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豫兴桶子鸡
桶子鸡又名童子鸡,这两个不同名称,说明它的两大特点:
做此鸡必须用当年孵出的新鸡,新鸡又称小鸡或童子鸡,因此桶子鸡就成了它的第一名称。桶子鸡我国南北方都有烹制,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用老卤烧煮(近年来有所创新,必烧为蒸)。卤水的配料南北略有不同,最显著的一点是:南方用糖:北方不用糖。北方经营此业最有名的,有北京的天盛号和便宜坊、哈尔滨的正阳楼、济南的德兴斋以及开封的马豫兴。据说,开封马豫兴是清咸丰年间由南京迁去的,至今已经五代相传,它的这锅老卤已用了百多年,所以制出的桶子鸡质量也最好,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河南省在招待国内外宾客时都少不了它。开封马豫兴桶子鸡的烹制方法如下。
原料:
新鸡10只、大茴香25克(五钱)、花椒15克(三钱)、荷叶10张、葱250克(五两)、姜150克(三两)、盐1千克(二斤)、香油125克(二两五钱)、元油150克(三两)
制法:
将鸡宰杀煺毛,在翅膀下开一小口,掏出内脏,斩去半节鸡脚和翼梢,放入温开水内氽去血污,或用温开水将鸡身里外洗一次,抹干,并用荷叶塞入鸡腹内(也可先用盐、味精、黄酒腌渍一下。)
将大茴香、花椒用布袋装起扎紧,同盐一道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烧沸,再将鸡投入,加入酒煮到嫩而烂,捞出,取去鸡肚内的荷叶,鸡身外刷上一道香油即成。
煮过鸡的卤水,即成老卤,也称老汤。煮的鸡越多越陈越好。以后每次使用,只要添加适量水、香料烧沸即可,不用时要盛入瓷、陶器内保存好,每隔一些时烧沸一次,以防污染,做好了防腐工作,就可无穷尽地重复使用下去。
特点:
奶白色,肉质白嫩,肥壮美观,荷香扑鼻,食而不腻,咸香发脆,愈嚼愈香。
道口烧鸡
与烤鸭一样,在全国食品中独占鳌头,并且誉满神州,名扬海外。
道口烧鸡具有五味佳、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的特点。食用不需要刀切,用手一抖,骨肉即自行分离,无论凉热、食之均余香满口。
道口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滑县志》记载,在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条件差,尚未具特色,生意并不兴隆。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现在的烧鸡大师张存友的先祖张炳,一次在大街闲逛,偶遇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作过厨师的老友,从此得"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的秘诀。八料为陈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草果、砂仁和良姜八种佐料,张炳并按其用法、用量,依法烹制,制出的烧鸡果然大有成色,后来,又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对严格选鸡、宰杀退毛、开剖加工、撑鸡造型、油炸烹煮、用汤下料、掌握火候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进,从而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当时,张炳的烧鸡其"色、香、味、烂"被世人称为四绝。从此,他的烧鸡声誉大振,远近闻名,并定铺号名为“义兴张”。
自此以后,道口烧鸡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既传家珍绝技,又传百年老汤。但在旧社会,由于官府繁重的苛税,地方豪强的盘剥,流氓无赖的敲诈,使道口烧鸡惨遭厄运。解放后,道口烧鸡才又重获新生,得到了发展。
清嘉庆年间,一次嘉庆皇帝巡路过道口,忽闻奇香而振奋,问左右人道:“何物发出此香?”左右答道:“烧鸡”。随从将烧鸡献上,嘉庆尝后大喜说道:“色、香、味三绝”。从此以后,道口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张炳的世代子孙,继承和发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艺,使“义兴店”烧鸡一直保持着他的独特风味。从七十年代以来,各国驻华使节和国外来宾吃了“道口烧鸡”,无不交口称赞。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丹麦首相等贵宾,品尝道口烧鸡后都赞叹不已。
张存友的祖父张和礼,解放后,是省、县政协委员,被尊称为"烧鸡专家"。党和政府对他的亲切关怀,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使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感激涕零。1955年一次省政协会议上,他慷慨无私、毫不保留地公开了他家祖传三百余年的绝技秘方,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此后,道口烧鸡不仅远销京、津、沪、宁,而且大批销往香港。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