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博物馆
我去过()我想去()

  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历史博物馆。1912年筹建。1926年10月正式开馆。1929年8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1933年4月改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1945年 8月恢复中央博物院北平历史博物馆旧名。1949年10月改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1958年8月国家决定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1..

中国历史博物馆导游

  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文物收藏机构,收藏文物共32万多件,珍本图书1000多种。其中有河南安阳出土的重达875千克的商代司母戊鼎,是已发现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赏赐贵族盂1709个奴隶的史实。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顺三年铜铳,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贵的古书画有宋人《大驾卤簿图》卷、宋人摹梁元帝《职贡图》卷、明代的《皇都积胜图》卷和《南都繁会图》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图》卷、《潞河督运图》卷、《清朝礼器图》册、《鸿雪因缘图》册、《清代学者像传》等。

  “中国通史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陈列从17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起,至公元1840年止,按照社会发展分期,又按中国历史朝代排列,分为原始社会部分、奴隶社会部分和封建社会部分,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文物9000余件。通过陈列,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历史比较全面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馆陈列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等材料。有10万年前的丁村人阶段的人类化石,还有2万年前山顶洞人的头骨化石、石器和骨针;1万年前到6000年前的石镞。骨镞和陶制、石制的网坠;黄河流域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粟粒,长江流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粒,以及石镰和石铲、陶器、玉器等。奴隶社会馆陈列有青铜工具和青铜礼器和商代原始瓷尊等。封建社会馆陈列有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的有关文物和铁制生产工具等。陈列品中还有许多典籍、契约、地图、画像、手札等,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经历和成就。

  中国历史博物馆还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每年观众超过百万人次。“中国古代文明展览”曾赴意大利、南斯拉夫展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展”曾赴日本展出。

  该馆出版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中国历史博物馆》、《简明中国历史图册》、《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部分)》、《中国历史教学参考挂图》(历史地图)、《中国近代史参考图录》等书著、图录。

  为深入贯彻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1月27日,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历史博物馆国文物保护法》普及讲座,讲座特邀著名博物馆学专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王宏钧先生主讲,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朱凤瀚、党委书记谷长江、副馆长王晓田、李季与全馆职工一道参加了讲座。

  王宏钧先生首先就本次文物保护法制定、修改、通过的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历时六载,四易其稿,多次广泛征求全国范围内各有关部门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意见,最终于2002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此项法案,这是当前中国文物界的头等大事,是指导今后文物工作的根本大法。新的文物保护法,确立了很多文物保护的新原则、新规定,王老在随后的谈话中,重点给大家讲解了这些新原则、新规定的具体内容,结合我馆的实际工作对大家如何本着新的文物保护法改进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使大家加深了对新文物保护法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馆贯彻落实新的文物保护法指明了方向。

  朱凤瀚馆长在发言中传达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在《文物保护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李岚清副总理在座谈会上评价新的文物保护法时说:“修订文物保护法的成功是一个巨大的成绩,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时俱进的成就,将极大的推进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讲话加深了大家对新文物保护法通过意义的理解,朱馆长还专门给大家点明了学习新

  李季副馆长向大家通报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进展情况,结合新保护法的原则,细则的制定将极大推动新保护法的实践,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贯彻法律精神。细则将在年底全国文物工作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后上报国务院批准,预计在明年就能颁布执行。

  最后,谷长江书记讲话,指出要在新保护法原则带动下,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工作,必须学好文物法,用好文物法,宣传好文物法,加深自我认识和理解,深入领会新制定的保护原则和规范,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工作贯彻好,落实好,不能应用好就不能发挥新原则的效力,广泛宣传,提高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让大众意识到文物保护是与生态保护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大事,宣传文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唯一性,鼓励全社会参与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学好用好宣传好是我们贯彻新保护法的纲领

  中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国家博物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推翻了中国漫长的封建帝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 立即决定建立近代化的国立博物馆。

  最初馆址设在明清时期的太学—国子监, 后迁至天安门内午门以及午门与端门间的东西朝房。到192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时, 已收藏文物20余万件, 共有10个陈列室, 展出历史文物和艺术品2000余件。

  1958年8月, 中国政府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新建国家博物馆, 1959年10月建成, 即现在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整座建筑由南北两部分组成, 总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 外观呈长方形, 正好和对面的人民大会堂相对称, 博物馆的正面有24根高大的方形廊柱构成雄伟的西门长廊。整个建筑色调典雅, 巍峨庄严, 是天安门广场的组成部分。馆名系郭沫若先生题写。

