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旅游

想去229 去过147
展开地图

普济寺简介

百年花发海棠寺。万叠山朝普济门。这是清末丽江四举之一、纳西族教育家王竹淇撰写的一副楹联,原悬挂于普济寺山门门柱上。这副楹联一是写普济寺的自然环境,二写一枝独秀、闻名遐迩的普济海棠。普济寺,藏名舍培兰辛林,意为解脱修行院,坐落在丽江古城西6公里的普济山密林中,青峰叠翠,风景优美,是距古城最近的一座喇嘛寺。普济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道光十四年(1854)拓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普济寺掌寺大喇嘛圣露活佛重修殿宇,大殿覆以铜瓦。据清道光年间丽江纳西族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李樾《普济大喇嘛纪略》载,普济寺开山喇嘛典僧,本姓和,普济村人。其和姓家族在明代木氏土司时期,即为乡中望族,世奉西藏喇嘛高僧,十分虔诚。《纪略》称:典僧,四宝尤器重也,称为前罗汉转世。随建寺于本村后山,芯芬者甚众……年八十余,始坐化焉。后三年,四宝法师指示其身仍转世于家,寺僧访识之,六岁后延至本寺,梵呗万叶,了然成诵,盖其宿慧有真也。十岁进藏学,经法师另眼待之,谓其空诸障,不离本性也。学成归普济寺为方丈,率徒众有法度,寺规整肃,扩建精舍,培植林木,蔚然成大丛林焉。普济山层峦叠嶂,林木深稠,绿荫蔽日。普济寺周围果木成林,春来梨花泛白,桃花嫣红,还有粉红色的苹果花绽放其间,蜂飞蝶舞,五彩缤纷。秋来满山红叶,桃、李、梨、杏、苹果、核桃挂满枝头。寺南有一明净的泉潭,广数丈,清莹可鉴,清冽甘甜的泉水从大山石岩深处汩汩冒涌,夏不溢,冬不竭,为寺中饮用、灌溉的主要水源。普济寺位居名山胜地,风景优美,殿阁宏伟,尤以铜瓦殿闻名遐迩;寺内的两棵海棠(樱花)古树,被誉为云南樱花之冠。其主体建筑为二进院落,座南朝北,由山门、护法堂、配殿、大殿组成。附属建筑物有客房、方丈等。第一进院落为山门及重檐歇山护法堂,东西两边为照壁。第二进院落,东、西为重檐歇山顶配殿,南面正中为大殿。大殿为二重檐歇山抬梁式建筑,翼角飞檐,屋顶覆以铜瓦,金光灿灿,气势恢宏。铜瓦覆盖面积达476平方米,据说共用去上好黄铜5760斤,是云南省唯一现存的铜瓦殿。大殿前檐正中,高悬灵宇慈云四字匾额,为曾任国府主席的林森题书。大殿台基高4.2米,基础板石嵌有10块汉白玉浮雕,雕工精细,图案造型优美。中间置以十二级踏跺,周廊作汉白玉石拦杆。充分显示出藏传佛教寺院的华贵与庄严。东配殿为两面厦搂房,堂屋可通东院,与配殿组成一幽雅清静的四合院落。院内种植有十里香、胭脂梅、双套梅等古树名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里背风向阳,适合各种花木生长。四合院很少雕纹缕刻,也没有华丽的装饰,但有很多花卉盆景,给人以清爽、舒造、安详、宁静的感觉。《光绪丽江府志稿》载:普济山,在城西十里,楹联匾额甲于诸寺。说明当年普济寺匾联甚多,且有不少名家墨宝。现仅存观在自新额,为纳西族翰林李樾所题。旁悬一联日:鹿樵径,古松垂盖;鱼梵声,希石点头。系清嘉庆年间丽江知府王厚庆题书。铜瓦殿是普济寺的标志性建筑,海棠是普济寺的名花。普济海棠,又名西府海棠、重辫冬樱花。寺内有两棵海棠古树,在铜瓦殿天井东西两侧,为清乾隆年间建寺时种植,至今已有240多年。树高7米,胸径分别为70厘米和54厘米,主干苍劲,枝千横逸,如伞如盖,覆荫满院。每年春末夏初,海棠花盛开,如火如霞,凌空绽放,与满山遍野的梨花、苹果花和各种山花交相辉映,寺里寺外顿成一片花的世界。加之普济寺离城较近,交通方便,来这里赏花游春的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真是花如海,人如潮,偌大一座寺院似乎变得狭窄起来。