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从北到南普遍升温的温泉休闲旅游使金融“寒流”下的旅游市场泛起了“暖意”。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温泉游,正显示出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热点的势头。
然而,由于我国温泉产业普遍存在文化内涵不足、同质同构化现象严重、产品雷同、经营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克服了这些难题,温泉产业才能真正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休闲产业之一。
各地温泉游成热线
别看仍然春寒料峭,前来泡温泉的游客却是一派清凉打扮;一边看着远山如画的风景,一边泡在温泉里呼吸着清新空气;一个个如梦如幻、惬意舒适,大有“浴罢恍若肌骨换”之感,平日里的劳碌仿佛一扫而光……近日,记者在黄山温泉景区看到了这一幕幕情景。
据记者了解,今年元旦以来各地的短途游产品延续了入冬后的温泉热。不管是以温泉为主题,还是加入了温泉项目的短途游都十分抢手。
黄山市新徽天地——醉温泉景区计划部经理钱松柏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份开始,他们每周都要接待10多个来自长三角及其周边城市的温泉旅游团。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温泉》一诗中说:“一了相思愿,钱唤水多情;腾腾临浴日,蒸蒸热浪生。浑身爽如酥,怯病妙如神;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
这首诗流露出作者陶醉于温泉之中乐不思归的心境。岁月沧桑,现代人更懂得生活,应该更会利用温泉增添生活乐趣。
行业标准缺失使温泉产业难做大
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温泉企业一共接待游客2100多万人次,销售收入近40亿元,其产业链产值为500多亿元。
此前在黄山市举办的中国温泉文化研讨会上,有专家分析说,温泉旅游在我国热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众旅游者对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二是投资商以健康为卖点的产品迎合了旅游者的需求,温泉旅游的投入和回报较为迅速;三是目前大量基于高投入的温泉水上项目不断推陈出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然而,专家同时警示,当前我国温泉产业仍然存在着文化内涵不足、同质同构化现象严重、产品雷同、服务水平不高、经营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首先,由于缺失行业标准和监管力度,我国温泉产业面临的最尴尬问题是,所有的热水都号称是“温泉”,很多想泡温泉的游客因此无法得到正确的信息。而对于拥有真正温泉资源的度假地,消费者又不愿轻易相信,从而使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面临威胁。
其次,市场上看似产品丰富,实际上既有温泉游,也有热水游,更有热水混合药物、花瓣、牛奶的产品,这些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往往一个市甚至一个乡镇就有大大小小数十家温泉度假地、数百个温泉池,在没有行业监管的情况下,难免有企业滥竽充数。
温泉休闲旅游市场的另一先天不足是缺少文化内涵,其间接地导致了同质化、恶性价格竞争越来越严重,最终有可能毁掉整个产业。
“在世界温泉旅游市场上,日本温泉、瑞士温泉、德国温泉最为著名,关键是这些国家的温泉产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温泉游一旦缺少了独特的文化附加值,消费者就会对其慢慢失去兴趣和信心。”安徽巅峰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盛学峰深有感触地说。
让温泉游早日告别“一头雾水”
日渐升温的温泉游只有在标准、特色、文化这三个方面有较大突破,才能为旅游休闲经济持久“加热”。
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行业标准。国内的一些省份已经制定了温泉旅游业的相关标准,但是从全国温泉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大局着眼,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参考国外温泉旅游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系统、完整的行业标准,对温泉旅游标识使用规范、温泉旅游服务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SPA经营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进行标准化定义。这些条款既要能保证消费者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温泉旅游的情趣,也能保证温泉旅游的安全。这一行业标准必须规定,未获得旅游温泉标识的单位及场所不应在场所及其所有宣传材料上标注“温泉”“旅游温泉”“天然温泉”“生态温泉”“温泉或矿泉SPA”“医疗矿泉”等误导公众的文字。
其次是温泉景区开发模式必须特色鲜明。专家建议,一个地区的温泉旅游开发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认清资源优势,弄清楚自己的特色是什么?与其他地方的温泉相比有什么特点?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在今后具备竞争力。二、找准市场定位是关键。三、温泉景区开发一定要有规划。
中国温泉文化历史悠久,当温泉从专属于个别人的贵族产品转变为走向市场的大众化产品时,温泉必须体现休闲、保健、养生等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开始凸显出来。专家认为,新兴的温泉旅游区应当在注重文化品位的前提下,百花齐放,形成既有田园风情、又有现代风格,既有江南水乡情调、又有异国风采,既有宫廷式服务、又有自助服务等特色模式;温泉线路的设计也应该丰富多彩,比如,让温泉与生态游、农家游、观光游、民俗游等产品嫁接起来,以此延长温泉游的产业链。
“我不在温泉就在去温泉的路上”,爱好温泉的人表面上体现出的是欲望,实质上却是一种心理回归,表明现代人的生活正朝着“生态、健康、休闲”的方向迈进,这也昭示了中国温泉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