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旅游

想去36 去过130
展开地图

吴城简介

吴城镇位于鄱阳湖西岸的赣江与修河交汇处,是江西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也是国家级候鸟保护区所在地。全镇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1.4万。吴城镇是旅游休闲项目开发的理想地带。这里拥有望湖亭、万寿宫、吉安会馆、湖南会馆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江南水镇风格犹存。四面环水,夏日凉爽安谧,风光旖旎。 冬季候鸟云集,每年来此地一睹候鸟奇观的学者、游人不下2万之众。吴城水域面积38.6万亩,是发展水产水禽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的理想场所。吴城拥有总储量达300亿吨以上的石英砂、型沙、建筑用砂等矽砂资源,采用先进流水线生产加工的产品规格齐全,含硅量高、耐高温,透气性好,且颗粒均匀、质量稳定。吴城的土壤、气候适宜冬瓜种植,年产优质冬瓜1000万公斤以上,可进行冬瓜饮料的生产加工。吴城是名贵中药材蔓荆子的家乡,素有“中国的蔓荆子在江西,江西的蔓荆子在吴城”的美誉。

吴城历史

吴城原名吴山,古属艾地。汉高祖六年置海昏县,治所就在与吴山一河之隔的修河北岸(现芦潭村附近)。吴山因地势较高则成为“汉海昏仓廒所也”,即粮食仓库所在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国统一,吴山北头建“神慧庙”。庙前创“经堂寺”,庙后筑“望湖亭”,亭和庙的周围逐步有些店面和民房出现。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大水把海昏县城淹没,县城迁往修河中游的艾城,部分人家就近迁徙,于是吴山这边居民骤增,人气骤旺,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逐步发展成一个货物集散中转及手工业加工的大商埠大集镇,从此,吴山易名吴城。 南北朝的陈朝时,吴城纳入西昌县管辖。现望湖亭楼上花岗岩匾额“西昌大观”就是记载这段历史。北宋太平天国六年(公元981年)划南昌城西北十四乡设置新建县,吴城划归新建县管辖。到清末,南昌府在吴城设二府衙门(今二府套的由来),管辖吴城镇“六坊”,民国时期在吴城设区公署。1954年吴城划归永修县管辖。 吴城发展至今有近2200年的历史,从古海昏仓廒所到南北朝时期集镇形成,经历了六百多年。从此,吴城渐入佳境步入了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历史时期。并一度崛起成为与武汉齐名的江西古代四大名镇之一。鼎盛时期在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常住人口达十万人之多,但随着南浔铁路的修建,吴城便开始逐步衰弱,至1939年日寇轰炸前,集镇人口仍有“三十三联保,七万九千人”,遭日寇洗劫后吴城彻底败落,解放后开始复苏。

