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在此焚书”
不远处的宫殿公园侧门前,一位老人家注视着我这个貌似深沉的外国人,他很好奇,因为我一直低着头猛找着什么。终于我发现了地面上这块金属铭牌(上书“1933年在此焚书”)。就是它了。当年希特勒发动了抵制所谓“非德意志民族”思想的行动。轰轰烈烈的焚书运动就此在德国学术界全线拉开。焚书的引线1933年5月10日在柏林点燃,同年6月21日在达姆城嚣张落下帷幕。个别高校因为下雨的缘故,取消了焚书活动。参与者总计3万余人。学生们为此项行动鞠躬尽瘁,因为他们肩负希特勒的重任———当年的抵制所谓“非德意志民族”思想的12条行动纲领里,领袖用占据1/4的篇幅钦点德国学生们“有决心、有能力地去”“自行获取知识和做出决策”、“去保持德语的纯净”以及“去战胜犹太人的唯理智论”,云云。
我一边心平气和却不乏伤感地想象着这些学生在噩梦初醒之后是怎样一番痛哭流涕呼天抢地的情景,一边默默地绕着这块铭牌走了一圈,以示告慰,就此别过。
威尼·冯·西门子大街50号
威尼·冯·西门子大街50号
话说国内外各种德语初级教材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句对白,无非是:“您/您先生在哪儿高就哪?”“我/他在西门子。”当有人提起(曾)在西门子工作,德国人常会轻快地嘟囔起嘴,夸张地发出虽轻佻却满含深情、虽亲昵却满含敬意的“嘘嘘”唿哨声。
顺着贝多芬大街右拐,绕到莫扎特大街,直走,一路向西,终于来到城市西北隅、西门子总部所在地,威尼·冯·西门子大街50号。这一带全是西门子的大楼,停泊一溜儿大众速腾身上都涂着经典的“Siemens”湖绿色字母,整条街道也藉此顺势牛气冲天地冠名为西门子大街。据维基百科德文版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埃尔朗根104,650居民里,就有近23,000人领的是西门子的俸禄,也就是说,100个居民里头,22个人的衣食父母是西门子大人。这数目字可真惊人,不妨想象一下:左边邻居穆勒先生就是管你每月薪水的人力资源主管,而穆勒先生的小儿子汉斯目前在西门子图书馆作兼职小工,对面小区住着的、在西门子公关部供职的布莱女士上个星期三严厉批评了你楼上的邻居恩瑞斯太太,因为后者把自己所在的健康部门的一个小事故添油加醋地传遍了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