好在这里处处青山,有青翠的山坡,绿绒绒的草地,任游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普济寺也和丽江的众多寺院一样,既是人们烧香拜佛的地方,又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当地文人静心读书的地方。清代以来,不少纳西族学子曾在普济寺刻苦攻读,也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诗文。普济寺山门前,有两块刻着蒙、汉两种文字的石碑:一块是国民政府册文碑,镌记国民政府册封普济寺圣露活佛呼图克图、普善法师之册文;另一块是国民政府令碑,镌记国民政府册封圣露活佛之令文。圣露,丽江普济寺第四世活佛。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丽江县白马里金龙村一姓和的农民家中,六岁被迎至普济寺坐床。二十二岁赴西藏拉萨堆隆楚朴寺大宝法王处受戒和学经深造。学成归来后,重整寺规寺纪,将破旧不堪的寺院修葺一新,大殿覆以铜瓦,使普济寺成为丽江香火最旺、游人最多的喇嘛寺之一。圣露活佛爱国、爱教,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抗日战争时期,他到处讲经说法,宣传民族团结,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代表九世班禅到南京共商国事。由于他的品德、学识和爱国热情,受到国府主席林森的赞誉,并为普济寺题书灵宇慈云匾额。1941年,国民政府特邀圣露活佛到重庆主持超度抗战阵亡将士法事。此时圣露活佛已七十多岁高龄,且身体欠佳,但他出于对抗日阵亡将士的崇敬,便带侄孙前往重庆。法事结束后,因积劳成疾,是年秋天圆寂于重庆千佛寺。在普济寺背后的山坡上,青松环绕着如茵的草坪,草坪上有一座圣露活佛的灵塔,常有人前来凭吊,缅怀这位爱国、爱教的高僧。来到普济寺,自然先要看看红霞满院的海棠花,看看宏伟壮丽的铜瓦殿,但寺院周围的景物,也处处充满了画意诗情。从山脚上山来,走过一级级的石板路,山路蜿蜿蜒蜒,延伸到普济寺前。山路两旁,野玫瑰和革命荼糜花编织成天然的围栏,围栏之外是果园和树林。寺门前古柏参天,一株紧挨着一株,环绕着宽敞、平整的绿草地。林木掩荫中的古寺,寺背后是层层叠叠的青山,山脚下是一座座古朴、宁静的纳西农家院落--一幅幅无法用画笔描摩的风景画。或坐在院中海棠树下品杯香茶,或徜徉于林间草地,听松涛阵阵,鸟鸣嘤嘤,感受回大自然的情趣。此时,才有所领悟:前人为什么给普济寺取了个舍培兰辛林、(解脱修行院)这样一个藏名。普济寺铜瓦殿后面,松林中耸起一座山岩,山岩上有座护法殿,正对东方,是观赏丽江坝子风光的极佳之处。伫立护法殿前,蓝莹莹的中海像一颗晶莹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在坝子里。中海亦称中湖,是明代木氏土司在丽江坝区修建的三个人工湖之一。明代,湖畔建有寒潭寺,土知府木增作有组诗《中海八景》,其中有《寒潭映月》一诗。木增在另一首描与中海景物的(渔舟短笛)中写道:一望中湖湛碧流,丝丝杨柳大堤头;轻舟荡漾渔翁唱,短笛悠扬舵子讴。信口无腔横皓月,穿云过峡任沧州;往来一叶多真乐,村酒常沽伴海鸥。中海位于古城与普济寺之间,是当年从古城步行到普济寺的必经之地。清代纳西族田园诗人杨竹庐有一首五言诗《中海道上》,描写从中海到普济寺沿途的景色。其诗曰:地旷多杨柳,泥田百亩闲;风吹千迭浪,云淡一行山。草岸有无尽,炊烟断续间;欲投古刹去,溪水过湾湾。从普济寺畅游归来,不妨重走往日的游路,在中海边稍作停留,回头遥望远处绿树丛中闪闪发亮的铜瓦殿;登上湖堤,细品一望中湖湛碧流,丝丝杨柳大堤头的画意诗情,任摇曳于清风中的丝丝柳条,拂去一路的风尘和疲劳……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普济寺来点评论吧

您何时到过
还可以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