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纳木措 遇见天堂的那一抹蓝

2014年10月13日12:02  旅游专栏  作者:羽子偕老  

  西藏曾经被摆在高不可攀的位置——普通人是不敢去西藏的,而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驴友也算不上真正的驴。

  那些年,高海拔和神秘带来的惧怕,是进藏的两大几乎不可逾越的门槛。人们只能想象着关于西藏的标签:蓝天白云、雪山寺庙、朝圣者和活佛、净土、信仰、灵魂……然而西藏终归是不可免俗地步入了其他景区发展规律的后尘:艺术家或驴友打头阵——文艺青年推波助澜——疯狂的游客蜂拥而至。那些经典的文艺作品、那些口碑相传的故事,还有条条天路通拉萨,所有的门槛都不再是门槛。人们对西藏的向往那么浓烈与持久,因为这里,确实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与人文。

  西藏之旅,不仅是身体之旅,眼界之旅,也是心灵之旅。没有哪条线路的旅游会如此笃定地被上升到精神洗礼的高度。这是个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地区,宗教的力量深入骨髓。当地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在这呼吸都困难的高原,你很容易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打动,你会不由自主地拷问幸福,反思人生。

  行前没有很多焦虑,其实只要有坚定的念头,一切都不是阻碍。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以拉萨为中心,东面是林芝、南迦巴瓦,西面是羊卓雍措、日喀则,北面是纳木措、念青唐古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名组成了普通游客来西藏的常规一日两日游线路。

  从成都来拉萨时的航拍格外让人激动,神奇的雨云、瑰丽的彩虹、通透的空间、震憾的色彩。我在拉萨香格里拉酒店适应着高海拔两天,却无法抑制激动的心情!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心心念念的纳木措,壮阔的蓝,环视一眼,激动地冲向湖边,早已忘却了旅途中的疲惫。

  纳木措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措”为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纳木措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广阔的湖滨,草原绕湖四周,水草丰美。湖水含盐量高,流域范围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水清澈,与四周雪山相映,风景秀丽。

  来到纳木措,大自然的气息使整个人都变得欢乐起来!

  人造的美到了极致,我们称赞假的就如真的一样巧夺造化;真实的美到了极致,我们称赞真的就如假的一样精致无暇。不得不说美的境界,总是挑战语言的贫乏。这是趟“一错再错”的行程(藏族称湖为“措”),我们一路调侃真的假的,而我们眼球大快朵颐。

  这座念青唐古拉山,才是纳木措的守候。

  妖艳的蓝的色彩

  变幻莫测的天空,整个纳木措颜色迷离,一道诡异的白色云带在山顶飘荡着。站在纳木措旁,那些古老的传说,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闪现,我有些恍惚。

  我在天湖纳木措,遇见那一抹无法忘记的蓝。

  归来后很长一段时间,西藏的那段远行,像是与我相处的生活完全不在一个时空中,不真空,也不虚无。我几乎没翻看拍的照片,也没想游记的事。积压的大量工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意的沉淀。

  人活着,总是会有很多感触,时间久了,有些也就淡了。有的故事会很让人感动,但人和人不一样,那些只是别人的,模仿不来,你还得按着你的轨迹发展,只是做多多少少地修正。在这个价值体系早就多元化的时代,我始终认为人生需要获得丰富的经历。旅行并不是为了最终的哪个终点,只有不断的过程。人生也是。

  回忆我们的感受,

  年少时幸福是种东西,得到了就幸福;

  年轻时幸福是种愿望,实现了就幸福;

  年长了幸福是种心态,放平了就幸福。

  幸福的西藏之旅,是不带功利性的,前提是一颗安静的心。

  幸福是风霜雨雪都经过,再把阳光收获。

文章关键词: 天堂 西藏 纳木措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