  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后,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的传世和出土文物精品。现有文物藏品30余万件, 其中一级文物2000多件,文物照片10多万张, 图书馆藏专业书籍20多万册。馆内文物保护技术设施较为完备, 有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和文物修复技术室。承担着青铜器的保护、书画装裱、纸张的保护、壁画彩塑保护、古建筑和民族文物的保护、文物与环境、文物复制技术等工作。

  中国历史博物馆壮观的建筑已使它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地标,而它悠久的建馆历史又和宏伟的建筑相得益彰,它初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

  1912年,在蔡元培(时任教育总长)的关心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聘请京师大学堂教授胡玉缙为主任,以国子监为馆址,开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迁入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及其朝房,为救济灾民、失业工人及“为国伤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门票收入赈灾。

  1926年,馆藏渐臻丰富,各类藏品已达26类,二十余万件,于午门辟陈列室,精选藏品,依类陈列,于本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展出,当月观众即达45,020人,同时《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开始出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历史博物馆工作主要以保护文物,避免遭受战争破坏为主,进行了少量的图片、文物展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馆更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博物馆捐赠文物,总数达16962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为适应新的历史形势,博物馆着手建立新的历史陈列,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

  1950至1965年是历史博物馆的高速发展期,由裴文中、贾兰坡指导的“原始社会陈列”于1951年正式展出,该展览是我国博物馆最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组织历史陈列的尝试。以此为起点,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部、文物局领导的热情关心下,以及全国各文博考古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通史陈列”各个历史阶段陈列逐步完成并进行了预展,包括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知名学者先后来馆参观、审查,不断完善通史陈列。

  中国通史陈列自原始社会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特点划分历史阶段,其特征是以考古发掘及传世文物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历史,这不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文博事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陈列。

  1959年10月,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新馆大楼落成,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一起迁入新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1961年7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正式对外开放。1962年之后,通史陈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修改,并陆续编印了《中国古代服饰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釉陶俑选辑》、《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青铜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雕塑选辑》等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通史陈列”暂时关闭。

  六十年代后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进行,突出秦汉、隋唐、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统一场面,同时将通史陈列下限延至“五·四”运动。1975年10月,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正式预展。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全馆各项工作逐步恢复展开,成功举办了著名的《周恩来同志纪念展览》,1978年1月,“中国通史陈列”对外开放。

  自1978年始,中国历史博物馆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制定了全馆八年发展规划纲要,除继续完善通史陈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还积极参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动,相继出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历史与文物资料》等刊物及《中国古代史常识》、《简明中国历史图册》、《明蓝瑛花卉兰石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图录》、《中国历史博物馆》、《华夏之路》、《中国通史陈列》等图书,组织和参加了多项考古发掘,举办了多项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览,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山西应县木塔辽代文物展览”、“医圣张仲景展览”、“中国南海沉船文物展”、“丝绸之路与茶之路”、“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等展览。

  1983年,恢复中国历史博物馆独立建制,将旧民主主义革命陈列划归中国革命博物馆。1984年,“中国通史陈列”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历代社会经济文化的表现。1988年至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通史陈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全国各地征调了近千件文物,绝大多数是近十年来新出土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同时,陈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设计。修改后的“中国通史陈列”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于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开幕之日对外开放,“中国通史陈列”隋唐至明清时期也于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设立水下考古学研究室,开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与日本合作,对广东南海海域进行调查,并于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国南海沉船调查学术委员会,先后对广东、山东、辽宁等地水域进行调查。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签订了合作开展现代航空摄影考古意向书,开始进行洛阳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古代大型遗址的航空摄影考古勘察。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教育大众的作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群众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先后举办了“湖南中学生‘拥抱红太阳’夏令营”、“我爱北京天安门”活动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学和部分边远郊县举办了“中国近代史图片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图片展览。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文物事业50年特别展览”于国庆节前在本馆中央大厅展出。同年该馆还成功举办了“盛世重光—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并参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周”的展览工作。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同时也是欢庆新的龙年的到来,中国历史博物馆特别推出“迎千禧,贺辰岁—龙的艺术精品展”和“龙文化特展”,于2000年1月分别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纪的曙光到来的时候,汇聚着古代文明与现代化气息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必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

  但在前几年已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改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评论
更多
还没有评论呢!你可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哦
我要留言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您还不是新浪会员,欢迎注册

周边景点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