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 修福问道齐云山

2014年10月16日14:25  旅游专栏  作者:TIM生命過客  

  时隔一年,又是入秋叶未黄时节,再次登临黄山脚下的齐云山,过缆车,上望仙台,觐张三丰故址,观真仙洞府摩崖石刻,访道家文化,穿一、二、三天门,漫步月华老街,遥望一柱插天香炉峰,停停走走看看,亲切如老朋友久别重逢,二度重游,咱这是跟随古代的穷游旅行家徐霞客,再上齐云山修福问道来了。站在满目青山怀抱里,心有所感:山川依旧颜,心头已沧桑。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自明嘉靖以来始终位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列,以悠久的道教文化、自然丹霞地貌、摩崖石刻人文遗迹、大地天然太极、山上月华天街、地上北斗六大特色著称,与黄山、九华山鼎足皖南大地,相映生辉,传说是明嘉靖皇帝求子地,也被清乾隆皇帝誉之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于万历年间先后两次入齐云而登黄山,齐云山由此成为徐霞客重复登临的4座名山(天台山、雁荡山、黄山、齐云山)之一。

  香炉峰传奇一般的耸立在齐云山间,奇峰两侧是陡峭的峡谷,一行徽式民宅傍山而筑,一到日暮黄昏,炊烟袅袅,从山中升起。又逢梅雨绵绵,山中云雾漫涌,山间景色就兼有世俗人家的烟火气息和飘渺仙境的画面,煞是好看。

  登高眺望山下,晨霭茫茫,山河秀丽,田野中隐约可见太极八卦图形。

  传说中此处有上古灵乙道人驾云成仙,这里就成了历代道徒守望成仙的“望仙台”,旁边有飞云亭,可远观黄山美景。明代礼部侍郎程敏政在此题诗: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

  穿过望仙楼,走过桃花涧,沿着正德古道,青石斑驳,路边古迹残垣,历历在目。

  传说张三丰曾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来到齐云山中隐修,并在这里羽化登仙。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张三丰仅只是个传说而已。

  这即是传说中的张三丰修道处:混元洞,两边洞中有石床,窄小阴暗,仅容一人。

  不知道立于何年的石雕像,烟熏火燎,寂寞独处。

  齐云山中的道教文化很有包容意味,这座置于山崖下的小小忠烈岩,就与道教无关,乃是明代为纪念唐越国公汪华所建,此外,还兼容各路神祗于一山,比如,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本来是主宰功名的星宿,却被供上了道教神坛。

  栖真岩雕饰精美的牌坊,可惜年代久远,残破不堪了。

  丹霞石壁上的寿字岩,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题,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正好合周易卦数,暗喻阴阳和合之理。

  山间徒步,一直有花香萦绕,当下九月下旬,正是桂花盛放时节。

  逐级拾阶而上,即到“一天门”。

  站在一天门,就可看见对面山顶掩映林间的二天门。

  门洞中放置许多历朝所设石碑,被称为白岳碑林,其中不乏书法精品,可惜也残破模糊。

  穿过石洞,回头看,山形酷似俯卧的大象。

  真武帝君和环绕周围的十八罗汉,众仙云集洞中。

  洞天福地最值得留步的,就是头顶峭壁上的摩崖石刻。历朝历代的名人墨客留下的作品,据统计达538处之多,李白、朱熹、唐寅、海瑞、戚继光、徐霞客、袁枚、郁达夫等历代雅士都留有佳句墨宝。

  走到二天门的门洞。

  伙伴们早已走远,就剩我一步三回头,东看看西拍拍。赶紧的加快脚步,穿过三天门。

  原来这楼的旧主还跟嘉靖皇帝有点儿故事。月华天街,是比较少见的道士与山民杂居的老街,源于齐云山的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不忌酒肉。原来在这里修仙问道之途如此幸福快乐,不戒人伦世俗。难怪齐云山上月华街有中国道教第一村之称,其道教文化的实用性和乡土气息,可见一斑。

  月华街的另一边就是峡谷,悬崖边上的山道石栏系清代宣统年间建造。

  在太素宫前,遥望兀立山涧的香炉峰。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就在琢磨,这么陡峭的山峰,从哪儿可以爬上去呢?

  太素宫是齐云山的主要道观,原名佑圣真武祠,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可惜我来了两次,均在维修中,无法看到全貌。

  更多的关于道教的丁点印象,来自历代小说、故事,比如崂山道士、金庸老爷子描写的全真七子等等。

  老道士们敲锣打鼓的。

  出太素宫,上后山,又见梅轩道院。

  在峡谷边缘,可以眺望山下田园风光。

  以及峡谷内的月华老街。

  当然,还有香炉峰。

  遗憾的是,来了两次,因为时间关系,隐于山后的玉虚宫还是再次失之交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可能再来休宁,也许这将会成为永远到不了的地方。

文章关键词: 齐云山 安徽 黄山 道教 休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