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济公文化节暨云锦杜鹃节:
每年4-5月举办,主要活动有赏云锦杜鹃,游天台山风光,宿茅屋,欣赏天台山荼道表演,循书圣足迹游,品天台山风味小吃等....
临海中国江南长城旅游节:
每年10-11月举办,主要活动有登江南古城墙,观赏古发郡遗风,品台州小吃,观博物馆精品,民俗文艺晚会,涌泉中国无核蜜桔节....
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
每年4-5月举办,主要活动有海岛风情表演,文艺晚会,石雕制品展示,大型踩线活动,旅游品展销,沐石塘渔村曙光,观海景,品海鲜等....
人间仙居.仙梅旅游节:
每年6月举办,主要活动有观风光,品仙梅,赏民谣,游仙景,做仙人,名特商品展示,国际工艺礼品展示,观古镇民俗,尝仙居"八大碗"....
天台庙会
二月初九 俗称城隍诞辰。此夜,城关直街自高门寺到浪汤头,横街自城隍庙前至巷口皆结彩张灯,游人杂沓。庙会张灯时间本来只3夜,后来加上自康熙年间天台知县戴兆佳2夜,共5夜。其间香烛最盛是初八夜,庙宇拥挤不堪。至初九,祭礼品尤盛,夜间,灯下游人杂,可与上元节之灯会相比。此俗一直延至民国时期。
二月十九 俗称观音生日。城内观音堂前满街张灯,女子多往祈求赐子。
五月十三日 俗称关公生日。此日如果下雨,称“关老爷磨刀雨”。天台有“举刀角力为戏”的习俗。
七月三十日 民间都说地藏王生日。此夜家家地上插上香烛,街市满地皆红。次晨儿童争拔香柄玩乐,称“拔香柄”。
求雨 旧时每逢久旱,举行求雨仪式,各村千百人举旗鸣鼓,规模极大。求雨分三个步骤:
(一)取水 或叫“请水”。久旱时由当地“头脑”为首主其事。把本地所崇奉的殿神请出来,称为老爷离位。再选一吉日,与在请贴上分送各村(保)协民取水。取水的人分成两队:一队在家迎接,一队去深山龙潭取水。“龙”一请到随即吹吹打打回家。队伍排列是:开山旗、水旗、锣鼓队、打木牌、扛小旗、大旗;龙轿,精壮卫队,香亭和打着旗锣伞扇的殿神。
(二)接水 或称“迎水”。凡取水队伍所经过的村庄都要在村口摆香案,以迎龙王。取水的本村(保)留家的一队人,打着彩旗出村迎接。把“龙”接到神殿,即将水瓶高挂于殿神前面,再将水旗插入殿神前面预置的水缸里。然后人们天天对“龙”跪拜,直到下雨。
(三)迎会 或称“送水”。待雨下足,就算取水成功,择吉举行送水仪式。仪式极隆重,人山人海,故称“看迎会”,或称“看人会”。受到“恩泽”的村都参加送水,队伍声势浩大,沿途锣鼓喧天。此俗建国后因水利条件完善而绝迹。
二、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椒江葭芷一带的民间习俗。清同治年间,葭沚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士人以为五圣所致(相传五圣为张元伯、刘元达、赵公明、史文业、钟仕贵等五位,均系凶神),于是在葭沚江边建有五圣庙,乡人有病向五圣祈祷,许以心愿,祈求驱病消灾,事后以猪羊等供奉还愿。葭沚地处椒江口附近,沿江渔民居多,为保一方平安,遂决定在大暑节集体供奉五圣,并用渔船将供品沿江送至椒江口外,为五圣享用,以表虔诚之心。此为送大暑船之初衷。
大暑船与普通渔船中的大捕船等大,长约 15米,宽约3米余,船内设有神龛、香案,以备供奉。船内载有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与水缸、缸灶、火刀、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一应俱全的船上生活用品,并备有刀、矛、枪、炮等自卫武器,唯米俱用小袋,每袋一升,为千家万户所施。
大暑船须在大暑节之前赶造成功。大暑节前数日,于五圣庙建道场,延请和尚做佛事,还愿者纷纷将礼品送到庙内,以备大暑节装船。船须由一二名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处,然后老大改乘所带之小舢板回来,让大暑船趁落潮大水,渐渐远离海岸,飘向茫茫大海。船只飘得无影无踪,才算真正被五圣接受,称得上大吉大利,如果船遇东风无法东进,涨潮时飘回海门关,乃是不吉利的征兆。驾船老大须挑选驾船技术高,且享有较高威信之人,并于五圣像前跪拜三叩头之后方可上船。放船时,众求神还愿者双手捧香,于江岸向船跪拜遥祝,口念佛号送船,一时诵声雷动,蔚为壮观。
首送之后,年年造船送船,渐成习俗。传说有一年大暑船出海后,因船上之烛火使海盗误以为商船,追赶就近喝令停船,可船行依旧,毫不理睬。盗船遂开枪射击以逼令停船,前船竟也开枪还击,令盗船无法接近。追了一夜,至天明时追上,跳上一看,竟是空无一人的大暑船。吓得海盗惊慌万状,连忙俯伏甲板,朝船上神龛连连磕头,请求饶恕。
送大暑船活动以后逐渐演变成葭沚附近一带的节日盛会。大暑节到来之前,各方人士就开始准备,组织者请木工赶造船只烧香求神。还愿谢罪者,做买卖的生意人、民间艺人、戏班演员等从四面八方来葭沚。一时葭沚街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送大暑船时,先要举行迎圣会,迎圣会分大迎、小迎。大年为大迎,小年为小迎,三年一大迎。迎圣会队伍前面有四人鸣锣开道,随后是八壮汉手执钢叉护持,然后是五名少年扮成的五圣,各跨骏马,由马保牵马侍候(有时亦坐彩轿)。五圣之后有四人抬的香亭或台阁,上点香烛,供两旁百姓参拜。此是主队伍。主队伍后面则是走高跷、卖水果、卖梨膏糖、唱桃街、补缸、舞龙、打花鼓、摔小球、抛瓷瓶等民间艺人化装,作各式即兴表演。最后是身穿红衣裳,颈上套白线(象征铁链锁身),手执香烛还愿的“罪人”队伍,他们都是曾经患重病,因祈祷五圣而病愈者,现在趁送大暑船时前来“谢罪”的。
