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闽都民俗文化节渐入佳境,广大市民群众在享受各色民俗文化大餐的同时,也非常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8日,记者就如何打造民俗文化地域特色品牌采访了市政府文化顾问、第二届闽都民俗文化节评审组专家黄启权。
记者:已举办两届的闽都民俗文化节都选在春节、元宵期间举办,且以三坊七巷为中心,从历史上看,三坊七巷的民俗活动与传统节庆有着怎样的关系?
黄启权:每年春节,三坊七巷都是福州民俗展示的中心。南后街的灯市和鳌山,更是福州元宵节的最大亮点,民间买灯、观灯必到三坊七巷来;衣锦坊的水榭戏台,有评话、伬唱、十番等曲艺表演活动;郎官巷讲书场也有评话、伬唱表演。中秋节,福州还有全国独有的排塔习俗。这些文化表现形式使三坊七巷的民俗文化代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发展,成为福州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可利用资源。我认为,福州应该以三坊七巷为中心来打造闽都民俗文化集群。
记者:为什么要以三坊七巷为中心来打造闽都民俗文化集群?
黄启权:这有着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首先,三坊七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1000多年,展现闽都文化的个性,凸显福州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其次,三坊七巷的民俗文化内容深深烙印在福州人的心里,成为福州人美好的回忆。冰心在《漫谈过年》中就写道:“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那条街从来就是灯市。灯节之前,就已是‘花市灯如昼’了,灯月交辉,街上的人流彻夜不绝。”这些民俗风情虽已时过境迁,但三坊七巷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历史街区,作为鲜活的社会有机体,仍然以世代相传的生活形态融入福州人的生活和记忆里。这些民俗风情的世代传承,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教育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再次,此举可以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增强福州的吸引力,提升福州旅游城市的品位,拉动福州旅游业发展。
记者:现在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扶持发展民俗文化,福州既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您认为今后要在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弘扬闽都民俗文化?
黄启权:我认为关键在于要进一步挖掘闽都民俗文化内涵,发展具有福州特色的民俗文化,并在铸造精品的基础上,打出自己的品牌。比如在“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上出现的“大头娃娃”,这就是福州特有的民俗,福州话叫“孩儿弟”。类似这样的民俗是咱们福州自己土生土长的民俗,就一定要把它做成品牌。在打造民俗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选择,不能盲目“拿来”,腰鼓不是我们的强项,敲得再好也是别人的东西。我的看法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这样,我们的民俗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走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