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斑铜 物以稀为贵的“中华一绝”(2)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云南省 曲靖市 | 云南网 微博 | 2015年12月01日15:45

  会泽斑铜两个代表人物——

  坚守祖训制生斑张克康以卖豆腐为生

张克康在生火炼铜张克康在生火炼铜

  作为张氏斑铜技艺的第12代传人,张克康一直恪守着“传内不传外,穿男不传女”的祖训。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审计局工作,小儿子在昆明理工大学攻读应用化学专业。两兄弟对斑铜虽有感情,但志不在此。张克康希望,小儿子学习的化学专业,能应用在斑铜上,但这样的愿望还没实现。

  对于斑铜工艺,张克康家一直有道秘而不宣的工艺,“烧斑之后,要将其放入几种植物熬制而成的药水中反复清洗,去除杂质后,让斑铜表面的晶体斑花更为晶莹剔透。”但这几种植物的配方,张克康守口如瓶。可是,在张氏斑铜工艺一直坚守传统的时候,已有外人开始寻求突破。

  清末民初时,为缓解生斑原料紧缺以及艺人闭门造车的技术局限,铸造斑铜工艺已应运而生,这种通过在融化纯铜中加入其他金属,并经过浇铸成型、磨光、用化学药品着色显斑等技术制作的工艺品,早已开始批量走入市场,对生斑领域造成巨大冲击。

  清末民初时,为缓解生斑原料紧缺以及艺人闭门造车的技术局限,铸造斑铜工艺已应运而生,这种通过在融化纯铜中加入其他金属,并经过浇铸成型、磨光、用化学药品着色显斑等技术制作的工艺品,早已开始批量走入市场,对生斑领域造成巨大冲击。

  如今,会泽一带符合制作生斑条件的天然铜矿几乎绝迹,张克康已有两年时间没有打出一件“生斑”作品,制作熟斑的时间精力虽比生斑要少一半以上,但他非常反感,不愿意做。当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说:“要说做熟斑,张克康肯定竞争不过其他艺人。”

  按理说,在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时,张家人早已有条件迎接斑铜工艺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曲靖一老板曾找到张氏斑铜的第11代传人张兴明,他是张克康的大伯父。这位老板出资150万,学习张氏斑铜的制作技艺,张兴明不加思索地回绝了。当地人说:“张家人对待斑铜的态度几乎一样,只要一有人与他们谈起斑铜来,马上将头扭往一边,不理你。”

  问起今后的发展,张克康也很迷茫:“制作生斑的材料可遇不可求,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时候做,反正不急。”说起传承,他只说:“除非两个儿子都不学我才教别人。”张克康显得非常淡然,他依然每天帮妻子做豆腐。

  勇于创新做熟斑马永义年收入近百万

创新派马永义中西结合的斑铜望远镜创新派马永义中西结合的斑铜望远镜

  50岁的马永义,口齿伶俐,祖上是“鞍王”,在交通不便、马帮文化盛行的年代,马家的马鞍远近闻名。可现在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斑铜工艺上。

创新派马永义用熟斑制作的梅、兰、竹、菊条屏创新派马永义用熟斑制作的梅、兰、竹、菊条屏

  与大多上世纪50年代生人一样,马永义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务工。16岁开始学习手艺,车床、钳工、洗工、刨工(金加工)、打铁、翻砂(铸造)等,马永义都做过,那个年头流传一句话:“车钳洗刨一把抓,打铁还要带翻砂”,以此形容一个年轻人上进和能耐,马永义因此锻炼了一身好本领。

  马永义是个有经济头脑和创新能力的人。2001年,他发现会泽的旅游业越来越兴盛,游客除了到寺庙看看,最感兴趣也最喜欢买的是会泽斑铜,可会泽斑铜产业的发展依然迟缓,斑铜赖以生存的材料已越来越少,张克康已无法做出几件作品,多数时候靠卖豆腐维持生计,仅靠张氏传承下来的斑铜,根本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于是决定自学斑铜工艺。

  天马行空搞创新

  凭借多年打铁翻砂的经验,马永义的摸索进度神速,他根据民间的各种传说,并做了千百次的实践,用电解铜终于做出了斑铜。天生拥有创新细胞的马永义深知,要让斑铜有更多顾客,除了技艺,必以创新吸引人,按照他的说法:“要将家鸡做出野鸡的味道来。”

  几年前,马永义用斑铜做成的一个300倍望远镜,曾被邀请到国外展出。业内人评价:“马永义以其深厚的雕刻、绘画、造型和加工功底,吸收了历史文化、美学艺术和民俗各方面素养,将会泽传统的斑铜工艺品,升华为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交融的艺术品,拓展了传统斑铜工艺的题材和艺术表现力。”

