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慢时光 闲走闲拍悠游古城中

2015年01月05日13:35  旅游专栏  作者:TIM生命過客  

  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对大理古城那种天然的亲切感到底从何而来?

  登上五华楼,闲闲的眺望老城巷陌,慢慢的醒觉,眼下这么一簇簇一排排白墙灰瓦的古群落,间或有缕缕的炊烟升起,其实和往常熟悉的乡村小镇有着一样朴实的气质,就像小时候家的记忆,所以如此亲切。这里没有高楼林立的都市水泥丛林的冷漠,也没有传说中南诏王宫让人望而生畏的金碧辉煌,有的就是寻常百姓市井人家,所以,到这里,尽管放下行囊,收起你的小心事,闲走闲逛石板古城老街去吧。

  背倚苍山的古城,每到下午4点多,就会有斜斜的阳光从高高的苍山顶洒下来,一眨眼就能掉山后面去,弄的古城的夕阳比别的地方落的更早。

  西边的苍山下炊烟弥漫,一塔寺里的古塔默默矗立在树林里。

  再看另一侧,最不寂寞的哥仨,崇圣三塔,更勾起我们对遥远的大理国的怀旧情思。

  千年一瞬,岁月沧桑,世代更替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点点遗迹。

  东边望去蔚蓝的洱海,有一白塔立在对岸。

  老城楼上中间,镶嵌着一尊小小的佛像,造型简约古朴。

  古街中段的洋人街,斑斓的光影中,人来人往,热闹而平和。

  满大街的古城小吃,什么洱丝、乳扇、粑粑、米线、菌蘑,吃货们自己流口水去吧。

  老房子上瓦棱间,长着萋萋的野草,随意插一根竹竿挂块布写几个字:北方小吃,就是店招了。

  街边站着这位汉子,身上遍布纹身,他回头时,瞥见他的样貌酷似印度已逝的圣雄甘地。

  此地的气温大概是14度吧,这位汉子光个膀子是为了展示那一身华美的纹身么?

  身后,一位盲人老汉坐在路旁,用自己焊制的音响唱着不成调的歌,心生恻隐的抓抓放了点钱在他的箱子里。

  小巷子口,卖小吃的大妈,眼睛从草帽下招呼着我们。

  另一位白族大妈静静的摆个簸箩,里面是手工做的布老虎啊绣花鞋的小玩意儿。

  街边的餐馆门口,直接摆出巨大的蘑菇菌类,甚至有一大坨蜂窝,里面的蜂蛹还在鲜活的蠕动。

  老街的建筑在现代的店招间,依然保留着明显的民族特色装饰风格。

  民宅合页门上的雕花图案,双鹿,蝴蝶,狮子,盘龙,生动趣味。

  走到这条可以通车的街上,忘记街道名字了,两旁的银杏树染黄了整个视线。

  车水马龙的街上,抽个空子按了下快门。

  路过的基督教堂,建于光绪三十年间。

  大理古城在多少年来的历史变迁中,慢慢形成了佛教、本主教、道教以及外来的基督教、天主教并存的局面。我们寻到新民路口,就发现了天主教堂的导示牌,夹杂在一堆客栈、酒吧和私房菜的招牌中间。

  穿过窄小的教堂门,进去后豁然开朗,在空旷的院落里,有着繁复的白族建筑风格和雕饰的天主教堂,矗立在眼前,让我觉得惊艳的是,整座教堂一改以前所见的西式教堂建筑风格,全以传统中式藻井木结构、飞檐式瓦当屋顶,加上白族风格的传统雕刻和壁画,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这么精美的中式教堂,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飞檐下的翼龙造型,颠覆了常识里关于天主教排斥关于中国龙凤传说的印象。

  拉近镜头里的翼龙,清晰的龙头微微张嘴,两边的翅膀如蝴蝶一般的展开,色彩鲜艳,造型奇特。

  结构复杂的藻井雕刻,吉祥图案,这是天主教堂吗?真有误入中国传统寺庙的错觉了。

  教堂门口,用中国传统对联阐释天主教义,这也是首见。

  阳光透过教堂的的阁楼,一样是白底蓝花白族风格的装饰。

  整座华丽丽的天主教堂,穿着中国民族风的外衣,从1927年建成后就隐居在大理古城深处,以至于陪同我的大理朋友们,居然无人来过。

文章关键词: 古城 大理 洱海 悠游 时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