迎圣会队伍从五圣庙出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煞是壮观。此时观者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队伍先缓缓两行去栅浦,然后折回向东,行至前周、东岸、闸头等地,进入葭沚大街,返回五圣庙。
迎圣会以后是送大暑船,此时迎圣会队伍自动散开,一字儿排列在江堤上。时辰一到,为首者一声号令,鞭炮齐鸣,江堤上善男信女,手握香烛,口念佛号,磕头遥拜,目送大暑船起航,顺江直下海门关口。
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庙戏台即开始演戏,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天、十天甚至半月,以示喜庆。葭沚街上上下下,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三、宁溪二月二灯会:
宁溪二月二灯会是黄岩区宁溪民间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闹花灯大都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而宁溪的闹花灯却在二月初二,而且在形式内容上也独具一格,丰富多彩。二月二,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彩灯,还要吹鼓手,赛锣鼓,迎灯,演戏,舞龙舞狮,迎神,作铜锣等,是集民间歌舞、民间器乐合奏,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游戏等民间艺术活动的一次大会串。灯会活动一般持续四夜,在初四夜进行大迎灯,因为初四是宁溪市日。迎灯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绕街一周,热市非凡。初四上半夜迎灯结束后,还要组织作铜锣。此节日在解放后被停止,至1985年在宁溪政府和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和组织下,才恢复这一传统节日。现又加入猜灯谜,举办画展,摄影展,科技咨询和便民服务活动等。村民自己组织,一年一次,政府组织则三年一次,规模较大。
四、点间间亮
农历正月半是“元宵节”,晚上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叫“闹元宵”。而路桥区还有个风俗叫“点间间亮”。由于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骚乱我国东南沿海。为根除倭患,戚继光将军通令台州沿海百姓,正月半夜大举灯火,在三叉路口、住宅内外、间里间外、园头墙角统统点上灯火。元宵节到了,天上月明,地面灯亮,戚家军和地方义勇联合除倭,倭寇们暴露在月光灯火之中被军民们消灭。为了纪念正月半夜举火全歼倭寇的胜利,“点间间亮”的风俗也被保存下来了。
五、元宵节
在台州的临海、仙居、天台一带,一直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节。细究起来,还同戚继光抗倭有关。说是有一年正月间,戚继光在台州一带指挥抗倭,因作战机密被泄露,戚继光见机行事,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诱敌深入,一举歼灭入侵之敌。为了纪念戚将军的功绩,临海的百姓从此就把元宵节提前到正月十四。戚将军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入侵的倭寇,残余的倭寇因无船逃亡,只得向内地溃退。那时,天色已晚,个个如丧家之犬,有的躲进桔林,有的闯进民房。戚继光率军追到,命令士兵和百姓一道,点灯燃烛,搜索残倭。顿时,县城内外,每间房屋,每片桔林都灯火通明,很快将剩余倭寇全部擒获。从此以后,元宵之夜便有了“间间亮”的习惯,台州北部的百姓在元宵之夜也都以张灯、观光作主要活动,至今不衰。
六、中秋节
台州的临海、仙居、天台等地的中秋节为八月十六日。传说很多,较具代表性的有:台州知府方国珍母亲每逢朔、望都吃素斋,方国珍为了让他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口福,就把元宵改为十四,而把中秋改为十六。又有秦鸣雷为孝敬有养育之恩的伯母,其伯母信佛,初一、十五戒食素,秦状元不忍让她空度佳节,为了使伯母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便将中秋节推后一天,把十五改为十六。此后,八月十六过中秋节的风俗便流传下来。
七、小人节
温岭石塘、箬山的“小人节”源于闽南,是有异于温岭当地文化的奇特风俗。农历七月七这天,当地居民要为自家未满 18岁的孩子扎制彩亭彩轿,底层正中供奉有七仙女或妈祖像,亭顶轿顶题“虫二”两字,意为“风月无边”。各层外围插有纸或绢作的假山或戏剧人物。彩亭扎好后,各户还要摆上供桌,在香烟缭绕之际,寄托对子女的期望。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