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 边境小镇察布查尔印记

2014年08月26日12:02  旅游专栏  作者:七月娃娃  

  我眼中的新疆:察布查尔记忆

  图/文:七月娃娃

  很多迷惘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去哪,在家里便摊开中国地图,新疆总是最快映入眼帘,走了那么多年,竟然还没有到过这个西部最具魅力的地方,我对新疆的印象,只停留在摄影师美轮美奂的图片里,也停留在同伴们对那儿的美食的赞叹中。不出发的理由总是很多,找不到同伴,时间不够充足,担心安全等等,这一切都只是借口,也许我们不能拥有想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大多数地方,你只有去了才知道好坏,没有亲身感受过的风景和人文,只能纸上谈兵。而对于我来说,世上便没有什么坏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它让人着迷之处,新疆尤是。

  八月终于有机会去一次新疆,虽然只是短暂的采访任务,但我总于踏足了这个美丽神秘的土地。这次的目的地是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正值锡伯族人民纪念西迁250周年,我终于在辗转的飞行中抵达了这座跟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县城。坐在伊宁机场前往县城中心的车子上,看着两边的白杨树从身边掠过,旁边的同伴早已经熟络起来,眉飞色舞地期待着这几日的行程,在这个边缘的西部小县城,我们短暂地相遇了。没有特别的惊喜,就如同我在国内走过的任何一个陌生的县城一样,周围是现代化的建筑,偶尔会碰到一些空旷的带着西部特色的一望无际的稻田,说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总是笑容满面的当地司机……

  由于庆祝活动和节日原因,县城的酒店几乎爆满,我们入住在广场附近的明珠宾馆。宾馆设施不太完善,下雨的天气里屋顶漏水,坐在阴暗的大堂沙发上听着雨漏的声音,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小镇,那些下雨的夜晚在家乡的屋子里守候晴天的日子。入住宾馆几日,房间的冲水马桶无法使用,我和同住的伙伴在新疆的休息都不是特别好,每次从外面回到宾馆,看见懒散的服务员坐在门口磕瓜子,保安的桌面上放着木棍和头盔,而他自己却已经昏昏入睡,我想到了《后会无期》里的情景。生活的真实,才会让人深有感触。埋怨过后其实接下来的便是甜蜜的回忆。

  察布查尔是锡伯族自治县,250年前,公元1764年,锡伯先辈们告别家庙,从遥远的东北跋山涉水、冒着严寒酷暑,壮行万里,来到伊犁,驻扎在察布查尔,250年西部族人民和这里的各族同胞,始终坚守着戍边屯垦的历史使命,谱写的一曲忠诚英勇、气壮山河的西迁史歌。对于悲壮的历史事件我总是有着莫名的激动,在博物馆观看西迁的历史,看到地图上那漫长的行走路线,想象当年西部族老百姓拖儿带女,花了将近一年半时间走完万里路,心中就无限感慨,而我现在旅途中的一些小小艰辛,算得了什么?

  这次西迁周年庆祝,是我了解锡伯族的一个开端,在这之前我对这个民族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祭祀活动的当日,我们随着大部队前往纳旦木卡伦,一同参与了拜祭卡伦的仪式,在锡伯语中,卡伦的意思是“哨所”,在乾隆至光绪年间,锡伯营在新疆分管驻守的19处卡伦,纳旦木卡伦便是其中一个。随着鸣镝射向天空,狼烟四起,鼓声震天,时光似乎回到了250年前那个悲壮的历史画面。或许是感动了老天,拜祭当天下着小雨,我一直护着自己的相机小心潜行在拜祭队伍当中,看着披着雨衣的人们拿着菊花默默哀悼,偶尔会听到低低的抽泣的声音,情绪也随着他们而波动起来,历史已经成为记忆,今天的美好更要珍惜,我在新疆察布查尔看到了在这里生活的人民,对美好幸福的向往。

  察布查尔老百姓热情好客,我想这也是新疆人民的一个写照。这里生活着锡伯、维吾尔、哈萨克、汉、回、蒙古等25个民族的人民,大家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每一条村庄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自留的文艺项目。卡伦祭拜结束之后,在美丽的伊犁河畔清水湾,各族人民大联欢开始了,新疆人民能歌善舞,我在察布查尔的几天里已经感受得淋漓尽致,从哈萨克家宴跳起哈萨克舞蹈的美丽善良的哈米丹(我们还相互加了微信),到清水湾“寻找巴图鲁”的狂欢,我在那欢快的节奏中被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感染,大口吃羊肉,卸下包袱跟大家尽情舞蹈,我在美食和舞蹈中穿梭,仿佛行走在人间仙境,那些艳丽的服装和亲切的笑容无时不在我脑海里回放。狂欢结束后回到宾馆,躺在床上仍然难以入眠,朋友发消息给我,“在新疆还好吗?注意安全。”我回了他,“很久没这么放肆了,大口喝酒,跳舞唱歌,在这里生活真的很幸福。”

  对于那些花十天便走完新疆的人来说,我在察布查尔的四天时间简直就不值得一提,但是至始至终我都在感受这座县城的魅力,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在这里生活四天,比走马观花走很多地方,或许收获更多。

