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常州风俗:入乡随俗 做个地道常州人

http://travel.sina.com.cn  2010年01月27日18:46  新浪旅游

  

  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古天文类书《玉海》去:"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年有24节气。"那么,每个月便有二气,乃月首者为"节气"、月中者为"中气"。立夏一般都在每年公历的5月6日左右,乃农历"四月节",人们把它视为每年夏季的开始。

    一、立夏时节尝三鲜

  立夏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礼记·月令》谓:"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可知早在二三千年以前的周代,是日已成"月令";汉、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均沿袭此俗;宋代礼仪更繁,除迎夏外,还祀南岳于衡州、祀南镇于截止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明代始有尝鲜之俗,宫廷启冰赐文武大臣,以示御暑之意;清代,风俗更是丰富多彩,有祭神、尝鲜(亦称"尝新")、秤人、烹新茶等等,《帝京岁时纪胜》有"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汤面煎作各式果叠,往来馈赠"的记载;近代,立夏节庆仪俗均已淘汰或淡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三鲜分为三类:"田里三鲜"(苋菜、蚕豆、麦穗)和"水中三鲜"(海狮、白虾、鲥鱼)和"树上三鲜"(樱桃、青梅、香椿头)。华夏尝鲜之风到处都有,新鲜食物多多益善,常熟人尝鲜有"九荤十三素",南通人吃甜菜,杨州人吃乌米饭,南京人吃豌豆糕,杭州人吃黄芪炖鸡……等等,"尝得时蔬样样鲜",不亦乐乎!

  立夏日与"尝鲜"风俗一起流行的另一民俗是"秤人"。此俗源见《吴门补乘》,谓"立夏日,家家以大秤权人轻重。"俗传是日受秤的人可不"疰夏"(疰夏即注夏,是人们入夏以后身体不适、眠食不服之疾病)。其实,"秤人"与"疰夏"并无关系,不过人们借立夏之机秤人检测体重,与尝鲜之俗相呼应,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多食新鲜果蔬食物,可以说确实是一种聪明的保健手段吧!

  二、漫话祭祖旧风俗

  旧时的常武地区人,每逢农历大年夜(除夕),都要举行一种隆重的纪念亡人的祭祖仪式,代代相传,家家必祭。

  过年祭祖,体现了农业社会是由血缘宗法维系的思想,正如儒家倡导"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祭祖之日,内外打扫一清,事先将祚的遗像(挂轴)或照片、牌位挂置堂上。一般要摆两张八仙台,一桌是上祖,一桌是祖父母或父母。考究的人家凳上要铺毡垫或其他坐垫,桌前要挂台帷。点上香烛,桌上除了供果、糕点之外,还有猪头、整鸡整鸭、鲤鱼、扣肉以及豆腐、百页、豆芽等上供的菜蔬,热气腾腾地摆满一桌。小辈分立两侧,不准嬉笑说话。先由家长(主祭者)拈香在门口低声叨告:"请列祖列宗回来吃年夜饭!"稍停,即提壶斟酒,其时身体不能碰到桌椅,意为让祖先安坐。然后按辈分一一行跪拜礼。对近几年逝去的父母,有的还喊几声爹妈,说几句对不起长辈的体面孝敬话语,引得家人流几滴热泪。过一会儿,再二次、三次斟酒。酒过三巡之后,上饭,然后再行跪拜大礼,烧化纸钱锭箔。化毕,由小辈掀动凳椅一角,发出"咯咯"的响声,以示为祖先送行,祭祖仪式到此完毕。在烛光泯灭中,让活着的人留下思忆,接受一次不忘祖先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传统教育。

  旧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大多贫困。祭祀祖先,既含有继承先人勤俭持家、安身立业的意思,又祈求祖先保佑小辈四季平安,改变穷困的愿望,不失为慎终追远、怀念先人的一种形式。其实,祭丰不如养薄,子欲养而亲不待焉。解放后,这种祭祖仪式当作迷信活动取消了,但有些人家仍在悄悄地进行。人类的代代相传是永恒的,纪念祖先是人类的天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许还会出现新的祭祖形式。

 三、女回娘家“歇六月”

  过去,武进农村有个风俗,每到农历六月大伏天,出嫁在外的女儿便要回娘家歇夏,叫做"歇六月"。为啥有此风俗?

