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台子村,本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却因为有着中国长城与西方教堂的并存而独树一帜。这里最为特别的要数离长城不远处的那座哥特式教堂,这座教堂相传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今只剩下了教堂尖尖的屋顶,雕梁画栋依稀可见,充满了异域风情。
八台子村的这一段长城在万里长城中最为与众不同,因为这里融入了近代中国东西交融的历史。八台子村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一段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长城就静卧在村北的山梁上,这段长城属于雁门关以北的外长城。现在长城已毁大半,留下一个接一个的屯兵堡。
八台子村坐落在空旷的山坡上,远远看去,就可以看到那座只剩下半截尖顶的教堂,在孤零零伫立着。紧挨着它身后是一条时断时续、细若游丝般的长城直通山顶。代表着东、西两个世界的两种伟大的建筑物,何以能在一个地方近距离的并立?
原来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当长城还是一如既往地守卫在这里的时候,西方来的传教士却把耶稣带到了这座偏远的村庄,并在近距离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大教堂。
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不知道那是哥特式建筑,只道那顶部像是长矛似的东西,不正是意味着挑衅?从此冲突是不可避免了,并在这块人烟稀少的土地上持续了近百年。结果,雄伟的长城和高耸的教堂都落得了同样的归宿———颓墙败垣。如今,它们像是一对重归于好的老冤家,每天在一起回忆着如烟的往事……
这座教堂名为八台圣母堂,初创于1876年,是一德国神父所建,1900年庚子之乱被毁,1916年复建。先后在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被损坏。当年的教堂大堂能容纳850人礼拜,附属房屋70间。现在仅存的部分被称为“大单巴”,与澳门大三巴遥相呼应。别看这么一座残存的教堂,梵蒂冈都为其建档,每年的8月2日为朝圣之日。
八台子村的村民在教堂后的圣母山上修建了一座立有圣母抱耶稣相的白色的亭子。在亭子下方的山坡上还建有了一个祭祀台,是村民们进行弥撒的场所。站在圣母山上可一览长城、教堂和村落的全景。
从教堂仅存的部分来看,它延续了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点: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尖的、向上的、冲力十足。外观精致,交线分明,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站在教堂大门的地下,向上望去,正方形与六边形交错形成的穹顶极具设计美感。两侧拱形的门洞左右对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倒成了一处别样的景致。
穹顶处的结构对称、坚固,阳光透过顶部的窗口将穹顶照亮,宛如上帝之光。
从教堂残留的正门上来看,的确很雄伟。当地人说,文革时来串联的红卫兵再度相毀。教堂正面的门匾上“反修楼”这三个大字,就是那时留下的“墨宝”。现在这三个字还清晰可见,但以前是写什么字来着,这跟这里那座残缺的建筑物一样,一同失去原来的面目了。
教堂的不远处便是连绵不绝的古长城。这里的长城依然是土长城,却在结构上与大同的其他长城有所不同,尤其体现在敌楼上。
其他的底楼都是实心的,而这里大多数的敌楼里是有一个不规则的圆柱形的通道,通道连接地面与敌楼顶部,却非常的狭窄,仅能通过一人。我想,这可能是用于士兵爬上敌楼以侦查敌情所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