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世界旅游小姐参观在安阳展出的“国之重器”司母戊方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在中国文明史和世界青铜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出土于西汉末期梁王墓的“金缕玉衣”,是用2008块玉片和金丝缀合而成,是上古贵族的敛葬服饰,更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当时人们十分迷信,认为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
兼容并蓄的两汉珍藏
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的文物显现出兼容并蓄的一面,比如大气辉煌的梁王墓葬云气壁画、玉舞人、石辟邪,还有东汉墓葬中发现的蹴鞠、斗牛和嫦娥奔月壁画等,它们为研究东汉时期中原地区民生风俗提供了线索,也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很多如今风行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
还有在河南省荥阳北部乡牛口峪出土的西汉时期双鸟怪兽彩绘陶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高45厘米,宽25厘米。壶头为蒜头状,壶体正面高浮雕一呈坐姿的怪兽。怪兽面部肥胖,身呈人体状,手脚均为鹰爪,双手抱一鱼。壶两侧上下各塑二鸟,鸟首相背,长尾下垂与下部鸟首相接。通体用红、白、浅蓝彩绘。王景荃说,双鸟怪兽彩绘陶壶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这种形象可能与远古神话传说有关。
明代万历年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的袁安碑,是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文物,目前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碑身残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碑中有穿孔,碑文为小篆体,计10行139字。这块碑文中所记录的司徒公袁安其人其事,都跟《后汉书·袁安传》中记载的基本相同。
隋唐荣华帝国的辉煌
在文物专家看来,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河南,在隋唐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给今天的人们遗留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唐三彩、唐代佛教史迹和艺术。比如在郑州西郊出土的三彩孔雀形角杯,龙门奉先寺出土的如来立像,还有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嵩山密林中发现的武则天女皇唯一的文物“除罪金简”,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大宋留给河南的惊艳
河南出土的钧瓷,显现了河南在宋代时期的制作工艺已达到顶峰。在河南出土的文物中,常见的有白釉剔花和酱釉剔花两种。其中河南省汤阴县出土的北宋白釉剔花梅瓶,整体看上去是橄榄形的,瓶子的腹部装饰着剔花缠枝牡丹纹,肩部与腹下部刻着菊花瓣纹,在花纹处的釉是白色的,其他的部位都是露着褐色胎质。
文物专家告诉记者,所谓剔花,就是把花纹以外的地方剔掉,使得花纹装饰更为醒目,在河南发掘的宋代磁州窑系中,以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的剔花工艺最为精湛。
另外,河南博物院还有很多各个历史年代的馆藏精品,是绝无仅有的。比如大尊缶,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重600多斤的大铜缶需要十几个人的配合才能放置到展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