  相传晋文公的母舅孤偃大夫身居显位,坐享安乐,挥霍无度。他每年六月初六都为自己大做生日,手下人投其所好,号令百姓户户人家都要送礼,弄得怨声载道。

  孤偃大夫的女儿从小以农耕为乐,嫁给了一位农民,因此深知百姓疾苦。父亲做生日那天,照常和丈夫下田耥稻。做完了早工,才同了丈夫回娘家拜寿。

  此时狐偃大夫门前车水马龙,突然间看到来了一对破衣落拓的赤脚夫妇,在场者个个目瞪口呆。寿宴完毕,回到后堂,只见女儿含泪跪诉:"女儿不孝,今日有伤寿堂大雅。望爹爹可怜女儿不敢做假,因为父亲现在接触的都是权贵富豪,怎么看得上赤脚巴地的女儿女婿?又哪里晓得农民的疾苦?要知一桌寿宴,超过了农民一年的口粮啊……"

  "啊!"孤偃大夫听了女儿的话,如梦初醒,从此不准挥霍百姓钱财为自己祝寿,更加心疼自己的女儿。于是,每年六月初六,便把女儿接回家中,了解民间疾苦。他的这种做法,为后人所效仿,慢慢地形成了一种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四、夏至馄饨免疰夏

  夏至,是一年24节气中的夏令关键气节,古代有庆典。据文献记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京师是日家家具食冷淘面。"但武进民晨夏至日,者是家家户户吃馄饨,谓可免疰夏,故有"夏至馄饨免疰夏"的谚语。

  疰夏,是一种夏季常见的时令病。患者长期发热、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口渴尿频、消瘦烦躁……一人生病,全家不安。武进地区自古以来流传的夏至吃馄饨的风俗,在天气乍热,人们胃口普遍欠佳时,确能起到一种调节口味的作用,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夏至,又是一年365天中白天最长的日子,在农业气象上谓之夏令交"时"之日。"时"有头时、二时、三时,头时七天、中时五天、末时三天,时初雨谓"迎时雨",时末雨称"送时雨",时末忌雨。农谚云:"三时三送,低田白种。"又曰:"高田只怕拦时雨,低田只怕送三时。"二时忌打雷,谚语:"中时有雷没低田。"时中气候寒冷主涝,谚云:"时里寒,没竹竿。"("没"是淹的意思)。

  五、风土民俗--丧事风俗古今异

  丧事风俗,可分古、今以及生前和死后两个阶段来叙述。

  生前,旧时的常武地区一带的人,年过半百便开始准备"后事",即准备自己死亡以后的事情,有自己亲自安排的,也有任子女为自己尽孝道的。所谓"后事"不外三件:寿材和寿域;寿衣;寄库。旧时,人们把制作寿材(棺材)视为"喜事",气氛与"做寿"略同,选寿域(墓地)则讲究"风水"和"龙脉走向";寿衣俗称"老衣",包括棉袄、棉裤和内衣,7-13件但必单数,不钉扣、不用缎子(谐音"断子"),用绫或绸为料,颜色男蓝女红;寄库,即为死后预焚锡纸锭,有的在家中烧,有的在寺庙里烧寄。推行火葬以后,此俗逐渐淡化。

  死后的丧礼,常武地区民间俗称"白喜事",自古以来形成了一系列俗成,诸如"移尸"、"成服"、"报丧"、"祭奠"、"入殓"、"开吊"、"出殡"、"送葬"、"路祭"、"安葬"、"做七"、"回门"、"周年"、"除灵"、"守孝"等等。

  解放以后,殡葬不断改革,破除迷信,推行火葬,仪礼已无定规,一切随缘简化,有的人家死了人为了省事,干脆把办丧事包给殡葬服务处进行"一条龙"服务了,主要内容以成服、入殓、火葬和热热闹闹为前提,简化了许多事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关于 江苏 常州 旅游 风俗 的新闻

象牙塔里的美丽风景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遗落在酒店的电影瞬间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新贵墨尔本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与空姐有关的那些事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