  察布查尔的旅游资源不算多,然而这对于我这种不太爱去旅游景点的人来说并无大碍。我喜欢清晨的时候去逛市场,喜欢从宾馆走到吃饭的酒店那一段散漫短暂的路,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当地的居民的生活状态,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便是有一天吃早餐的时候路过一家士多店,老板在向客人兜售新鲜牛奶,“五块钱一公斤”他笑着对我们说,眼里是亲切的问候也有自信,也许在他心目中,这里出产的鲜奶就是全国最好的,而我也深信不疑。

  有一天傍晚我和几位好友去宾馆附近的市场闲逛,吃了几天的锡伯大餐,啃了几天的羊肉和锡伯大饼之后,我们突然很想尝试一下市井的味道,在市场里看小伙子们做最地道最热腾腾的锡伯大饼,一起在哈萨克族大妈昏暗的店铺里吃了几个香喷喷的煎包子。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旅行生活,随意的看随意的走,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用去追随热门的景点,也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我对察布查尔的记忆,也是从这一张张平凡的笑脸中获取的。去过国内很多地方,有些老百姓不太愿意跟外来的游客太过亲近,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自己的小天地。但是在新疆察布查尔,老百姓的心是开放的,他们愿意接纳别人,不介意自己的笑容出现在别人的镜头里,他们觉得摄影师给他们拍照是一种自豪,会用自己的真诚去跟别人交流沟通,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地方,对这种有着淳朴善良民风的地方总是会记忆深刻并且留恋不已。

  唯一去的一个热门景点便是不属于察布查尔,距离察布查尔两个小时车程的赛里木湖。在察布查尔的几天几乎都在下雨,虽然下雨不利于拍摄,但对于这里的老百姓来说,雨非常珍贵。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了两天,雨中的察布查尔县城显得清新了许多,而最后一天我们赶往赛里木湖的时候却是阳光普照的好天气。跟随着人群骑马到山上去看整个牧区的全貌,羊群和蒙古包散落在山上,阳光映衬着蓝色的湖面,山峰的曲线绽露无遗,“咱们新疆好地方……”不由自主地便唱了起来。开着摩托车从山路上驶过的小伙子看到我们的马队向我们招手微笑,扬鞭策马的维吾尔族的小男孩,从我们的身边呼啸而过,脸上展现的是自信而豪迈的神情……这是我在新疆停留的最后一天,若不是要回家参加南国书香节的签售,我怎舍得这么早离开。

  从赛里木湖回察布查尔县城的路上,我们在果子沟附近吃了一顿新疆菜。同行的其他朋友准备在赛里木湖等待晚霞,而我们已经等不到了,不是没有耐心等下去,而是有些风景,遇到的才是最美的。也许有成千上万的人拍过赛里木湖的晚霞,但是能相聚在半路上的“晓马饭庄”,吃一顿正宗的大盘鸡,喝几杯热乎乎的茶,聊一下接下来的生活和计划,或许更有意义吧。吃完晚饭继续赶路,晚霞在路上蔓延开来,远处的电线塔,玉米地,白杨树,沉浸在一片金黄里。

 

  察县的锡伯族博物馆,展示的锡伯族家庙。250年前,锡伯族人民从遥远的东北西迁,跋山涉水,历经艰苦,历时一年4个月,来到了新疆伊犁地区,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

  察布查尔靖远寺,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孙扎奇乡,是锡伯营八旗军民于1893年(清光绪十八年)合力积银捐资而建成的。 寺内建筑工艺精湛,是研究锡伯族从东北西迁伊犁后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建筑工艺美术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好地方。

  锡伯族人民善骑射,县城里有一座弓箭博物馆,而这里制作弓箭的技艺也很成熟和精湛,图中为工人在给弓箭上弦。

  在去往白石峰的路上,艳遇一片花海。

  察布查尔白石峰,阴天,烟雾袅绕的山峰,山上的枯木。

  在250周年西迁祭奠现场,击鼓的士兵。

  来到祭祀现场的人们,敬献鲜花

  我们入住的旅馆旁边,一家小卖部,五元一公斤的新鲜牛奶

  大街上正在售卖锡伯大饼的小男孩,笑容亲切。

  正在屋子里和面的小伙子

  小伙子说,电脑里的照片是他25岁的时候拍的。

  市场里,挑选玉米的大婶和姑娘

  在“寻找巴图鲁”的活动中,锡伯族人民表演骑射

  每年的西迁纪念日,都是察布查尔各族人民的狂欢日,大家载歌载舞,从日出到日落。

  盛会上的烤全羊

  盛装的姑娘

  赛里木湖,饮水的马儿

  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子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

  赛里木湖,情人的眼泪

  从赛里木湖回察县的路上,晓马饭庄,新疆大盘鸡

  艳遇晚霞

  跟察县老百姓们一起联欢

  赛里木湖

  在乌鲁木齐机场,吃到的一碗苏式牛肉面

  在祭祀当天,佟丽娅也有参加

文章关键词: 赛里木湖 察布查尔 新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