  2008年6月,第九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马永义将一套用斑铜制作的梅、兰、竹、菊条屏送去参展,获得了“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品奖“优秀奖”。

  评委点评说:“作为铜工艺,要保持其铜工艺的厚重性,今后参与国际大奖,上漆的作品最好不要拿来参与。”这句话震动了马永义,铜是一种非常容易氧化的金属,为防止氧化变黑,所有作品都需上漆,不上漆又要保持斑铜表面的晶体明亮多姿,谈何容易?马永义说:“这是一道国际难关。”

  7年磨一剑的成果

  展览回来后,马永义决定攻克难关。半年多时间里,他天天上山采摘植物配方。通过米泔水能让铜制器物表面光亮的启发,马深信植物熬煮出来的药水,能改变斑铜表面结构,从而防止氧化。

  前后试过不下千种植物,马永义终于将一种粮食、一种昆虫和一种植物搭配起来,攻克了那道难关。他的第一件不上漆斑铜作品,是个蒜头瓶,放在阳光下晒多久都不会氧化。看记者怀疑,他马上拿出瓶子放在太阳下晒着。眼下,马永义正打算将自己的发明申报专利。

  现在,马永义所开设的铜宝斋,每年有近百万的收入,他的生活与张克康家形成鲜明对比。

  奇趣

  “漂炉”戏水

  在业界,做出“漂炉”是所有技师热衷追求的最高境界。工艺师凭借经验,在香炉的腰部,环着打出一圈线,这条看似普通的一圈环形线条,蕴涵着十分“玄妙”的力量,它不仅能增强美感,还能让做好的香炉,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水线刚好与环形线吻合,不上不下,如船上的吃水线。

  为什么“漂炉”技艺如此神奇?马永义说:“香炉底部有三只脚,口部有两只耳,只有在锻打过程中,在让香炉保持美感的同时,使各个部位都均匀平整,同时搭配好各个部位重量,才能让铜制品漂浮在水面上,这非常难。”这样的技艺并无捷径可取,也无书面技巧的流传,完全凭借技师数十年如一日的敲敲打打,慢慢把握。

  如今,会泽已无人掌握这样的技艺。马永义收藏了两件“漂炉”作品。采访那天,马为证实“漂炉”的神奇说法,特意带记者进入他的“藏宝室”,拿出藏品,满上一桶水,在他古色古香的院子里,展示了“漂炉”戏水的神奇,在场人无不为之惊叹。

  名作

  “班铜鼎”扬名海外

  1914年,会泽张氏斑铜工艺的第十代传人张宝荣、张宝华,制作了一件“斑铜鼎”,在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时获得银奖,斑铜从此扬名海外,众人熟知。

  张克康介绍:“鼎体呈球形,直径42厘米,中间有一火炉,可放木炭,周围有环形佛室,可放水。孔通到顶,盖子上有盘龙,底有三足支撑,十分美观。鼎放在家里,用木炭烧水,蒸汽从孔里出来,可增加室内湿度,非常科学。”

  几十年前,张家因为经济拮据,“斑铜鼎”被卖,如今辗转至何人之手无从查找。张家很多斑铜作品,均于“破四旧”时期被毁,现存生斑作品更显珍奇。

  困境

  生斑原材料三五年内将枯竭

  会泽斑铜发展至今,已经显现出诸多困境,其中尤为严重的便是材料奇缺和传统桎梏的双重压力。马永义说:“虽然我和张克康都是会泽斑铜工艺的代表人,但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到10分钟。”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艺人相对保守,不善于在技艺上相互切磋。

  马永义还说:“生斑的价值虽然是熟斑的几十倍,但照目前的情况看,制作生斑的原材料预计三五年便完全枯竭。”这是斑铜工艺面临的另一大困境。现在,马永义生产的斑铜,有绝大部分是用电解铜制作,他说:“我还是严格按照市场规律来做产品,以免太多形成滥价。”当然,马永义也有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科学方法合成出制作‘生斑’所需的原材料,那么斑铜工艺的发展就会迎来更好的机遇。”

  名词解释

  斑铜矿是一种铜矿石矿物,表面易氧化而呈紫蓝斑杂色。斑铜矿的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斑铜矿也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中。斑铜矿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

  中国云南东川的铜矿床中有大量斑铜矿。世界其他主要产地有美国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的卡纳内阿,智利的丘基卡马塔等。(都市时报)

1 2

文章标签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曲靖市

曲靖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曲靖也因此得别名――珠江源头第一城。明代徐霞客曾遍踏滇东大地,写下了《盘江考》一文,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并盛赞了马雄山“一水滴三...【更多简介】

曲靖市旅行家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