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象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阳光下,不费吹灰之力地让你五体投地。
蓝与白的FIRA
用小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了,我们当然没有拍到日出,也没拍什么好照片回来,因为出门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了。
希腊七八月份的太阳真的很怪,每天升起开始就是明晃晃地,直到下山。这边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早九点之前下午四点以后的最佳光线。说起来“摄影”两字还是出自希腊语,意为光影的艺术,它自己怎么不身体力行呢?
我和LOMO在海边逛了一圈,反正是觉得光线很硬,也没什么好拍,就回酒店叫马特起床吃饭,一起去今天的重头镇——FIRA。
走进餐厅的刹那,同团人员纷纷雷倒,因为我居然不小心和马特穿成了情侣装,身上均出现藏青和白。强烈的负罪感促使我对小罗说:“要不我和你换件衣服?”小罗大度地拒绝了。
总觉得身后的眼神似曾相识,哦,想起来了,在米克诺斯到圣托里尼的船上。小罗一会去船头和马特说话,一会回来靠着我温言软语,同样也收获了对座老外不可理喻的眼神。小罗说:“他们肯定认为我是双性恋......”这真是:雄兔傍地走,雌兔眼迷离,安能辩雌雄?
圣托里尼很大,没有车,靠步行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我们吃过早饭,就去坐时间最近的一班公车,去FRIA小镇。
沿途都是低矮的葡萄树,在强烈的光照下有点蔫头蔫脑的。车子开不久,就有蓝色的教堂顶,我指给小罗看,小罗说:“教堂到底比庙好看啊!”马特对我和小罗起早去拍照的行为已经忍无可忍,当下斥责我们:“你们不要崇洋媚外,国内有个广告,一个和尚经过黄色的庙前,也是很好看的。”我和小罗当即噤声。
到站后,我们先是仔细研究了下赖以生存的公交线路和时间,制定作战方针,然后开始向镇上走去。
镇上有个书店,如获至宝地扑进去,有很多漂亮的画册和明信片,就是太贵。我和小罗对着一本口袋书大小的影集爱不释手,12欧,有些舍不得买。马特一语道破天机:“再多买几张明信片,一本书的价钱也在了。”我们俩马上醍醐灌顶,一人一本。
FIRA的美景,以我们都没有想到的速度和方式,突然就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大概是只走了十分钟后,钻入小巷,然后完全没有方向感地向左一转,那明信片中最经典的景色就让我们激动了一通。
就是明信片,水洗过的长空,爱琴海象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阳光下,不费吹灰之力地让你五体投地。茶褐色的悬崖上,各种款式的白色房屋错落有致,蓝色的教堂圆顶和蓝色的泳池点缀其中,清新得接近透明。
抄袭一下王朔,就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房子。
我大概是太过激动了,原地就开始拍照,什么前景后景都没顾到,后来看小罗拍的,才醒悟到那个白色的夜壶(瓷壶)完全可以做为前景。
天才和猪头,有时候真的只有一线之差啊。
FIRA给我们的冲击,还远没有完,小镇建立在悬崖之上,所以需要不停地走台阶,镇上另有一重要交通工具是骡子,可以驮你上下。不过我们都没有坐,在骡粪的臭味中,用脚开始丈量。
走台阶其实就等同于难度不大的爬山,这不是小罗的强项,几步下来,她就挂在马特的手腕上,气喘如牛;我虽然贵为拖鞋党,走几步台阶倒不在话下。
原谅我用移步换景四个字,因为当我那样说的时候遭到了马特哲人的嘲笑,他认为只有学建筑的他才有资格说。。。。。。。我们在攀爬中,走过无敌海景,走过北非情调的CAFé,走过花团锦簇的庭院,走过白墙蓝门的民居。
如果说米克诺斯象个精致的布景,那么圣托里尼的美则显得随心所欲得多,偶而我们也会走过一段全无风景的台阶,但往往几步以后,三个人就会各霸一角,疯狂拍摄。
最夸张的是那个建在FRIA镇大概一半高度的公车站,以整个爱琴海作背景的简陋的车站,最大角度地展示了那片深蓝。
不做文青好多年,我找不出适当的形容词来复述当时的感觉。甚至不知道用“纯”还是“醇”还形容这片海水。
只记得我们三个人象三根盐柱,杵在当地,嘴巴呈大小不同的三个“O”形。
鱼:真蓝啊!
LOMO:原来真的可以这么蓝啊!!
马特:原来真的可以象书上一样蓝啊!!!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