吴城节庆

吴城节庆活动 吴城风景名胜区节庆活动――庙会庙会是古老吴城一大特色,虽然它蒙上了一层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产生的必然性。庙会在吴城由来已久,全镇有庙、寺、庵、阁、宫40余座。香火特别旺盛的有聂公庙、伍显庙、令公庙、万寿宫、观音阁、太子庙、张飞庙、雷祖坛、火神庙。除此之外还有东狱庙、白马庙、水王庙、康公庙、财神庙、哪咤庙、瞳子庙、药王庙、冥王庙、社公庙、地母庵、天花庵、仙坛、经堂寺等。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显赫一时的寺庙已不复存在,但其地名仍沿袭至今。据老人回忆,庙会每年进行一次,三五天、十几天不定。规模最大最热闹的首推聂公庙、武显庙、令公庙三大庙会。时间从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拜菩萨”开始,至端午节“游过神”,送走“花船”才告结束。其过程大概是先朝香,即全镇人家自带拜香凳,怀抱小小的纸人(又叫阴兵),轮流去三大庙朝拜,到了庙门前,七步一拜地拜上庙前门,又上十八级石阶拜进前殿,由前殿拜上大殿又要上三十三级石坡,名曰:“脱出十八层地狱,上三十三层天。”大殿前方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场,挤满了朝拜的人。爆竹声声,烟香袅袅,钟鼓隆隆。庙外的野地上则摆满出售各类小商品的摊贩和卖小吃的。晚上,庙前殿的戏台上都要演戏,殿中灯火通宵达旦。大殿前侧停放那艘特制的大木船,名曰:“花船”,船上扎了很多彩绸。朝香的人群朝拜上香后把小纸人捧上“花船”,庙会接近尾声。最后是“游神”。庙旗领先,后面四人捧四管大长号吹得呜呜地响,八人抬八块书有“肃静”、“回避”字样的大红匾,后面便是二十余人用多根竹杠穿扎好抬的那艘“花船”。船后是两人抬一面特大鼓,一人手持鼓槌专司打鼓,另一个用条较硬的竹鞭插在后腰向前弯曲地挑着一面大铜锣,用布扎实的槌头敲打,边打边唱。再后面是十余副八人抬的大轿,轿中是各庙中的菩萨。一行游遍全镇主要街道,中途到大户门口“歇标”,户主用三牲祭礼敬奠一番,将菩萨抬回庙,“花船”则抬去江边火化,叫做“送船”。三大庙会每年如此。吴城风景名胜区节庆活动――八月朝香八月朝香是吴城由一大盛事。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到中秋,附近星子、都昌、鄱湖、永修等县的民众都要来吴城朝香,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南昌西山万寿宫。他(她)们每人胸前都围上写着“万寿进香”字样的黄红锦缎,敲锣打鼓结队而来,随身所带的还有贡品(当地的特产)。每年都会给人一个意外的惊喜。如星子县有一年贡来一个六十斤重的大红薯,浮梁县贡来整个万寿宫牌楼上的大瓷画砖,外国人看了赞不绝口。吴城风景名胜区节庆活动――龙舟赛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是水乡吴城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全镇男女老少打扮漂亮吃过粽子糕点后,就不约而同地来到江边兴致勃勃地观看各庙会的龙舟赛。此时的江面早已停泊着数十条狭长的龙船,船头距水面数尺,船尾高翘出水面,船身用彩漆涂画成鳞状。船的两侧分坐着十几个赤膊短裤,腰系红绸带,手持短木浆的健壮男汉。竞赛进行时,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浆听鼓声而起,听锣声而划,节奏逐渐加快,满江都是“咚”!“嘭”!“咚”!“嘭”!的响声。望湖亭上下站满了观看的人群,亭的周围不少店家摆满了桌椅做沏茶、饮水、吃食生意。待龙船接近比赛终点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雀跃。优胜者由庙会主持人发给红、黄龙旗插在船头,人们才尽兴散去。闹花灯也是吴城特有的习俗。从农历正月初十开始,每到傍晚时分,全镇大街小巷装灯结彩,大户人家红灯笼高挂,围堵观看滚龙灯、蚌蛤灯、狮子灯、彩龙船、高脚灯(高跷)的人流如潮水一般涌来涌去。以滚龙灯为例首先是“样龙”向街灯主户“喝彩”,彩词要根据不同对象,鲜明表达祝福、吉利的语意,以讨得众人欢喜。在舞龙过程中最耐看的是长时间追围撑龙人往其赤背上燃放爆竹,喷射焰火。其情景令人难以置信:十三个撑龙者皆赤着上身,不畏严寒,在急促的隆隆鼓声中飞舞着手中燃着明烛的龙灯,街道两边有人拿着长竹杆专司燃放爆竹,眼前火化四溅,“噼啪”之声噪耳,硝烟滚滚,夜空像被浓雾笼罩着。随后,主人家便将大量爆竹、硝焰筒对准撑龙人背上,因龙尾容易捕捉,挨的爆竹也最多,背部灼烧得青一块紫一块,仍振作精神坚持到底。有的商店和富户互相攀比,只图热闹尽兴,不问花钱多少。建国初期,笔者目睹过龙灯走后,地面堆积的爆竹屑有一尺多厚。蚌蛤灯虽然有两人表演,但优美欢快的乐曲伴着渔翁妙趣横生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节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样吸引着不少大人和小孩。小宝塔,西瓜灯,是吴城中秋赏月的又一景观。中秋之夜,各家小孩在自己庭院中捡砖堆砌数尺高的小宝塔,塔内点燃蜡烛,光从砖的空隙中放射出来,别有一番风味,有的小孩用西瓜壳刻上各种美丽的花纹,内有蜡烛,名曰:西瓜灯,小孩提着走街窜户,图纹中通明透亮,与月色交相辉映,使中秋之夜平添一份乐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吴城来点评论吧

您何时到过
还可以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