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楼
我去过()我想去()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二宜楼导游

  二宜楼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圆楼直径73.4米,底层墙厚2.53米,通高16米,全楼分十二单元,共192开间。其结构功能分工清楚,圆楼分内外二环,外环四层方楼为居室、祖厅,内环平房为炊室、餐厅;各单元内有天井、梯道,自成体系,四楼墙厚80公分,以一米宽墙体作隐通廊,沟通12单元,具有隐私独立性,又有凝聚联系性。土楼的防御功能齐全,大门和两个小门上有漏沙泄水孔以防火攻,四层开窗平时览景观光,战时作枪眼用,有置灯和上屋顶装置;层底有暗道通往楼外,各单元设有传声道,便于内外联系;各单元均置竖孔,由一楼直至四楼,作维修屋顶吊物用,危急时人亦可从此上下。楼中设有两眼水井,足供居民饮用。一层大厅和四层祖堂采用悬梁吊柱法,斗拱木雕精细、彩绘生辉、富丽堂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仙都人文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有着优良的传统。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70年建成)的圆土楼民居建筑──“二宜楼”闻名遐尔,是我国民居古建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土楼之王”之美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在农村合作化时期,先锋村运用“四对比、五算帐”的方法进行整社,毛主席于1955年写下了《一个整社的好经验》一文光辉按语。 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二宜楼,是第一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圆楼,是福建土楼的优秀代表作,曾被台湾《联合报》和《汉声》杂志称之为“圆楼之宝”。 二宜楼楼门朝西,门额石匾镌刻着各40厘米见方的“二宜楼”三字,近赵体而无柔媚之态,类瘦金体又稍逊劲拔,自成一格。“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此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二宜楼依山傍水,楼背后层峦叠嶂,近处山丘绵延逶迤,宛如蜈蚣缓缓爬行;山前地势平缓开阔,两条清亮的小溪于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风光秀丽,青山绿水与大楼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故称“宜山宜水”。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70年),开基祖为蒋仕熊。他在家中排行第二,膂力超人,开荒种田是能手,在安溪、漳平等处开垦荒田几百亩,聚攒了些财富。后娶妻生子,便想为子孙后代建立万代基业。他请了一位勘舆家为他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惜巨资,经营了12年才建成这座大楼。楼的平面直径为73.4米,外环楼高四层,内环一层,它均匀、平等地分成12个单元,除门、厅、梯道而外共192间。   二宜楼如今保存完好,仍为蒋氏聚族而居,住有36户220多人。其空间结构相当合理,内环平屋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室与客厅,一至三层为卧室、仓库,四层为自家祖堂,各有楼梯上下。大楼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大内院,占地600平方米,只设2口水井,竖立着许多2米多高的石柱,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它兼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圆楼的优点,抗风抗震,冬暖夏凉,公私兼顾,安稳舒适,故谓“宜家宜室”。  楼内居民门内是自家天地,户外是家庭世界,楼外是绿色的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确是“宜内宜外”。 二宜楼在建筑格局上的“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非常有利于家族内部团结,发挥其凝聚、团结、制约和导向功能,说它“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倒也妥贴。   二宜楼外环楼通高18米,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只开小窗洞,且密布枪眼,底墙厚2.5米。圆拱形大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设两重门板,内层铆上铁板,门后有双闩,门顶有泄水漏沙装置,可防火攻。四层楼上在泥墙与板壁之间有全楼贯通的“隐通廊”,还有小门与各户相通。在总体设计上十分科学。祖堂设在中轴线尽端的重要位置,梁柱精制,彩绘生辉,华中见朴,繁简有度,说它是“宜文宜武”一点也不夸张。 二宜楼交通 该景区距市区100公里,距县城22公里,可从漳州北客站至县城乘车前往。

二宜楼评论
更多
还没有评论呢!你可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哦
我要留言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您还不是新浪会员,欢迎注册

周边景点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