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帕米尔高原上海拔3000米的恰克拉克湖,漫天黄沙将车身紧紧“包裹”起来,迎面飞来的砂石甚至将车窗击出裂缝。透过狂风的间隙,我看见没有任何生机的灰白湖水和湖边覆盖着白沙的群山。这就是“中国的西极”——帕米尔高原,时而会在旅行者面前显露出严峻冷酷的一面,时而又会展示出异常绚丽的一面。
K2:冷峻雪山
亲吻帕米尔
在塔吉克语中,“帕米尔”是“屋顶”的意思——一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帕米尔位于中国版图的最西边,也就是最靠近历史上“西域”这个地理概念的地方。高原北面是天山南脉,南面是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一直延伸到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境内。
虽然与青海、西藏同为高原,但帕米尔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的山都是裸体的。”或许,帕米尔就是那位拾粪的塔吉克老人的手,你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虔诚,才能够真正地亲近它。
帕米尔的兴奋点
喀什
帕米尔高原的入口,一座充满古波斯风情的古城。密如蛛网的巷道里聚居着大量手艺高超的民间艺人,甜得令神经燃烧的瓜果引诱着世界各地旅行者的胃。
奥依塔格山谷
隐藏在“黄山土岭”背后的一块“珍宝”,松林、草场和雪峰构成了帕米尔高原上难得一见的美妙风光。
慕士塔格山
与脚下的卡拉库里湖组成了帕米尔高原上最经典的风景。《冰山上的来客》曾在这里拍摄,斯文·赫定也曾着墨渲染过这片湖光山色。
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人的家园,淳朴的民风和高原风光一样纯净。如果赶得巧,你会看到这些长相酷似伊朗人的牧人们吹起鹰笛,打起手鼓,跳起鹰舞。
阿合奇
克尔克孜人的聚居地,养育了高原上的两个传奇:世界上最昂贵的宠物——鹰,和可以连续说唱好几个月的英雄史诗——《玛纳斯》。
乔戈里峰
登山界口碑相传的“K2”,帕米尔高原“制造”的高度传奇。从高度上它屈居珠穆朗玛峰之后,但在攀登难度上却远高于后者。事实上,能够接近它已算不易。
喀什 一千零一夜中的一天
喀什是帕米尔高原的门户,是自中原汉地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门。世居于此的手工艺人们用了2000余年的时间,将“这道门”装点得富丽堂皇、充满了古波斯的风韵,仿佛《一千零一夜》的神奇舞台。
这本就是一座充满手工艺传奇的古城,这一点从喀什的另一个名称——“喀什噶尔”上就可得知。在维吾尔语中,那是“玉石汇集之地”的意思。新疆的玉石都出自和田,但手艺高超的玉石加工艺人却都在喀什。丝绸之路说到底是手艺的传奇,而喀什这座因丝路而兴盛的城市,将这种传奇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于是,在喀什走街串巷就成了件极耗费时间的事,似乎每条街如果不花上个把小时就难以尽兴。就这样,我“举步维艰”地从艾提尕尔清真寺周边的老街区逛了出来。站在东湖边,我看见一座土黄色的高台土城像海市蜃楼般浮现在水面上,阴晴无定的天色在古城上投下迷离的光影。那里是喀什最富传奇色彩的一片老城区,600余户维吾尔人家的房宅密集地建在一块高30余米的黄土坡上。如果拍摄一部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影片,那我面前的这片高台民居就是再合适不过的外景地。
虽然厚重的土坯房正在逐渐被砖瓦房所取代,但街巷中的手工艺人们却赋予了高台亘古不变的独特气质。由于坡崖上的黄土黏性大,特别适合制作陶器,所以当地人都将高台称做“阔孜其亚贝希”,意为“高崖上的土陶”。此处居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已有800余年。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