士。欧阳修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仁宗庆历七年,欧阳修遭诬被贬官到滁州做太守。一日来到琅琊,与一老者开怀畅谈结为知已,并在半山腰修一凉亭,常常与友人在此饮酒赋诗或借酒浇悉,并取名为“醉翁亭”。有一天,欧阳修带些酒食去游山,途中遇到几位砍柴的百姓和一位教书先生,便邀一同到醉翁亭歇息,一起猜测拳共饮。其友人智山听说欧阳修上山,也即上山,但久等未见踪影,便下山来寻。在醉翁亭外,但见欧阳修醉眼微睁,面红耳赤,忙上前问道:“太守为何醉成这样?”欧阳修哈哈大笑道:“我哪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美可醉我,这酒如何使我醉?偶有醉时,就是以酒浇悉,自作糊涂罢了。”说罢又自斟一杯,一饮而尽,稍倾片刻,竟脱口吟出:“四十末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自暴自弃记吾年!”那位教书先生从席间站起,随即附诗一首:“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子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直至今日,这首诗的碑记仍然保留在醉翁亭里。
(图文:李宝华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