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菲律宾 > 正文
作者:朱华年
菲律宾薄荷岛
推荐行程
第一天上海经香港到宿雾。夜宿宿雾。
第二天中午坐渡轮抵达薄荷,入住后可到海边散步,晚餐可安排海边烛光晚餐。
第三天驱车探访巧克力山,眼镜猴。可在罗博河上午餐。回程可顺带看看薄荷的教堂。
第四天出海。可探访两到三个小岛,潜水,浮潜等。
第五天清晨出海看海豚,下午坐渡轮回宿雾。夜宿宿雾。
第六天上午可到宿雾市中心逛逛,采购纪念品。中午航班经香港回上海,或者在香港停留。
薄荷海滩俱乐部
BBC黄昏弥散着BBQ气味
如果可以休一个悠长假期,我会去海边。最近一次去海边度假,是菲律宾的薄荷(Bohol)。我有个习惯,无论到达海边是什么时候,都要先去看看大海,似乎只有这样才安心。
在一个黄昏抵达薄荷的海边度假村。度假村在长长Alona白沙滩的东边。海边很安静,出奇的安静,只有零星二三游客,听得见退潮的悠悠海浪声。踏着细细的白沙滩一路往西,恰好与落日同行。赤脚走到海水里,透过清澈的水,寻找海星和海胆;再抬头,眯着眼睛望着落日向西边进发前的最后一缕强光。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慢慢悠悠地在沙滩漫步,留下一串脚印。偶尔碰到一个出海归来的渔民,趁着天黑前停靠菲律宾特有的螃蟹船。偶尔也碰到几个渔民的孩子,黑黑的,大眼睛,有些羞涩地用中文和你打招呼,让你看他手上的那些手工贝壳纪念品。又偶尔遭遇两条渔民的狗狗,慵懒地趴在树底下,黄昏时刻,仍奢侈地打着瞌睡。
当夕阳毫不吝啬地洒在沙滩上的时候,我们到了薄荷海滩最大型的度假村之一——BBC。可不是那个英国的广播电台,而是Bohol Beach Club,薄荷海滩俱乐部。这里,黄昏的薄荷第一次变得热闹起来。趁着太阳下山前的最后时光,游客们仍在海水里戏水。度假村饭店的乐队已经开始调音,为又一个美好的晚上作着热身。而我,只是对着夕阳发呆,琢磨着已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感叹着身为都市人的无奈。如此美丽的夕阳下,我们找了一家听得见涛声的饭店,开始了在薄荷的第一顿晚餐。在海边自然要吃海鲜。菲律宾的海鲜用的是最原始的烹饪法:墨鱼,烧烤;大虾,烧烤。既是烧烤,菜色自然有些黑黑的,但味道不错。再点上薄荷特有的清凉饮料,或者索性来上一只椰子,就是一顿不错的晚餐。倒是蔬菜有些问题。海边都缺绿叶菜,能吃上西兰花,已然有些奢侈。
回到我们住的海马度假村(Amarela Resort),在友善的度假村员工的帮助下,确认并预定了之后三天的行程安排。从房间的小窗,眺望着夜幕下远处黑黑的大海,枕着隐约的涛声,很快进入梦乡。
薄荷赫赫有名的眼镜猴
包辆车进山看全岛
以我的经验来看,人在旅途的前半程总是比较兴奋,疲劳感比较轻。后半程,容易产生疲劳感。这说的是体力。心理上,刚开始休假的一两天,往往会沉浸在“啊,终于休假了”的兴高采烈中,而后半段,往往会在自然或人文的陌生环境中,催生出一些感慨,进而思考一些在居住的城市里疏于考虑或者根本想不到的问题。
这么说,是因为第二天我们先选择了离开海边半天,驱车进山看看薄荷标志性的巧克力山和眼镜猴,而把后两天的时间完全交给大海,并留出充足的发呆时间。
我们选择的进山线路是很多初访薄荷的游客们都会走的。两个人,包辆车,根据需要也可请个导游。睡个懒觉,在度假村笃笃定定地用完早餐,九点半的样子出发进山。
说是进山,行程并不远。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巧克力山轮廓渐显。关于巧克力山的形成,传说很多。一说是两个巨人打架留下的遗迹。也有传说是巨人阿拉贡为怀念他失去的凡间恋人阿洛亚尔而留的眼泪。从科学角度来解释,这1268个巨型巧克力其实是黏土和海洋石灰。
拾阶而上,在观景台眺望这些巧克力山,多少会让人产生些对自然的敬畏和迷惑。自然面前,人总很渺小。
游毕巧克力山,乘上罗拨河(Loboc River)游船,在雨林中转一个小时,顺便在船上用自助餐。雨林很小,但是很安静。在一片绿色包围中用餐,倒也是一种不经常有的经历。游船的亮点,是当地居民的表演。当地政府组织居民们在河的一边搭建了简易舞台,老老少少,在游程的尾声来上一段民族歌舞表演。和声出奇地好听。伴奏就是简单的吉他。演出并不收门票,但游客大多会留下小费,这既是礼节,也多少能帮助当地居民解决一点温饱吧。
下了船,赶去拜访薄荷赫赫有名的眼镜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