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楠溪江的渔夫聊聊天,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原汁原味的江南渔居生活。
爬满青藤的石拱桥聆听着流水的“歌唱”,顽皮的村童在溪中玩耍嬉闹,傍晚的小村升出袅袅炊烟,晴朗的夜空可以望见很多星星,偶尔飞出的萤火虫与繁星遥相呼应……这样的景色一看就是一天,连日下来也丝毫没有疲倦之感。楠溪江边的林坑没有壮观的亭台楼阁,更没有珍贵的文物遗迹,有的就是这份让人如痴如醉的恬静乡村生活。
旅馆老板在傍晚拿来了家里自酿的米酒,还有笋干和土鸡,坐到我身边:“来这里旅游的人都是看半天就走,最多住上一天,吃顿农家饭,只有你天天躺在这里看书、听音乐、发呆,是真的喜欢这里吧?”我点头:“是啊。行至水停处,坐看云起时……”老板笑着摇头:“听不懂你的话,反正就是夸我们这里呗。来,自家酿的酒,度数不高,一起喝点儿吧!”
吃喝闲聊间,我知道林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姓毛,村子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老的木屋比比皆是,在历史的岁月中幸运地避过了火灾的威胁,用店家的话说,“也许是托了楠溪江的保护吧”。其实在楠溪江三百里秀水旁坐落着很多这样的古村落,有的甚至始建于唐末,大都至今保存完好,实属难得。
“那是先有的楠溪江,还是先有的这些村落?”借着酒劲,我问出了一个似乎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老板认真地想了想:“应该是楠溪江。过去这里没有公路,我们外出全靠江上的竹筏和蚱蜢舟,把本地出产的柴片、木炭和土特产运到温州城,再换回食盐、粮食和布匹……对了,你坐竹筏漂流了吗?”我摇头:“还没呢。”“一定要坐竹筏,你肯定喜欢。”
店老板的建议让我在次日清晨决定告别林坑,乘竹筏漂流去。我辗转来到丽水街,走过一条木质结构、地面用鹅卵石铺就的长廊,来到秀美的山水之间。远远便望见有竹筏荡行在江中,阳光中的雾气从江面向上翻腾,竹筏行处雾气被打散,如同氤氲渲染的水墨画。我坐在渡头,一边等船一边和饲养鱼鹰的老人聊天,这才知道当地人称竹筏为“材排”,制作手法颇为讲究:选用1年生的大毛竹,经火烤去掉毛竹的外皮,再把毛竹的一端经火烤后弯曲成一定角度,然后用一种被称做“排带”的绳索将13根这样的毛竹并排连接起来,制成竹筏。
楠溪江承载了中国历代文人枕河入眠的隐居梦。
夕阳西下时我跳上竹筏,打算尽享楠溪江的暮色。我坐在竹筏的后端,老筏工站在竹筏弯弯翘起的前端,鱼鹰抖着翅膀立在中间。楠溪江的大部分河段水深不过一米左右,坐在竹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五彩斑斓的卵石和嬉戏的鱼儿。筏工将手中的竹篙轻松地直插河床,双腿弯曲用力一撑,竹筏便悠悠地向前荡去。夕阳将筏工、鱼鹰和竹筏都变成了金色晕染中的剪影,江水在身边泛着璀璨的水花,鱼鹰在船头时而鸣叫几声,周遭的一切几乎都能入画。
正当心旷神怡之际,天色却突然大变,不知来由的乌云压了下来,一场暴雨倾盆而至。原本平静的江面随着密集的雨滴泛起湍急的波浪,竹筏也随之摇摇荡荡,筏工却依然神情镇定,想来这种状况他早已见得多了。一个转弯处,江水借着暴雨卷成漩涡,带出了江底浑浊的泥沙。“坐好了!”一声招呼过后,筏工将握紧的竹篙使劲撑向江底,竹筏轻快地绕漩涡而过。看到紧张地坐在那里的我,筏工安慰道:“没事,过了这一段就好了,雨也不会下很久的。”我笑着点点头,心想:“看来这楠溪江也有野性的一面啊。”
果然,又经过几个漩涡之后,楠溪江恢复了平静,雨也随之变小了。我的目光又重新被两岸的景致所吸引:松林在雨中变得更加青绿,枫林随风向我们“招手”,柳枝弯弯婀娜多姿,毛竹修长直刺天空⋯⋯就连鱼鹰也精神大振,一头扎进水中,不多时便叼出一条大鱼。
快到漂流的终点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两岸的农家灯火点点,一轮月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一转眼的功夫,一幅沐浴在银色月光下的美妙风景已展现在我眼前。“美吧?”当竹筏靠岸时,筏工笑眯眯地对我说:“夜游楠溪江可不是谁都能赶上的。”我使劲地点点头。游兴未尽,我又随那筏工回了家,吃了鱼鹰捕捉上来的新鲜江鱼,然后拿了鱼竿回到江畔。那晚我没有钓到鱼,却钓到了飘飘欲仙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