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故城做为丝绸之路的名城,细雨大地上发生的任何政治、军事事件,都和高昌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总面积达220万平方米,仅次于龟兹的王都,是西域大地上的第二大城池。
因为正在申遗,所以景区在做大规模的修缮。
离开麻扎村,我们去往著名的高昌故城。因为正在申遗,所以景区里修了步道,没有了传说中的“驴的”,改成了景区游览车,35元/人。因为坐车拍照不方便,所以我们选择步行游览。高昌故城的面积太大了,超乎了我的想象。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
高昌故城位于火焰山南麓
外城南门
景区里修了步道,没有了传说中的“驴的”。
城中残留有旧时阿望台,登台远望,可见城中道路及残留至今的残墙断垣。
高昌故城当年城市中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
小野西瓜,据说味道是苦的。
其实说高昌是一个国家,不如说高昌是一座绿洲城市更确切。所谓“西域三十六国”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国家。
唐代的高昌国与西域的其他国家略具不同的特色。它是一个汉民族的国家。西汉大将李广利率领部队在此屯田,设立高昌壁。
公元450年,北凉残余势力灭了车师前国后,高昌城一跃而为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60年成为高昌国都城。唐朝统一高昌,在此设立西州,辖高昌、交河、柳中、天山、蒲昌五县。
高昌故城周长5公里,占地面积220万平方米,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故城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部分,是我国古代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最早称高昌壁,为汉、魏、晋历代戊己校尉屯驻之地。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 围起高昌郡"。建立高昌王国,立阚伯周为王。此后张、马氏在高昌相继称王,达140年之久。
九世纪中叶以后,回鹘人(今维吾尔)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王国,1209年高昌回鹘臣属蒙古。十三世纪中叶以后,天山以北蒙古游牧贵族发动叛乱。1275年一次发兵十二万围攻高昌达半年之久。高昌王火赤哈尔的斤战死疆场。高昌城在这场战火中被毁。
高昌城的子民为了躲避战祸,纷纷逃出城里躲进整个吐鲁番盆地各乡村,被当地土著同化。由于有了高昌汉民族被回鹘民族的同化和融合,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儿民族和中原汉民族极其相象的依据。
故城至今虽历经了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然而矗立在四周的高大城墙、马面、大殿、佛塔、僧房等仍历历在目,给游人勾勒出一幅高昌当年兴盛繁荣的景象。
高昌故城城墙高耸,昔日雄风犹存。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布局可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垣保存较好,城墙都由夯土筑成,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极清晰的夹棍眼。城墙外面还有马面、瓮城、壕沟等防御设施。
高昌故城当年城市中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城内的建筑布局与当时长安城相仿。现在,城内建筑遗址遍布,尤以西南最为密集,当年的庙宇、佛堂、街道都历历在目。
今仅存废墟一片,城中旧貌依稀可见。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即“王城”。《北史 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巨大的楼阁
内城门
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
故城至今虽历经了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然而矗立在四周的高大城墙、马面、大殿、佛塔、僧房等仍历历在目,给我们勾勒出一幅高昌当年兴盛繁荣的景象。
当年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也曾在此盘桓过一段时间,还天天为高昌王讲经说法,据说高昌王和高僧玄奘结为异姓兄弟,玄奘西行时高昌王馈赠颇丰,包括马匹、随从、粮食、骆驼等大量物品可够三十年备用。送走唐玄奘西行的第二年,由于高昌王勾结西突厥,企图依靠西突厥和戈壁、瀚海、沙碛做后盾,自认为大唐帝国远在天边,鞭长莫及,因而背叛了大唐帝国,大唐帝国的铁骑越过瀚海沙碛,高昌王父亡子降。
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查看,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大佛寺中心塔殿
讲经堂遗址。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
排房建筑遗址
高昌故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高昌故城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1961年高昌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世界各地考古和旅游爱好者,他们纷至沓来,一睹高昌故城的风采。
高昌故城的参观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游览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晒蔫的茄子,一点精神都打不起来了。在游客中心休息一段时间,才又奔往下一处目的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在去往千佛洞的途中,看到了夕阳下的火焰山,禁不住停车拍照,火焰山傍晚时的景色之壮美,令我久久不愿离去。
火焰山在斜阳的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 !
红褐色山谷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团团涌起的炭火。
红褐色的火焰山似飞腾的火龙,山体上一道道清晰的条纹似乎是一道道冲天的烈火,正熊熊燃烧着,千年不息。
我忍不住一次次地回望那凝固的火焰,仿佛有什么东西遗留在这片红色的山谷中。
日落后的火焰山恢复了它原本的颜色。
柏孜克里克,维语“山腰”之意,突厥语为“装饰绘画”之意。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又叫宁戎窟寺,坐落在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悬崖上,南距高昌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千佛洞共有洞窟 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在历经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它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国的王家寺院。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石窟开凿于公元4世纪,兴盛了840年,有洞窟83个。在1904年至1913年间,伯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多个国家的国立博物馆。洞里所剩壁画不多,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洞里禁止拍照。
天色已晚,我们是这里的最后一批游客。
这几座山脚下的建筑,我估计是以前千佛洞画师的宿舍。在千佛洞和火焰山之间的山窝里,有一户人家,看房屋的建筑特点应该是当地的维吾尔族。
虽然在火焰山下,但是这座房屋周围种满了树,还有一片葡萄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到这户人家去探访,有些遗憾。
这一天的游览内容太丰富了:火焰山中最壮美的峡谷:吐峪沟大峡谷;千年土村:吐峪沟麻扎村;昔日的国际都市:高昌故城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真是面面俱到。收获多多,容我慢慢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