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食,有很多俗话,其中一句是:宁吃飞禽一篓,不吃走兽半只。
更有资深老饕,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子说,吃地上跑的不如吃天上飞的。
营养学家则说,红肉不如白肉健康,所以禽类比哺乳类动物的肉食更符合健康饮食的需要。
当然这些都是美食记者们为你多多尝试禽类美味而搞出的各种论据,对于吃喝这件事,完全没必要搞得有多学术,只要看看你餐桌上那些美味、滋补、养生皆备的美味佳肴,你就明白什么叫做美味、插翅可飞了。
想一想,在10年前,有种增加鲜味的调味料出现在超市的调味架上,它的名字叫:鸡精。且不给鸡精这东西定义好坏,这种调味品的出现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鸡汤或者是说鸡的提取物是提鲜的关键。在讲究的酒家里鸡汤依然是重要也是唯一的提鲜“用品”。国人对于鸡汤的滋补功效是有认定、有肯定的,而食材就是最好的良药,这一点在广东人的餐桌上体现得特别多。
北方人对于禽类的烹饪是不太讲究的,最多的就是小鸡炖蘑菇,还得炖得蘑菇和小鸡一个颜色一个形态,在锅里跟酱油等物混在一处不分你我。鸭子是很少吃的,北京用填鸭做的烤鸭不算,那是特殊饲养、特殊烹饪的一种,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近几年在北京吃鸭子的人也多了起来,这得归功于“酸萝卜老鸭汤”的推广。这道菜有人说是四川菜,有人说是湖南菜,还有人说是贵州菜,是哪里的菜不重要,关键是什么鸭子。我们在北京见的最多的肯定还是填鸭,但在南方,好吃的肯定是湖鸭或者叫麻鸭。“老鸭汤”的红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家慢慢接受喝汤的形式,并且鸭子属凉,温补去火气的概念推广得实在成功。基于养生之道,鸭汤该喝。
对于鹅,北方人吃得则更少。在北京的餐厅里,鹅肉多数在粤菜馆子里以烧鹅这道菜的形式出现。吃禽类在广东人看起来是非常复杂的,鹅在他们眼里有负责进炒锅的也有专门用于烧制的,鸡有炖着吃的还有做鸡丁的或者白切的,作为非生物学家的我们为你细分这些物种的用途、样貌、产地等等,意义并不大。炒勺掌握在厨师手里,原料好坏和如何烹饪全由他们决定,至于食客你,只要挑准地方,看好形式,就等着开撮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