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或者昆明的黄包车。和加尔各答的有些不一样。
首先,我们的黄包车轮胎好像是充气的,而他们的好像就是木轮上包一层胶皮,有的在胶皮外侧又包一层铁皮。还有,我们的黄包车在乘客的脚踩的踏板下面有两个脚架,停车时脚架支撑地面;而他们的是扶手的顶端直接接触地面。
车夫大都是来自印度最贫穷的比尔哈邦(Bihar State)的农民,我们去过,那些地方尽管比较平坦,但是土地贫瘠干旱。他们往往是许多人居住在一间最简陋的房子或者窝棚里面,印度人叫做“dera”。尽管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紧张,但是对车夫极富同情心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调查证明,在一个“dera”里,往往这两个誓不两立宗教教徒混居也相安无事。住房交纳租金一般都在200-300卢比/月不等。有时是从农村来的一家七八口人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这里白天是修车店、厨房、起居室,晚上是卧室,也是厕所。
还有许多车夫晚上就是露宿街头,反正印度的天气任何时候都是很热的,躺在外面比没有空调的室内还要舒服。
穆斯林社区
在老街区萨德路不远的一个穆斯林社区,我常常一个人在这个里面慢慢行走很远很远,可以说是典型的贫民区,而不是贫民窟,因为当地人基本上都是居住在小巷两边的低矮的房屋里,而没有搭建窝棚。这些房子里面显然非常狭小简陋,也没有水管和卫生间,因为早上居民都来户外的公共水龙头边刷牙洗脸甚至洗澡。这个给人刮脸的人旁边就停放过夜的黄包车,所以他们中间也可能就是车夫。刮脸的人也许是街坊邻居,也许是路人,服务要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