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脸上涂着黄色香楝粉,那女子悠悠然走进寺庙,传统的罗衣系在腰间,花纹斑斓,长长的有点绊脚;树荫下斜靠着辆自行车,车筐里有旅行指南和矿泉水瓶,枝头蝉声正烈;近旁伊洛瓦底江波光粼粼;远处,热气氤氲里,点缀着座座佛塔的山峦,如海市蜃楼般不可捉摸......
佛教圣地
仰光印象 * 殖民色彩 * 苏勒佛塔(SULE PAYA)* 微笑的缅甸
仰光原名大袞(DAGON),1755年缅甸国王雍笈牙(ALUNGPAYA)统一缅甸后,赐名仰光(YANGON),意为“战乱平息”。百多年前,仰光不过是个小小渔村,唯一可以自豪的是大金塔(SHWEDAGON PAYA)。1855年英国殖民者征服上缅甸后,把国都从北部的曼德勒(MANDALAY)迁到了仰光,其目的是将它作为出口柚木的港口。英国人称它为RANGOON,其实只是YANGON的变音。1948年在国父翁山(AUNG SAN)领导下缅甸独立。1962年奈温(NE WIN)将军发动军事政变,缅甸陷入军事独裁者的统治,国门就此关闭。曾经的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十个国家之一。
一开始没有对这个城市抱有多大的希望。伴随贫穷的必定是肮脏和拥挤这个理论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仰光让人惊艳。街道出人意料的干净整齐,视野开阔,绿树成荫。城市南部沿着仰光河岸的老城区,街道笔直如棋盘格。南北向有四条干道,东西向街道主要由阿拉伯数字命名,从第一街到第七十街顺序排下去,想迷路都做不到。英国的统治带给仰光极强的旧殖民地色彩。在东南亚的其它英国殖民地里,建筑多为白色或淡黄色,仰光却有更多的伦敦色彩,建筑物均由深红色砖砌成,白色或淡黄只用来勾砖缝或饰线,代替伦敦浓雾的是黄花茂盛的绿树。殖民统治带来的另一个烙印就是缅甸人大多会说英文。除了中国和印度移民,缅甸共有67个民族,英文方便了各民族间的交流。
老城的中心就是有2000年历史的苏勒佛塔(SULE PAYA)。塔内藏有佛祖遗物,还有苏勒塑像。苏勒是大金塔所在圣山的守护神,位列纳特崇拜里的37个主要守护神,而非佛教神灵。塔四周集中了市政厅,独立纪念碑,最高法院和众多商铺餐馆。黄昏时分,当地人聚集在在这一带,拜佛的,吃饭的,约会的,闲逛的。鲜花和罗衣(LONGYI,缅式沙笼)汇成一片彩色海洋,屹立在海之上的是金色的苏勒塔,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对缅甸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笑容。到仰光的第一天,闲逛进一个正在做弥撒的教堂,眼神无意中和一祈祷的妇人相遇,她的灿然一笑让我忘记了酷热。一年后的今天,当我想起那个瞬间,依然如沐春风,妇人戴着眼镜,已不再年轻。出乎人们想象,在缅甸很难见到愁眉苦脸的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他们感受生命的愉悦:女子笑的妩媚,男人笑的满足,孩子笑的无邪,老人笑的智慧,而佛则笑的慈悲。缅甸,我要称你为微笑的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