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尚未正式投入运行,但已万众期待。
海子:去过两次西藏的海子对西藏的向往胜过任何地方。多年后成为精神象征的他对西藏的狂热直接影响了崇拜者们。
高原红:指藏族人腮边那两团红晕,也指2001年由3个藏族女孩组成、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演唱组合。
《北京的金山上》:最著名的藏族歌曲,后辈歌手如韩红、高原红组合都不约而同地翻唱过,旋律无人不知。
才旦卓玛:最负盛名的藏族歌唱家。演唱汉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和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一样拿手。
《洗衣歌》:认知度仅次于《北京的金山上》的经典藏族歌曲。
《冈底斯的诱惑》:马原这部作品志在小说形式的探索而不是描摹西藏风物。
《西藏生死书》:如果对藏传佛教感兴趣,又打算去西藏,不妨看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
《藏地牛皮书》:西藏题材图书中最惊艳的一本,但据说实用性还是不够强。
《西藏组画》:陈丹青1980年完成的《西藏组画》至今仍时常被提起,人们正是从这组画中认识到了前所未见的西藏人形象。
《农奴》: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的电影,也是一部在影像上堪与世界优秀影片媲美的经典之作。
《走过西藏》: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使读者对西藏怦然心动。
《回到拉萨》:很难置信郑钧1994年写出《回到拉萨》时还没去过西藏,他使得“回到拉萨”成为一个固定搭配。
《红河谷》:被西藏人认为是自《农奴》以后反映西藏最好的影片。人们相信所有藏族姑娘都跟女主角宁静一样美丽而泼辣。
扎西达:娃1985年以《西藏:隐秘的岁月》成名的扎西达娃之于西藏,就好比贾平凹之于陕西。
朱哲琴:《阿姐鼓》、《央金玛》专辑中的西藏元素首次把西藏推向了世界,南方人朱哲琴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是藏族人。
《青藏高原》:李娜的天籁之音让青藏高原再次成为都市人的向往。韩红也演绎过,但成为绝响的还是李娜版本。
韩红:郑钧率先开发西藏题材获得巨大成功,身为藏族人的韩红自然不会浪费资源。不过论嗓音她不如李娜,论国际性不如朱哲琴,有点儿尴尬。
《西藏旅游》:继《西藏文学》之后西藏有影响力的媒体。没机会去西藏之前,读者就是靠它满足对西藏的所有想像。
吐蕃:吐蕃加上松赞干布,代表着西藏曾有的辉煌历史。因为和汉族公主联姻的关系,内地人对吐蕃这个词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丁丁在西藏》:丁丁在喇嘛的帮助下完成探险大计,并目睹了“雪人”的真容,一种连西藏人都无缘一见的传说中的生物。
达娃央宗:藏语意为纯洁的月亮。在1990年与2004年两度成为亚运和奥运圣火采集者与传递者后,她成为美丽纯洁的藏族姑娘的形象大使。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西藏名人,对民族团结的诠释意义超过满汉全席。
鸠摩智:武侠小说中来自西藏的一等高手。
孔繁森:援藏干部的代名词。在他的事迹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使人们熟悉了阿里这个西藏最难以到达的地区。
《喇嘛王国的覆灭》:对迷恋西藏的人来说,哪怕是学术著作,也不能阻挡其阅读热情。难怪美国人戈尔斯坦的历史著作《喇嘛王国的覆灭》也成为热门书。
《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以汉人身份而在西藏当上喇嘛,邢肃芝的经历本身就很吸引人。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作者巴荒以摄影、文学和绘画三结合的方式,以一个弱女子数次独自进藏的经历打动读者。要知道,那可是1997年。
Treker(远足者):对远足者来说,西藏的交通不便、旅行成本太高、对身体素质有要求等局限,恰恰是远足的妙处。
《LonelyPlanet:Tibet》:LonelyPlan-et2000年推出了西藏专刊,至今已数不清有多少国外游客在它的指引下进入了西藏。
丰田越野车:有多少自驾游爱好者奔驰在进藏公路上,就能看到多少辆丰田越野车。
扛大厢:意为坐卡车车厢旅行。要做好面对灰头土脸、随时可能没有路、坏车以及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里的精神准备。
亚旅馆:拉萨最早出名的藏式旅馆,离布达拉宫、大昭寺很近。
甜茶馆:红茶熬汁再加入白糖、牛奶就成了甜茶。去甜茶馆是融入藏族人生活的必经途径之一。
玛吉阿米酒吧:拉萨最有传奇色彩的酒吧,其传奇色彩来自以写情诗著称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里是他和情人玛吉阿米的幽会之地。
《莲花》:安妮宝贝去了墨脱这个“隐秘的莲花胜地”之后,便有了《莲花》这本新作。
多布杰:著名藏族明星,导演们心中藏族汉子角色的第一人选。曾出演《红河谷》、《尘埃落定》,最新角色是《可可西里》里的保护队队长。
来自:我住329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